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鋼鐵股 富邦金 開發金 鴻海 升息

以為母親不懂理財?長照燒600萬,還能留下大筆遺產...他破產後才懂3個血淚教訓:一張不賣,複製大盤也能富三代

以為母親不懂理財?長照燒600萬,還能留下大筆遺產...他破產後才懂3個血淚教訓:一張不賣,複製大盤也能富三代

威廉.艾哈特是華盛頓特區的一名記者,也是一位經驗豐富的散戶投資人。他的經歷大多是「千錘百鍊」,他喜歡分享學到的知識,幫助人們消除市場噪音、理解自己為什麼要投資、投資有多簡單,以及如何避免常見的錯誤。

 

「投資成功」與一個人的秉性有關:要維持穩定的情緒、了解自己的能力、避免野心過大或情緒化、要有耐心和謙遜、只需要一點點的投資知識。但最重要的是—要知道自己不知道什麼事。

 

可惜的是,這不是我的天性。

 

以為母親不懂理財?長照費600萬自付,還能留一大筆遺產給子女繼承

 

也許我和已故的父親是同一種類型的人,他把南非克魯格金幣藏在衣櫥的抽屜裡。我經常責怪他在1980年代初賣掉自己的公司後,沒有投入更多資金在股市裡;但事實是,我後來卻做了對家人更糟糕的事。

 

我做的也比已故的母親差得多。我以為她什麼都不懂,而她的財務顧問—我曾與她發生衝突—知道的也很少。但是母親從外婆那裡學會了一個教訓—永遠不要賣出。

 

幾十年來,她只是持有美國平衡基金(American Balanced)、美國收入基金(Income Fund of America)和先鋒惠靈頓(Vanguard Wellington)等優質基金,而不必擔心那些所謂的大師在《華爾街一周》節目上所說的話。

 

在她繼承了外婆的投資30年後,以及後來又繼承了我父親的投資20年後,我和兄弟姊妹在2021年繼承了母親的這些投資。她從來沒有賣出。

 

必須賣掉她一些投資的人是我,因為我要支付她最後幾年的巨額長照費用。在她生命的最後幾年,長照費用超過20萬美元(約合台幣658萬),但是她仍有一大筆遺產可以留給子女繼承。

 

必須賣掉她一些投資的人是我,因為我要支付她最後幾年的巨額長照費用。在她生命的最後幾年,長照費用超過20萬美元(約合台幣658萬),但是她仍有一大筆遺產可以留給子女繼承。

 

20歲錯失「簡單」致富機會?35年後才懂,無聊慢漲的基金才是財富自由捷徑

 

在我20幾歲的時候,我涉足先鋒集團的黃金和能源行業基金,完全錯過了其醫療保健基金的傑出表現。你看出模式了嗎?銅、石油、黃金—我在有形的東西中尋求財富。

 

在1980年代和1990年代低通膨的繁榮中,這是錯誤的方式。我想我之所以不投資醫療保健基金,部分原因是它已經非常受到其他投資人的歡迎,相關的投資組合經理人被媒體大肆吹捧。

 

我還投資了先鋒的明星(STAR)和溫莎二號(Windsor II)基金,但我覺得很無聊。什麼?每股只漲3美分?我才不要慢慢等。我當時不知道,這些基金最後可以讓我獲得龐大的財富。

 

在我父親的鼓勵下,我從很年輕就開始為了退休金儲蓄,而這些錢都投入了穩健的低成本基金。

 

明星和溫莎二號都沒有成為像富達麥哲倫(Fidelity Magellan Fund)那樣的傳奇基金。

 

然而,我最近回顧發現,這35年來我沒有持續提撥至這些基金,放棄這麼簡單的方式而錯過的財富令我感到震驚。而重點又是—「簡單」。

 

「為了家人我一定要發財」股市殺紅眼,40幾歲幾乎賠光一切

 

我和前妻交往時,1991年突然出現牛市,我很想把錢投入積極成長型基金,讓我的錢能在1年內翻漲1倍。我不在乎這個基金在那時已經很受歡迎了。

 

這一次,我想投入資金,這時候的我在追逐績效,許多基金在那一年公布了令人瞠目結舌的報酬率,但就像雷擊一樣,這樣的好運很少在同一個地方發生兩次。

 

事實上結果正好相反,1991年獲利最大的基金,後續的績效都令人失望或慘賠。

 

我仍然記得,將近10年後,當時的妻子說我們需要休息一下,但我沒有理她,只是繼續仔細研究我的試算表,為了家人,我一定要發財。

 

但是我們並沒有變得更有錢,儘管在網路泡沫破滅的期間,我的表現還算不錯;不過,沒多久後,我的家庭就破裂了。

 

我責怪自己,並短暫停止對投資的執迷,但是,在自尊心作祟下,我的投資知識仍然是個危險工具。

 

我40幾歲的時候,在 2008到2009年金融危機期間和之後,因為一連串令人痛苦的可怕決定,差點就賠光一切。

 

這就像一次精心安排的跌勢,我的錢虧損的速度快得難以想像。我已經完全沒有錢可以投入市場的漲勢。

 

然後,我在 2009年底被報社解雇,1 年後,我才找到工作可以再次提撥部分薪資到401(k)退休基金。

 

融資投資慘賠、家庭破裂、連孩子學費都賠光!破產血淚告白:一切都結束了

 

融資投資慘賠、家庭破裂、連孩子學費都賠光!破產血淚告白:一切都結束了

 

你並不是來聽我個人的悲慘故事。我只需要告訴你:離婚、酗酒、生病、失去兩份工作、房屋貶值、花費遠高於我的能力範圍,而且用借來的錢進行投資—結果可想而知是一場災難。

 

我以為自己知道融資來投資的風險—也就是用股票作為抵押品來借錢—而且我以為我的做法在安全範圍內,但我不知道券商有權宣布你持有的一些資產不再有資格作為保證金債務的抵押品,這些資產無法再用來借錢了。

 

當我持有大量投資銀行的股票在 2008年無法再用來抵押時( 我自以為像個天才一樣撿便宜),我的保證金交易生涯就結束了。

 

被迫在2009年市場低點附近賣出,我甚至賠掉了本來想為孩子的大學學費預留的錢。最終,我在2010年申請破產,一切就這麼結束了。

 

破產後卻陷價值投資迷思!後悔沒買FAANG、指數型ETF:白忙一場錯失牛市

 

我又慢慢地學會了與自己相處,更緩慢的是,透過更好的消費習慣和認真工作,我開始重建財務狀況。長期的牛市幫上了忙。

 

雖然我更有責任感,也更清醒,但更多的投資教訓還在後面。我還沒有完全接受指數投資,儘管我很欽佩先鋒的創辦人、指數基金先驅約翰.柏格,並從他的書和採訪中學到了很多東西。

 

與柏格的建議相反,2010年代大部分的時侯,我都相信「市值加權指數投資」(Market-Cap Indexing)很盲目、愚蠢,是冒險的迷魂曲。

 

我偏好價值投資,所以這種觀念很吸引我,我又開始到處尋找獲利的機會,但就是不做其他投資人已經獲利的投資。

 

「別管什麼尖牙股( FAANG )了」, 我告訴自己;但是臉書(Facebook)、蘋果(Apple)、亞馬遜(Amazon)、網飛(Netflix)和谷歌(Google)仍繼續飆漲。

 

我的投資組合中充斥著價值型基金和外國基金,我什麼都買,就是不買美國大型股的指數基金。

 

我涉獵當時流行的ETF,例如從開發中國家消費者支出成長中獲利的基金。

 

專家說,新興市場的價格便宜,我重新審視了我最喜歡的黃金、農業和能源主題的ETF,都不知道在這種白花力氣的追逐中錯過了多少牛市。

 

破產後卻陷價值投資迷思!後悔沒買FAANG、指數型ETF:白忙一場錯失牛市

 

放棄「打敗大盤」!曾追求超額報酬,如今改投資指數型ETF

 

當然,因為我現在主要複製大盤,所以我的結果更接近大盤的報酬率。這可能無法滿足我的自尊心,但感覺是對的,就像我是自己資金的良好管理者。

 

意識到自己年復一年地落後市場一大段,感覺就像身在地獄裡。不知道自己落後大盤多少是不負責任的行為,所以我用試算表密切監控我的績效。

 

我仍然以自己喜歡的方式投資,仍然會做出一些決策是我認為經驗和長久學習有幫助的。

 

首先,我們都必須根據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時間長度、多元化偏好,做出基本的資產配置選擇。

 

多年來,我的指標一直相當穩定,但我偶爾會重新評估它們。

 

我已經為「再平衡」和「逢低買進」設定了觸發點。我會在美國公債基金與公司債基金及抗通膨公債之間做選擇。

 

我也允許自己做一些小額投資—以母親留給我的平衡型基金為主的衛星部位。這些小額嘗試都在預定的範圍內,所以如果我錯了,也不會拖累我的整個投資組合。

 

我維持著一個投資試算表和投資日記,記錄我的股票—債券、美國—外國投資組合、我的衛星部位和其他決策,以及我的表現,是的,我真的很喜歡這麼做。

 

我對最近小額投資中的平均獲利率感到滿意,但我必須有責任,我需要防護的制度—對我的投機行為設下限制。

 

當然,你可以不需要這些,只使用平衡的、資產配置的或目標日期退休基金就好。

 

我的系統可能很快就會改變,因為我決定尋求專業的財務協助。

 

退休倒數10年!聘請財務顧問阻止我做蠢事,為子孫留下豐厚遺產

 

繼承了母親的遺產後,我的情況發生了變化,在我這個年紀,大概離退休還有10年左右,我需要知道的不只是我該投資什麼東西。    我了解到理財顧問的價值。所有事情都只靠自己的人,可能會把自給自足變成一種癖好,認為不值得花錢得到顧問的建議;但是,如果顧問能讓你不要做出愚蠢的事,那麼你獲得的回報就會比花的錢還高出好幾倍。

 

繼承了母親的遺產後,我的情況發生了變化,在我這個年紀,大概離退休還有10年左右,我需要知道的不只是我該投資什麼東西。

 

我了解到理財顧問的價值。所有事情都只靠自己的人,可能會把自給自足變成一種癖好,認為不值得花錢得到顧問的建議;但是,如果顧問能讓你不要做出愚蠢的事,那麼你獲得的回報就會比花的錢還高出好幾倍。

 

2016年,當我接管母親的財務時,我見了她即將退休的顧問瓊,以及她的繼任者凱西。

 

我曾在16年前和凱西爭吵過,她們當時已經有心理準備我會再和她們大吵,但這時的我已經改頭換面了。

 

凱西和一位遺產律師一起幫我們用母親的一部分資產建立一個家庭信託。

 

我不指望顧問們能提供打敗大盤的建議,就像我以前期望最厲害的投資大師能辦到的事。

 

我認為財務顧問主要是一個指南,能抑制我最差勁的衝動,以及更廣泛的個人理財問題的建議來源。

 

凱西並不是完全不會出錯,但她的確有兩次幫我的投資重新定位,她的協助幫我產生的獲利遠高於我付給她的費用。

 

現在母親已經過世了,我雇用凱西的同事丹寧為顧問—這是我第一次為自己聘請顧問,而且我還說服了兄弟也這麼做。 

 

我不再設法智取他人來致富,但我可能會積累可觀的財富,為我的孩子們留下一筆可觀的遺產—只要我不再自作聰明就好。

 

3個教訓

 

◆     確認你是否具備長期投資成功所需的耐心和謙遜。如果你缺乏必要的性格特質,為自己建立防護制度,限制自己的核心部位只能持有指數基金,其他都不能投資。或是尋求專家的建議—而且要照做。

 

◆     不要想發大財,致富的努力幾乎肯定會落空。隨著時間的推移,複製大盤賺到的錢真的很豐厚,也不會因弄巧成拙的計畫而虧損。

 

◆     不要借錢來投資。市場先生會在你最經不起虧損的時候,讓你虧損。

 

作者簡介_喬納森‧克雷蒙(Jonathan Clements)

喬納森‧克雷蒙出生於英國,畢業於劍橋大學,目前居住在費城。是HumbleDollar.com 的創辦人,同時是美國最大財務顧問公司之一「創意規畫」(Creative Planning)的顧問及投資委員會成員。

早期曾經在《華爾街日報》任職近 20 年,擔任報社的個人理財專欄作家;也曾在花旗銀行集團工作六年,擔任集團內個人財務管理教育部門主任。

曾經出版了多本有關個人財務規畫的書籍,其中包括暢銷書《金錢超思考》、《慢慢致富》、《當代財經大師的理財通識課》。

目前與妻子 Elaine 一同居住在費城,距離女兒、女婿及兩位外孫住家僅幾個街區之遙。

 

本文摘自今周刊出版《我的金錢之旅:30個財務自由真實故事,你也做得到》

 

※ 本網站及作者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投資人應自行承擔投資風險及投資結果。

 

延伸閱讀
別讓遺產毀了孩子的一生!他繼承巨額遺產、25歲就財富自由「幹麻努力工作」,人生虛度12年的3個金錢啟示
別讓遺產毀了孩子的一生!他繼承巨額遺產、25歲就財富自由「幹麻努力工作」,人生虛度12年的3個金錢啟示

2025-01-21

「我死了,財產房子都留給另一半」頂客夫妻想把遺產全給配偶繼承,該怎麼做?立共同遺囑一定要注意的事
「我死了,財產房子都留給另一半」頂客夫妻想把遺產全給配偶繼承,該怎麼做?立共同遺囑一定要注意的事

2025-01-15

繼承上億遺產卻「電話一接通就掛斷等回撥」...我在國稅局查稅10年,見證有錢人的共同點:摳!
繼承上億遺產卻「電話一接通就掛斷等回撥」...我在國稅局查稅10年,見證有錢人的共同點:摳!

2024-12-17

繼承上億遺產,卻常穿UNIQLO...前國稅局官員:真正的有錢人吃喝拉撒都很省「錢都花在這裡」,窮人則恰恰相反
繼承上億遺產,卻常穿UNIQLO...前國稅局官員:真正的有錢人吃喝拉撒都很省「錢都花在這裡」,窮人則恰恰相反

2024-11-18

頂客族約好8千萬遺產全給配偶,手足只拿特留分...遺囑寫得好好的,為何被分走1/3?繼承順序的隱藏地雷
頂客族約好8千萬遺產全給配偶,手足只拿特留分...遺囑寫得好好的,為何被分走1/3?繼承順序的隱藏地雷

2024-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