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下的高度不確定性,反而可以說是美國經濟唯一確定的現況;我們認為,面對短期內的市場價格錯位,主動式投資人可望有機會從中掌握契機。
• 美國經濟依舊混沌不明,而世界其他地區的情況則是明顯分歧、好壞各異,其中新興市場的成長動能料將超越成熟市場。
• 而在信用債市場上,利差仍處於歷來較為緊俏的水位,並不足以彌補全球景氣潛藏的各種風險。有鑑於此,我們認為,轉向優質信用債、保持耐性,乃是轉攻為守的重要對策。
美國總統川普掀起的關稅衝擊,深深震撼了各國市場。但這會不會只是更大衝擊的序幕?而在債券投資人以及聯準會 的眼中,關稅新政的真正影響,只有等到幾個月之後,才會在經濟數據裡顯現出來。
各界普遍憂慮著通膨壓力恐將復燃,畢竟關稅調高的額外成本會由企業轉嫁予消費民眾,此外川普政府高達 4.9 兆美元的「大而美」稅改計畫也將延長財政振興的效期,左右今後物價。
新稅法除了刺激經濟,也令債券投資人所關注的美國政府赤字能否永續成為長期隱憂:根據參議院稅務聯席委員會的數據,相關計畫料將導致未來十年間的預算赤字躍升 3.7 兆美元。到 2024 年底,美國聯邦債務總額佔 GDP 比率已達 122%,進一步減稅過後的比率還會再攀升。
由於局勢如此,投資人也紛紛認定美國國庫券的殖利率必須再提高,方能彌補新增的財政風險:同時穆迪也將美國的信用評級從 Aaa 下調至 Aa1,30 年期美國國庫券的殖利率則在 2025 年 5 月升破 5% 關卡。
經濟衰退的可能開始趨於清晰,關稅新制也可能壓抑美國經濟成長動能,同時傷害消費者信心。由於總體經濟的不確定變數持續發酵,可以預期在2025年對美國利率的預期將會反覆起伏。
當唯一確定的就是不確定的情況下,我們認為,更加主動積極的投資策略至關重要;這種對策更有機會受惠於短期內的市場價格錯位,並且根據持續變化的大環境,隨時調整定位。
分歧在各個領域展現
在美國未來經濟走向混沌不明之時,世界各地的命運則是南轅北轍。整體來看,歐洲景氣正瀕臨衰退,歐洲央行的貨幣寬鬆政策也已經揭開序幕。然而在歐盟內部,各成員國的經濟表現開始顯現差異。
不同於前幾年,一度長期落後於景氣相對穩定的國家 (例如德、法兩國) 的義大利與希臘等國,如今似已不復昔日萎靡;這可以從歐洲外圍各國目前的利差表現,均處於或接近十年來的最低水準中得到證明。
同時,德國宣布了財政激勵的強勢措施,同時擴大國防以及公共建設支出,帶動了德國公債殖利率曲線的顯著趨陡。相關措施的市場反應,與美國的現狀形成了鮮明對比:反覆交錯的利多與利空,繼續擾亂市場,反觀德國的財政政策歷經決定性變化,市場則是迅速恢復了相對穩定。
同時,不少新興市場的降息週期也進一步向前推展,其中多數國家已經戰勝通膨危機。在我們看來,目前的實質 (扣除通膨後) 利率水準,讓新興市場展現出具吸引力的機會,如果聯準會也繼續推進降息週期,還有機會享有更進一步的支撐。同時,新興市場與成熟市場之間的經濟成長差異為正,預計新興市場的成長速度即將超越成熟市場。
(不盡) 完美的訂價水準
川普所謂的「解放日」過後,公司債開始疲軟,利差迅速且顯著擴大;然而,隨著貿易戰局勢出現更多積極進展,利差回歸先前水準,讓這波循環告終。
考量信用債市場目前的緊俏狀態,市場似乎判斷,美國政府退出全球化所帶來的經濟風險,實屬微不足道。同時我們體認,目前公司債利差的緊縮程度,乃是市場中技術面支撐的結果:由於先前的固定收益市場殖利率長期欠缺相對吸引力,如今的投資人需求已有顯著增加。
這是因為相關的利差 (收益) 可望發揮緩衝效益,抵禦利率上升或信用利差擴大導致重新訂價的負面影響。在我們看來,目前的利差水準反映了後續展望相對穩定,不過仍有某些重大風險需要注意,債券市場亦可能受此波及。
我們認為,未來幾個月的對策將以靜待宏觀經濟結果為主,往後的政策如何演變更為關鍵。由於利差處於歷來較為緊俏的水位,我們認為,轉向優質信用資產、發揮耐心與定力,乃是轉攻為守的重要對策。
如果接下來的情況在價格層面重新反映了各項風險,那麼防禦抗跌的佈局就有機會帶來雙重的投資效益:當利差擴大時降低下檔衝擊,並在機會浮現時握有足夠資金進場佈局。
但就現階段來說,縱使利差狹窄,殖利率依舊富吸引力。利差可能接近歷來的較為緊縮水位,但「無風險」公債殖利率則是落在近期的較高區間。在我們等待企業信用利差擴大的同時,投資人仍有機會透過公債與優質 ABS,取得較佳的收益率;我們認為,拒絕承擔過多信用風險的機會成本,其實並不高昂。
主動式策略的益處
評價緊俏之際,主動積極的資產管理策略,更有餘裕充分把握投資機會。儘管我們對整體市況抱持相對謹慎的態度,但也會充分利用市場多元化的結構,從中耐心等待機會。除了區隔出不同國家、地區與產業的優劣之外,我們也能針對單一公司所發行的各種不同券種,進行審慎評估。
信用債市場並非全無風險。重點在於投資人必須瞭解自己承擔了哪些風險。以及是否從中獲得充分報酬。我們相信,致勝的關鍵,在於保持主動靈活的投資方法,並在報酬充裕的前提之下,合理承擔風險。
延伸閱讀>> 認識更多M&G英卓投資管理觀點
關於M&G英卓投資管理
來自英國,且布局全球的資產管理業者,並且於1931年發行歐洲首支共同基金。我們為個人及機構法人服務超過百年以上的時間,目前是歐洲規模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之一,也是英國規模最大的主動型固定收益專業管理公司之一。
為了貼近在地的需求,M&G英卓投顧2023年6月在台正式設立,以提供給台灣投資人更加豐富且完整的投資服務。
本篇作者介紹:
Andrew Chorlton (M&G英卓投資管理固定收益投資長)
Andrew於2024年第四季加入M&G英卓投資管理,擔任固定收益投資長迄今。他在固定收益領域具有超過25年的投資經驗,曾經負責過全球債券、美國及歐洲的多元行業信用債等多個固定收益投資策略。
本文件不應賴以作為預測、研究或投資建議,亦並非買賣任何證券或採取任何投資策略的建議、要約或要約邀請。本文件所載資料及意見取自M&G英卓投資管理認為可靠的專屬和非專屬來源,並不一定涵蓋所有資料,且無法保證其準確性。因此,概不對其準確性或可靠性作出保證,而M&G英卓投資管理及其主管、僱員或代理商概不對任何其他形式的錯誤及遺漏所引致的責任負責(包括因疏忽而對任何人士負責)。本文件可能含有非僅基於過去資料而提供的「前瞻性」資料。有關資料可能涵蓋(其中包括)預計及預測。並不保證任何所作預測將會實現。讀者須自行決定是否倚賴本文件所提供的資料。請留意投資價值會波動,導致價格下跌或上漲,您可能無法收回原來的投資金額。
【英卓投顧獨立經營管理】本公司地址為台北市信義區信義路五段7號33樓B1室,電話為(02) 8101-0600,經主管機關核准之營業執照字號為(113)金管投顧新字第00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