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許多理財書都提到投資的重要,強調光靠工作無法成為有錢人,而把錢存在銀行,還會因為通貨膨脹,導致財富默默縮水。
本書作者藤吉豐、小川真理子以日本3大銀行定存一年利息僅0.002%為例,100萬日圓(約合新台幣20萬元)定存一年,利息只有20日圓(約合新台幣4元)。若投資股票,有可能翻倍、賺10倍。關鍵在於讓錢替你工作,這也是實現快樂退休的關鍵。
100本書中,將近3成強調「投資的重要性」。
說法各有不同,統整如下:
「讓存款發揮作用(=投資)。」
「不用錢滾錢,就無法增加財富。」
「最大的浪費是不投資。」
「投資是在未來的時代存活下來的關鍵。」
想成為有錢人就要投資 關鍵在這5點
‧光靠工作不可能成為有錢人。
‧投資的利益比存款高。
‧日圓價值維持低檔(投資比持有現金好)。
‧有錢人的資產絕大多數來自投資。
‧投資獲利的稅率約20%(另一方面,高薪族群的稅金(所得稅與住民稅)可能超過50%)。
光靠工作無法成為有錢人
有人證實了「有資產的人可變成更有錢的人,光靠工作收入無法成為有錢人」。
那個人就是法國經濟學家托瑪・皮凱提(Thomas Piketty)。
皮凱提在2013出版的全球暢銷書《二十一世紀資本論》(Le Capital au XXIe siècle/繁中版於2022年由衛城出版)提出自己的主張如下:
分析回溯至十八世紀的相關數據,得到「r(收益資本化率)」每年成長百分之4~5,「g(淨收益成長率)」只成長百分之1~2的結果。「r>g」的不等式成立。
收益資本化率代表投資報酬,淨收益成長率意指薪水成長率。
▲托瑪・皮凱提《二十一世紀資本論》的主張。(圖片來源:春天出版社)
簡單來說,沒有資產會導致損失。
銀行存款可能導致財富縮水
有些作者認為「把錢放在銀行(存款)愈放愈少」、「將錢存在銀行,無法讓錢變多」。
「老實告訴各位,不投資是最浪費錢的行為。這是Opportunity Cost(機會成本)!意思是『不選擇而損失的價值』。把錢存在銀行蒙受的損失真的很大!」(厚切傑森《傑森流金錢增加法》/PIA)
「銀行存款導致財富縮水」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存款是以現金型態持有資產。當物價上漲,同樣的錢無法買到和過去一樣的東西。簡言之,錢的價值下跌。
「物價上漲,錢的價值下跌」代表「通貨膨脹」。
實體的錢並未減少,而是持有資產的價值下跌,因此大家都說存款無法承受通膨帶來的衝擊。
物價上漲,錢的價值下跌(=通貨膨脹)
▲50日圓(約合新台幣10元)的價值只剩2分之1個冰淇淋。(圖片來源:春天出版社)
20萬定存一年VS.投資股票的結果
銀行存款的低利率也是理財書作者建議投資的理由之一。
瑞穗銀行、三菱UFJ銀行、三井住友銀行是日本三大巨型銀行(總資產超過一兆美元(約合新台幣29兆6950億元)的巨型銀行集團),定期存款的一年期利息只有0.002%(2023年5月25日的資訊)。
100萬日圓(約合新台幣20萬元)定存一年,利息只有20日圓(約合新台幣4元)。
若將錢投入以國人為對象的國債、投資信託或股票,操作得宜就能獲取超過銀行利息的報酬。
常在理財雜誌發表文章的作家安恒理,在著作《日本最強股票勝經》(易富文化)提及:「股票投資的最大魅力就是可以賺取高額報酬。(略)將錢投資股票,操作一年不僅可以翻倍(賺100%),賺10倍(1000%)也不是夢想。」
讓錢為你工作是退休生活更充裕的祕訣
日本人的壽命愈來愈長,如今已是人生百年的時代。有本理財書強調,為了避免退休生活為錢煩惱,一定要讓錢為你工作(投資)。
「作者大衛・比安奇不斷在本書強調在收入範圍內維持生活,好好讓錢工作,退休就不用為錢煩惱。」(大衛・比安奇《父親教導13歲兒子的金融入門課》/日本經濟新聞出版)
作者簡介
藤吉豐(FUJIYOSHI YUTAKA)
曾經任職於編輯製作公司、出版社,歷任2本汽車專業雜誌的主編。
從2001年成為自由編輯,從事雜誌、企業宣傳雜誌的製作、商業書籍企劃、執筆與編輯。
小川真理子(OGAWA MARIKO)
株曾經任職於編輯製作公司,後來成為自由寫手,與大型廣告代理公司的相關公司合作製作企業網站內容,擴展工作範圍。
目前從事商業書、實用書等書籍的編輯與執筆。
本文摘自春天出版社《最高理財術:將「一百本理財術暢銷書」重點整理成冊!基金經理人、理財規劃師、知名投資家、經濟評論家……實踐的『理財術』祕訣完整收錄》
※ 本網站及作者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投資人應自行承擔投資風險及投資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