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鋼鐵股 富邦金 開發金 鴻海 升息

為什麼猶太人比例這麼少,有錢人卻這麼多?跟猶太人學智富思維:清貧不是美德,而是詛咒

為什麼猶太人比例這麼少,有錢人卻這麼多?跟猶太人學智富思維:清貧不是美德,而是詛咒
圖片僅示意

洪益憙

理財

shutterstock

2021-08-27 09:09

你知道嗎,他們都是猶太人:發明家愛迪生、天才物理學家愛因斯坦、小說家卡夫卡,英特爾創辦人葛洛夫、戴爾電腦創辦人麥可‧戴爾,奧斯卡影后梅莉‧史翠普、導演史帝芬‧史匹柏、伍迪.艾倫,還有谷歌創辦人賴利.佩吉、臉書創辦人祖克柏……猶太人比例這麼少,有錢人卻這麼多,怎麼辦到?

 

從來沒有空過的慈善箱:是律法強制,也是民族自發性

 

自有會堂以來,內部便設有免費的住所。而且,裡面到處可見慈善箱(kuppah),用以援助貧困的猶太人,這就是猶太人慈善的核心。慈善箱裡從來沒有空過,因為猶太人的慈善雖是自發性的,但同時也是宗教上的義務。

 

任何猶太人都有權從慈善箱裡取走14餐的餐費,也就是一週的生活費。因此,猶太人自古就不需擔心基本的食、衣、住的問題。

 

猶太社群的守則亦明令:「任何猶太人都有權尋求和接受猶太社群的幫助。」制度化「需要的時候平均分配與共享」的理念。猶太人不僅允許擁有私人財產,同時也強調分配與共享。從現代的角度來看,這是一種結合了資本主義的「效率」,和共產主義之「平等」精神的體制。今日於以色列常見的基布茲體制(Kibbutz,一種集體社區體制,由社區平均供應三餐、水電等日常需求)便延續了這樣的精神。

 

猶太人的慈善不僅依賴自發性的捐款,猶太會堂也設有救濟金受理員,每週五上午會前往市場,拜訪各個家戶,募集救濟金與救濟物資,而且當天就分發出去,讓臨時需要救濟的人能夠度過危機,長期需要救濟的人則能每天獲得2餐,一週共14餐。

 

根據猶太律法,捐款至慈善箱是具強制性的。任何有支付能力的猶太人,每個月都有義務向其居住地的猶太慈善箱捐款一次,每3個月向糧食基金捐款一次,每6個月向衣物基金捐款一次,以及每9個月向喪葬基金捐款一次。猶太人的慈善不僅限於同族同胞,他們也會為了外族人而募捐。猶太人每天都設有提供外族人緊急救濟用的施食處(tamhui)。簡言之,慈善箱用來救濟同族同胞,施食處則用來救濟其他民族。

 

猶太律法明令:施捨為一種義務。因此,未行捐獻者的所有物可依法充公。此外,福利基金的給付採詳細分等,各自設有獨立的基金及管理單位。例如,衣物、學校教育、嫁妝、逾越節食物和酒,也依救濟對象而分為孤兒、老人、病人、喪葬、囚犯和難民等。就算猶太社群本身陷入了困境,其福利體系也始終在運作。

 

因此,猶太社群裡,沒有人會因為沒有基本生活費而餓死或沒錢看病。猶太人自古以來就將慈善文化融入生活,即使面臨各種迫害達2,000年,猶太人依舊成功生存了下來。

 

清貧不是美德,而是詛咒

 

猶太社群也有責任讓渴望學習的貧窮學生獲得他想要得到的教育。如果學生想出國攻讀博士學位,猶太社群都會支援到底。這是人類最早實現的健全社群福利制度。如今,也只有猶太民族自發性的保有這種福利制度。

 

不過,就算是貧窮的猶太人,也厭惡只靠福利基金過活。在《聖經》、《米書拿》和《塔木德》裡,有許多段落要求人們透過勞動來達成經濟獨立。這一點清楚的反映在用餐後的感謝祈禱文中:「親愛的天父,求您使我們不依靠人的幫助,只依靠上帝的手。……您的手是豐盛的、敞開的、滿溢的、聖潔的,使我們不感到羞愧。」也有拉比說:「需要的話,就到市街上給動物剝皮,賺取報酬,不應該堅持『因為我是偉大的賢者,做這種事情會有損我的聲望』。」

 

與其他宗教不同的是,猶太教不認為清貧是一種美德,而是一種詛咒。「若將世上所有的苦難和痛楚都放在天秤的一端,將貧困放在另一端,貧困比那一切苦難和痛楚都還要沉重。」、「麵包籃空了,紛爭就來了。」這些話都反映出猶太人這樣的哲學。

延伸閱讀

還不會走路,就先學把零錢放存錢筒!猶太人的致富觀:「有錢人的習慣」才是留給孩子最大的遺產

2021-08-19

退休也要找事做!65歲Uber司機的5個富人金錢觀:年輕人這觀念沒改,財神爺想幫你都得被嚇跑

2021-05-14

負債百萬上班族,翻身房產大亨!他歸納4個貧富金錢觀差異:窮人才會想「我沒時間賺更多錢」

2021-03-30

「再苦不能苦孩子」這句話不知道毀了多少人!一個單親媽故事帶你看:猶太人的金錢智慧

2020-10-22

在翻身前,我一直都覺得「錢是賺來的」...富人教會我的4個金錢觀

2020-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