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很多人以為投資得等有錢了才開始,本書作者史考特.里德以25歲與35歲開始存退休金為例,前者到65歲時可能累積超過千萬資產,後者卻少了將近一半。並強調,一再拖延退休投資計畫,代價極大。
投資人一旦看到帳面虧損,會設法補救,甚至追買熱門股,補回損失。史考特.里德走踏投資圈40年,他提到,投資不是追逐短期漲跌,頻繁操作不僅增加手續費,還容易陷入「買高賣低」的陷阱,反而賠更多。
真正穩健賺錢的方法,要有信賴的策略並長期堅持,讓策略發揮複利效應。別因一時帳面虧損就急著動,長遠績效才是關鍵。
等有錢再投資?晚12年帳戶少了300萬
投資界有句老生常談:「在市場待多久,比進場時機重要。」許多人告訴我,想等更有錢再開始投資。
逃避很容易,等來等去,似乎總等不到開始的那一天。
投資多少會有點痛。你得放棄即時享樂,才能換取未來更大享樂。長時間的複利報酬,是最大關鍵。
在我來看,複利報酬是世上偉大至極的奇蹟,僅次於金字塔。
以具體數字來舉例。侄子若從現在起,就幫雙胞胎女兒開設投資帳戶,每月各存200美元(約合新台幣6000元),假設每年投資報酬率為8%,等她們22歲大學畢業,每人帳戶會有13萬9000美元(約合新台幣411萬元)。
如果等12歲才開始存,每月存入相同金額,屆時帳戶只能累積到3萬6000美元(約合新台幣107萬元)。差距十分顯見。
25歲vs.35歲開始存退休金 資產差近千萬
再來談談這與退休有何關係。認識的人當中,很少有人早在20多歲,就興致勃勃存退休金。
年紀輕輕,退休還早得很,眼前只想聽演唱會、上山下海…盡是跟退休金八竿子打不著的事。因此,你務必知道,一再拖延退休投資計畫,代價極大。
假設從35歲起,每年存2000美元(約合新台幣6000元)退休金,年化報酬率為8%,到65歲時,退休帳戶將價值24萬3000美元(約合新台幣718萬元)。
如果願意提前在25歲開始投資,市值將暴增為55萬6000美元(約合新台幣1642萬元)。還不僅如此,每年存2000美元(約合新台幣6000元)之外,若任職的公司會提撥相應金額,那麼到65歲時,你有可能成為百萬富翁。
對於投資,你或許感到五味雜陳。也許覺得時機未到。也許覺得以後再說不遲。也許覺得未來變數很多。
數學就是數學,數字不會說謊。若你仍猶豫不決,我建議明智之舉是:現在就開始投資。
帳面虧損怎麼辦?別急著動,好好坐著
投資人老是想調東調西,一旦表現不佳,便迫不及待換成較佳方案。
很遺憾,普遍來說,我們這一行確實也助長這種心態。
投資專家多半以佣金計酬,除非你調整投資組合,否則不會有收入。維持不變,他們便無利可圖。因此,他們會想方設法勸你做些調整。
投資人看到帳面虧損時,會本能想要設法補救,加上這一行又推崇變動,很容易變得一發不可收拾。
賣出虧損部位、買進強勢股,當下固然開心,但可別忽略了,投資界講求「均值回歸」。今日輸家變成明日贏家,今日贏家淪為明日輸家,可是司空見慣的事。
熱門股要追嗎?如何靠「堅持」賺錢
好的投資,與其追求一時開心,更講求堅持做對的事。投資組合若頻繁變動,手續費會隨之增加,進而侵蝕獲利。
再加上,看到有熱門股,人人爭相追高買進,一旦出現壞消息、股價下跌,便急於脫手,這種投資計畫可是代價高昂:慣性買高賣低,而非買低賣高。
要靠投資賺錢,方法不勝枚舉。依我經驗,最穩紮穩打的成功之道,就是打造一套能夠信賴的策略,並且長期堅持下去。
最大挑戰是,你要信任這套方法、信賴你的夥伴,成效得放長遠來看。
放寬心,今日表現如何不打緊,等到需要用錢時,績效好壞,才真要緊。
作者簡介_史考特.里德(Scott Reed)
里德專長為受託卓越與投資倫理,善於寓教於樂,在投資界備受崇敬。
多年來,里德在全國及區域型研討會上發表演說,曾協助修訂投資財富學會的倫理守則。
這一行,客戶利益與企業盈利之間常有牴觸,里德致力於提倡理性,聲名遠播。
本文摘自真文化《穩住投資心態50智慧:股市上上下下,40年投資CEO給你最老練的獲利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