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 00919 美元

高股息ETF貴到很難隨時買,不如來點金控股!施昇輝一公式算出:這檔買高價還有「6%殖利率」

高股息ETF貴到很難隨時買,不如來點金控股!施昇輝一公式算出:這檔買高價還有「6%殖利率」

2024-05-13 11:00

股市投資人大致上分兩派,一是追求「賺價差」,另一是追求「領股息」,或是在自己的投資組合中,用不同的股票來追求不同的目的。

 

我一直偏向存股派,所以我一直在分享我投資0056的經驗,甚至說「隨時都可買,買了忘記它。」這就是領股息者應有的投資態度。

 

0056這類型的高股息ETF,本來股價都是非常牛皮的,一年下來沒什麼太大的波動,對保守型投資人的心臟來說,是比較承受得起。因為牛皮,所以什麼時候買都差異不大,不會因為股價大漲而懊悔買不到。

 

但是2023年因為輝達創辦人黃仁勳返台的言論,讓AI概念股的股價突然開始狂飆,也造成成分股中有很多這類概念股的0056瞬間暴漲,大家赫然發現它的股價也可以很活潑,甚至因此造成許多投資人的誤解,以為買高股息ETF可以穩賺不賠,讓很多從來沒買過股票的人都解定存、抵押房子借錢來申購,造成了媒體所稱的「00940之亂」。

 

各家投信公司發現高股息ETF是目前投資人的最愛,紛紛發行類似的新產品。為了讓股價更具爆發力,於是在成份股中盡量提高電子股所占的比例,甚至00929的成分股已經完全都是電子股了。

 

有爆發力的股票 跌時也較重

 

股價要有爆發力,就是期望它大漲,但跌的時候當然也會比較重,風險就比那些老牌的高股息ETF大很多。

 

ETF的原始理念是要「複製大盤」,當然就會產生「分散風險」的效果。高股息ETF無法完全複製大盤,但依然能夠做到分散風險。老牌者的成分股都涵蓋了電子、金融、傳產股,只是各家因選股不同而使占比有所差異,但至少都能將風險完全分散。

 

新發行者幾乎都聚焦電子股,當然就有產業過度集中的問題,而降低了風險分散的效果。因為具備高股息特性的電子股就是那麼幾家,所以造成彼此成分股的嚴重重複。

 

此外,這些新發行者多在指數2萬點左右進場,很多電子股的股價都在相對高檔,能再繼續上漲的空間,或許要用比較保留的態度來面對。

 

高股息ETF的股價已經很難「隨時都可買」了,這時另一種主要被拿來存股領息的族群,或許可以做為投資人的另一個選項,那就是「金融股」。

 

金融股風險相對低 與老牌高股息ETF類似

 

台灣金融市場已近飽和,競爭者眾,要期待它們的獲利能有爆發性,然後激勵股價大漲的機會,其實並不大。不過,因為政府對金融業的管制非常嚴格,加上各家業務、獲利,甚至股利發放,常年都相對其他產業穩定,所以風險當然也比較低,與老牌的高股息ETF有些類似。

 

以兆豐金為例,今年將配1.5元現金股利,以及0.3元股票股利。因為股價是變動的,所以很難算配發的股利值多少錢,也就很難算股息殖利率。以下,我會用另一個角度來計算,或許大家比較能夠了解。

 

我以兆豐金近期的高價40元來計算。如果你希望股息殖利率是6%,也就是希望能拿到2400元的股利。扣掉1500元現金股息之後,還需要900元才能達成,因此配發的30股,只要股價在30元以上,就能達成6%的水準。

 

40000 × 6% = 2400

2400 - 1500 = 900

900 ÷ 30 = 30

 

除非短期內有突發的重大利空,否則一兩年內要跌到30元以下的機率並不高,所以要有6%股息殖利率就相對可能。這個目標或許不如高股息ETF,但6%應該已經可以讓很多保守投資人滿意了。

 

我認為現階段金融股可以取代高股息ETF的理由,是在於「股價波動性小」。它當然存在產業本身的風險,例如2022年受防疫險理賠和債券價格大跌的整體利空,當然不具備老牌的高股息ETF「風險完全分散」的效果。

 

不過,不是所有金融股都適合。我建議還是以「金控股」優先,因為它涵蓋銀行、保險、證券三大業務範圍,風險相對比單一產業的其他金融股要小。

 

別選曾發不出股息的金控股 

 

金控股也不是每一支都適合存股領息。只要是曾經發生過發不出股息的金控股,就該從可投資的名單中剔除。因為我們要的是股息,如果有一年沒有股息可領,不就違背了我們投資它的目的了嗎?

 

你若追求成長性,就買民營的金控股。你若追求穩定性,就買公營金控股。

 

我的建議不是「全面取代」高股息ETF,而是「另外增加」金控股。換句話說,如果你手上有一些高股息ETF,我建議可以考慮增加金控股,以防萬一連老牌的高股息ETF也一窩蜂的集中投資在電子股,這樣做就可以讓自己的投資組合的風險適度降低。

 

延伸閱讀

胡瓜自爆買名錶被逼「配貨500萬」!配貨制惹人厭愛馬仕也曾被告 為何市場依舊買單

2024-05-13

一餐1顆饅頭、一條褲子穿了20年...92歲的他勤儉度日 為助同袍遺孤「賣房700萬所得、存款」全捐了

2024-05-16

這2家上市公司股票淪壁紙!不只Q1財報難產、去年的也沒申報…證交所示警:有下市風險

2024-05-16

我為直銷詐騙背上80萬債務!一個櫃姐的告白:22歲時我月薪3萬,信用卡每月最低應繳卻高達4萬元

2023-09-25

「3張鴻海均價18.11」被她忘了10年 攤開帳戶「淨賺830%」嚇傻:這是什麼撿到錢的概念

2024-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