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他45歲提早退休、20年來不但沒破產還常出國旅行:退休理財掌握3原則,錢一輩子夠用

他45歲提早退休、20年來不但沒破產還常出國旅行:退休理財掌握3原則,錢一輩子夠用

老黑(田臨斌)

理財

老黑(田臨斌)粉絲專頁

2024-05-16 11:00

編按:「人在世間,錢已花光」固然悲慘,「人在天堂,錢在銀行」顯然也不是多數人的期望,退休理財究竟該怎麼做?

老黑,台灣第1代的FIRE實踐家,45歲退休,至今即將屆滿20年,不但沒破產還能常出國旅遊。他建議退休理財掌握3個原則──長期穩定、分散風險、不碰不懂的東西,就能讓錢一輩子夠用。

 

退休後風險承受能力低,重點不是累積財富,而是在不動用到老本下確保有錢可花。

 

首先聲明,我不是所謂的理財達人,無法教導各位理財撇步,讓財產快速累積,並且因而得以提早退休,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不但我做不到,我也不相信任何人做得到,坊間有太多教人如何在短時間內致富的方法,我一個都不信。

 

因為如果真能如此,這些專家達人何必還要靠收版稅上媒體、開課程等方法辛苦賺錢,倒不是說他們都是騙子,他們只是利用人性貪婪吸引願者上鉤而已。

 

退休理財秉持3原則 年獲利5%為目標

 

我相信的方法很老套,大致不出 3 件事:努力工作、異地退休、謹慎理財!

 

針對理財這部分,退休後的做法顯然和退休前不一樣,因為工作有固定收入,投資可以大膽一些,越靠近退休年紀越需要保守穩健,退休之後承受風險能力不能說歸零,但很低。

 

退休理財必須掌握幾個原則,一是長期穩定、二是分散風險、三是不碰不懂的東西。

 

在這幾個原則下,能夠選擇的理財方法其實相當有限,像期貨、虛擬貨幣、衍生性金融產品等,除非是鑽研這方面專家,否則最好別碰,即使是專家,因為不符合長期穩定原則,退休後也最好別碰。

 

銀行定存風險很低,但除非利息能超過通貨膨脹,否則錢只會越存越薄;至於儲蓄險,之前提過不要把保險和理財混為一談,因為很可能兩邊的目的都達不到,剩下可以考慮的是債券、股票、基金、外匯,前3項有相當程度相通性,尤其考量到分散風險原則,個人認為可以簡化成 ETF(指數股票型基金)。

 

外匯部分,不是指外幣買賣,而是放定存。這點有其特殊性,個人因為曾經在海外不同國家工作生活,對當地政經環境有一定了解,而且因為薪水領外幣所以有開立銀行帳戶,並長期保持一定存款額度。我不建議不熟悉當地的人,只因利率較高就買外幣生利息。

 

定期定額投資高股息ETF 確保退休有錢可花

 

ETF是近年很受歡迎的投資標的,其實它早就存在於市場,只是早幾年沒有受到足夠注意而已,原因是總有許多其他標的比它賺得又多又快。

 

但隨著金融市場起起落落,尤其經歷幾次金融風暴後,人們開始發現ETF是在獲利和風險間一個相對平衡的產品,尤其適合對風險承受度不高的投資者。

 

上班族可以用定期定額方式投資ETF,是累積退休金的好方法,但對退休族來說,重點不是累積財富,而是在不動用到老本的前提下確保有錢可花,做法是放一筆資金在可配息的 ETF 上,然後就不要再三心二意,不要管市場如何變化,也不要管最新流行產品,乖乖長期領配息當生活費就好。

 

ETF的種類很多,除非對某種行業或市場特別了解,否則建議盡量分散,例如 50 大企業等。至於選擇何地市場,個人看法是選美國或世界,這樣說有點「不愛國」,但從獲利和風險角度看,海外市場畢竟較大,選擇較多,講到錢,人還是現實點好。

 

外幣定存除了有風險低、利息高的好處外,還有分散風險的功用。所有貨幣都有升值和貶值的時候,資產分散在不同貨幣,通常一個升另一個就貶,反之亦然, 能夠抵消可能的匯兌損失。

 

退休後不建議投資房地產 當包租公太麻煩且不保證能賺錢

 

一直沒有提到的投資方法是房地產,的確許多人靠此發家致富,但個人不建議退休後從事房產買賣,因為風險太大,當包租公太麻煩,且不能保證賺錢。

 

有些人期待靠養房養地積累未來財富,所謂意外和明天不知哪個先來,為了未來的不確定而犧牲眼前幸福不值得。

 

退休20年後 我的理財做法

 

說說我自己退休至今的理財做法吧!再次強調我不是專家,但退休至今快20年還沒破產,而且還能經常旅行,應該有些值得參考的地方。

 

2006年剛退休時我的資產大都放在外幣定存,小部分放基金。當時的澳幣和人民幣長年期定存利率都在 5% 左右或更高,符合我的需求,也因此當 2008 年遇上全球金融危機時我的損失相對較小,但是從那時開始各國採行貨幣擴張政策,利率大降,只好將部分定存資金轉入ETF。

 

眼前的資產布局以美國 ETF 和外幣定存為主,加上以台幣計價的房產,共有 4 種不同貨幣資產。

 

剛退休時我的獲利目標是 6%,現在則調整為 5%,到目前為止都可以順利達成,不是每年,而是平均,這些回報形成被動收入,還記得嗎?財務自由就是「被動收入大於或等於生活支出」。

 

至於房地產,我過去一直認為老家台北房價過高,於是把房子買在當時工作的北京,退休回台把北京房子賣了,定居在房價低得多的高雄,自然多出一筆可以產生被動收入的資金。

 

過去 10 幾年經常有親友提醒我北京房價又漲了,言下之意是我賣太早而蒙受損失,我聽完只是笑笑,心裡倒覺得還好賣得早,才有至今 10 幾年精彩豐富的退休生活,賺錢的目的不就是為了更好的生活嗎?如果等到現在或更晚才賣,確實能賺更多,但大概只能抱著一堆鈔票卻沒力氣花。

 

以上是我的理財方法,做個參考就好,不須拷貝貼上,但原則必須遵守:長期穩定,分散風險,不碰不懂的東西!

 

作者簡介_老黑(田臨斌)

1960年生於台北,任職殼牌(Shell)石油22年,曾外派澳洲和中國大陸等地。45歲事業頂峰之際,放下工作,移居南台灣,積極經營退休樂活人生。

離開職場後,除了找到對寫作的熱情,還考上街頭藝人證,在愛河邊以吉他彈唱英文老歌,並和另一半攜手從事包括郵輪在內的各種旅行,且將旅行經歷及生活體驗和讀者朋友分享。

 

本文摘自金尉出版《FIRE,然後呢?:金錢、人際關係、健康……真實退休生活,老黑要告訴你的7件事!

延伸閱讀

領死薪水省吃儉用,很難財務自由!他45歲提早退休,18年後寫給上班族5個忠告:退休規劃把握2原則

2024-01-31

「40歲前投資績效慘不忍睹」他學到3個理財教訓,45歲提早退休:當包租公太累,養房不如領股息

2023-07-11

別再做發財夢!他45歲提早退休,16年後得出6個教訓:別花太多時間理財,反容易賠掉老本

2022-08-07

退休金1千萬差點不夠用?他45歲提早退休,16年後真心話:到底要準備多少錢

2022-05-04

他45歲提早退休勸「年輕人要儘早買房」,16年後改口:買不起房不要買,養不起小孩不要生

2022-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