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人追求財務自由的生活,無非是因為想要拿回時間的主控權,不想因為受到工作的約束,以及金錢壓力的考量。
但要做到的人並不多。台灣的貧富差距相當懸殊,除了高薪階層比較有機會短時間達到,我們這種上班領薪水的老百姓,萬一工作內容不是自己所嚮往的,又或者薪水不符合期待,通常都得工作到65歲才能退休。
好在現在資訊流通發達,透過協槓副業,或者投資理財,都可以讓我們創造額外的收入,並且讓資產隨時間合理的增長。我在學校開設理財課程,發現學生也越來越懂得複利的觀念,經過實際試算後,大家對人生也充滿了信心。
按照4%法則推算,常聽到的財務自由公式為「25X年開銷=財務自由金額」由於年開銷因人而異,也因此有不同版本的金額。
財務自由的3個階段
1.基礎安全階段
5-10年的起步階段,努力累積資產,建立保險與緊急預備金。同時充實投資理財知識。
2.財務穩定階段
穩定執行投資理財計畫10-20年,應該已經累積了部分資產,對於生活開銷比較能有安全感,並且也能享有休閒娛樂等活動。
3.財務自由階段
20年-30年+,若投資理財堅持20-30年以上,此時的資產應該足以支應買房、或者是轉換跑道,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不再會為了錢擔心太多事情。
許多少年股神、幣圈大神,在短短幾年內就達成財務自由的境界。但我深知自己不是那塊料,也相對比較保守,對於短期致富沒有把握,所以我選擇慢一點,但穩定一點的方式來投資。隨著接觸知識較多,我今年開始瞭解加密貨幣,但對於這種高度風險的商品,我最多只會投入資產的1~2%,風險控管,永遠是唯一的準則。
原先設定250~300萬股息的目標,也希望可以在十年後達成。但我的目的不是退休,而是做自己熱愛的工作。
我是RYAN爸爸,我們一起理財理心,也一起學習成長。
作者簡介_Ryan爸爸
年紀約40歲的數學老師,喜歡長期投資與存股,2009年開始投入股市,從最早的金融股、民生必需股到最近的ETF,從投資慘賠到存股千萬,穩步建構自己的存股計畫,目前已經達成年領百萬股息的階段性目標,長期目標是達到年領250-300萬股息。
本文獲作者Ryan爸爸理財誌授權轉載,原文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