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50歲提早退休!九份小鎮印刷廠女工如何理財致富,環遊世界60國:人生只會苦一陣子,不會苦一輩子

50歲提早退休!九份小鎮印刷廠女工如何理財致富,環遊世界60國:人生只會苦一陣子,不會苦一輩子
照片為文章配圖,非當事人照片

2023-01-03 11:00

編按:我們都希望人生早早實現財富自由,但是每個月有限的薪水困住我們對財富的想像,本書作者楊倩琳就要告訴所有的小資們,只要掌握執行方法,並且開始行動,一切關於變有錢的幻想,事實上是可以被實現的夢想。

楊倩琳出生在單親貧困的礦工家庭,為了賺取學費及生活費,15歲到印刷廠當女工,只是高職同學偶然一句話:「楊倩琳你一定考不上大學」誓言考取大學。努力上班存錢去英國留學攻讀碩士,到最後在上海財經大學完成博士學位,從工廠女工到科技公司營運長,成功翻轉人生。回首過往,楊倩琳勉勵讀者「人生只會苦一陣子,不會苦一輩子」。

 

你的夢想最好的開始時間,永遠就是現在開始行動!

 

你的時間有限,不要浪費它去過不屬於你的人生。

—賈伯斯

 

曾經在網路上看到一篇文章,來自澳洲的安寧照護中心護理師Bronnie Ware,在過去陪伴病患度過人生最後的生命旅程時,她記錄了病人最常感到後悔的五件事,第一件讓人最後悔的事情就是:

 

「我希望當初我有勇氣過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而不是別人希望我過的生活。」

(I wish I’d had the courage to live a life true to myself,not the life others expected of me.)

 

 當我們意識生命其實是有限度的,更能看清過往我們錯過了多少想做的事情,放棄了多少夢想或目標。曾經你想要的生活方式、工作模式、另一半,我們都因為別人說「這樣太理想化很不切實際」、「這是不可能做到的」而放棄,為了不想被當作異類,我們選擇妥協和大多數人一樣,為了滿足別人對自己的期望,我們選擇忽略了內心真正想要的生活,但是你知道嗎,最讓人感到後悔的往往是那些我們沒做的事情或來不及實現的夢想。

 

Dr.Selena 翻轉人生小故事

 

(照片取自Dr.Selena(楊倩琳博士)粉絲專頁)

 

前陣子電視台的財經記者採訪我問了一個問題:「什麼樣的動機想成立小資理財社並分享理財教育了」我分享了一個成長的小故事:

 

小時候我跟姊姊住在九份被外婆養大,我的外婆是非常典型傳統的台灣婦女,認命、堅強、勤奮、勇敢。在外公不幸在礦坑遇難後,一個女人辛苦撫養七個小孩長大。外婆為了養大七個小孩,做過煮飯、傭人、洗碗工⋯⋯,每天才能賺一點點錢求得溫飽。

 

從我們小時候我的媽媽就隻身一人在台北,要日夜不停的工作掙錢才能存錢,媽媽那時最大的心願就是存夠錢,能把三個孩子接到台北一起生活。

 

外婆常跟我說:「她從小沒念什麼書,只能用體力及時間,辛苦的掙一點錢來養活全家,所以她希望我能好好念書靠頭腦賺錢,之後長大後如果我有能力,要多幫助這世上需要幫助的人,特別是窮人及單親媽媽們!」 

 

從小看著外婆及媽媽總是日夜操勞,只為了能養活自己心愛的寶貝們,我常常在想長大後希望自己有能力,可以擺脫外婆及媽媽貧窮的命運,能讓外婆及媽媽過好一點的生活。 

 

也因為這樣我看了好多好書,學習很多專業知識及投資理財知識,之後我居然一路提早實現了人生所有的六大夢想,成功翻轉的我的人生,包含了:

 

1.高職生考上大學

2.苦讀多年終於拿到上海財經大學博士學位

3.出書(目前出了6本書)

4.偏鄉學校設立獎學金

5.環遊世界60國

6.2020從職場退休/選擇自己想過的生活方式

 

翻轉人生命運之鑰:人生執行力四大要素

 

(照片取自Dr.Selena(楊倩琳博士)粉絲專頁)

 

什麼是真正的人生執行力?真正的人生執行力,不是一時衝動的決定,而是超強的行動力和長久的持久力。所謂人生執行力,就是能夠把夢想,計劃付諸行動的能力,還存在一個人是否清楚地定期檢視跟夢想的差距,並知道如何堅持一步一步地持續做下去!

 

→人生執行力關鍵四大要素=Plan(計劃) × Do(行動) × Check(檢視) × Act again(持續行動)

 

 常常身邊親近的人聊各自的夢想,沒隔多久再碰面時,我會開心地分享之前聊到的夢想已經實踐,大家總是會驚訝的問我:「你怎麼那麼有效率?你的人生夢想執行力真的超強。你到底是如何做到的?」

 

隨著越來越多人問,我開始認真思考著這個問題:『我跟別人的差異點在那?』後來我從日常生活中慢慢觀察發現,原來我們只是差別在一個小地方,最後卻讓我們的人生命運有所不同。

 

因為,很多人在實現夢想過程的思維習慣是依照下面的流程步驟:

 

→計劃(Plan)→ 檢視(Check)→ 調整(Adjust)→ 計劃(Plan)→ 檢視(Check)→ 調整(Adjust)→ 最後可能放棄

 

而或許我基於多年來持續習慣使用PDCA 法則(Plan-Do-Check-Act 的簡稱),是我從高職生挑戰考大學那一年開始學會的法則,只前當時年紀小還不知道原來就是PDCA 法則,直到Dr.Selena 在大學學企業管理學到的一套PDCA 檢驗流程,這才明白原來改變我命運的一套「人生夢想實踐流程」其實就是應用了PDCA 法則。

 

PDCA(Plan-Do-Check-Act 的簡稱)由美國學者愛德華茲.戴明提出,因此也稱戴明環。是許多企業主管熟悉的管理工具,指的是透過規劃(plan)、實行(do)、檢查(check),及改善行動(action)的不斷循環,以持續改善工作和生活,達到更好的品質成果。

 

這個四步的循環一般用來提高產品品質和改善產品生產過程。「每天改善1%,1 年強大37 倍。」是日本樂天社長三木谷浩史的名言,這蘊含的簡單卻有深奧的道理即是每天持續改善的「PDCA 循環」。

 

當我18 歲考大學聯考時開始每天應用PDCA 法則時,計劃(Plan)完「365 天的考上大學魔鬼K 書計畫」以後,每天第一件事情是先馬上行動按照計畫去做做看(Do),然後做完再定期檢查是否結果如預期目標發展(Check),如果大學模擬考不如計劃目標預期的話再調整就好(Adjust & Act),回到重新修改或微調的計劃之中(Plan),一直重複以上步驟到一年後考上大學為止。沒想到就只是始用PDCA 微小的思維習慣,每天一點一滴的改變,就能有機會實現人生所有的夢想目標、成功翻轉人生及未來。

 

當我開始使用PDCA 法則後,我發現最大的轉變在於每天按表操課往考上大學夢想目標前進,沒有時間恐懼擔心自己是不是做得到(考上大學)。

 

一年後我以全班第一名的成績考上大學,實現我考上大學的夢想。從這個過程中我深深的體會到一件事情:人生沒有一開始就一定會成功100% 完美的計劃,只有開始採取行動及認真執行了以後,才知道人生命運未來的劇本可以由自己改寫!

 

每個人心中都有許多大大小小的夢想,而我人生六大夢想之一就是「環遊世界60 國以上」,從20 多歲開始,我每年為了實現這個夢想,認真的應用PDCA 法則(如下表),一年一步的往實現夢想前進,因此我還出過一本《月入23K 也能環遊世界》,鼓勵大家只要懂得運用執行力,就能完成夢想。

 

經過每一年、每一年努力存錢投資存下旅費,一年、一年的按照計畫去我想旅遊的國家,一塊一塊把環遊世界拼圖拼上,最後終於在2019 年可以完成環遊世界60 國的夢想!下表就是我如何實踐這個夢想的表格:

 

應用PDCA 法則實現環遊世界60 國的夢想

Plan(計劃)

 

計劃環遊世界多少國→排列每一年想去的國家順序→選定那個國家開始→計劃好每一年旅遊的天數與假期→努力存錢投資

Do(行動)

 

每一年執行環遊世界旅行計劃:買好機票→訂好住宿→規劃旅遊行程→出發前往→努力實現每一年的旅遊夢想

Check(檢視)

每一年持續檢查還有哪些國家還沒有去?

Adjust&Act again

(調整& 持續)

是否需要調整環遊世界旅遊計劃順序及計劃下一趟旅程

 

作者簡介_Dr.Selena楊倩琳博士

Dr.Selena楊倩琳,上海財經大學博士與英國University of Surrey碩士,現為上班族財富翻轉學院院長及發起人、福州外語外貿大學副教授及易飛網集團策略長。

Dr.Selena為新一代小資理財教主,自創三高好老公選股術並與CMoney團隊合作開發好老公選股App, 另長期推廣631理財法同時為小資族能聰明理財開發631理財投資App皆廣受許多小資族喜愛, 成功提供小資男女簡單及正確的理財方式,曾輔導過超過千位以上23K小資族,每年收入提升30%以上。

 

本文摘自時報出版《小資變有錢的超強執行法:夢想實現、財富翻轉、100天的行動方案(隨書附贈:小資變有錢的超強執行法 100天的行動手冊)

 

※ 本網站及作者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投資人應自行承擔投資風險及投資結果。

 

延伸閱讀

不是金融股!股海老牛2023年存股嚴選這3檔:殖利率上看12%,連續24年穩定配息

2022-12-28

「不能一輩子靠體力做麵包」35歲早餐店老闆娘拚當包租婆,每月收租領股息:睡覺也賺錢

2021-12-02

50歲導遊疫情吃土一年,還要養中風弟...變有錢神奇三心法,3個月賺15%「要是早開始就好了」

2021-11-23

高股息ETF大吹「親戚風」 3檔ETF將要募集「存股兼收益」!00919、00929、00932跟它們「有關係」

2024-04-19

台股變失速列車,00939、00919、00929…高股息ETF換股潮來了!「團抱」最大風險:成分股殺成一團

2024-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