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在社交媒體上表示,中美在瑞士與進行了非常愉快的會晤。雙方討論了許多議題,並達成了諸多共識,雙方以友好且建設性的方式重啓了談判。爲了中美兩國的利益,我們希望看到中國向美國企業開放,取得了巨大進展。
不過川普口嗨的狀況投資人還是保持謹慎,真正意義可能還是要等貝森特財長出來說話我們再看看,但到底美、中展開談判受惠股會有那些呢?今天一次看明白。
白宮聲明: 美中達成初步協議
就在5月12號,白宮正式發布聲明,中美在瑞士達成貿易協議,而財政部長貝森特也表示:「我們會公佈細節,但我可以告訴你,會談富有成效。」
根據雙方發布的聲明:
1.美國方面
將暫停實施2025年4月2日第14257號行政令所加徵的24%關稅,保留剩餘10%;並取消另兩項行政令(第14259號及第14266號)針對中國(包含港澳地區)商品的額外關稅措施。
2.中國同步宣佈
依據2025年第4號稅委公告暫停對美國商品加徵的24%關稅,保留10%;同時取消根據第5號與第6號公告所設定的其他關稅,並暫停自4月2日以來針對美方的部分非關稅反制措施。
本次協議內容未涉及全面撤稅,但雙方以階段性鬆綁方式創造對話空間,為日後更大範圍的經貿協議鋪路。
雙方並同意建立穩定的協商管道,由中方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美方財政部長斯科特‧貝森特與美國貿易代表賈米森‧格里爾共同主導,後續協商將可選擇在中國、美國或第三國進行,並保留召開工作層級磋商的彈性。
本次協議短期內有助於穩定中美雙方對出口貿易與產業鏈的預期,尤其對半導體、機械設備與消費性電子等品項有正面作用。
然而,雙方仍保留部分關稅與限制措施,市場應審慎看待後續談判進展與政策回調風險,亦須留意90天暫緩期滿後的變數可能對產業與市場信心造成影響。
▲美中關稅戰只是暫緩90天,後續仍需要觀察雙邊訴求能否得到滿意回應。
觀察美中訴求 找尋趨勢方向
但針對本次談判,投資人也要小心,通常如中、美這樣的兩大巨頭經濟體,要能在第一次會談找到很好的成果,機率是不高的,應該會需要反覆好幾次的談判後才能取的共識,如今全市場都屏息以待,而投資人也可以先關注以下幾點,查看趨勢方向。
領域 | 中國主要訴求 | 美國主要訴求 | 可能妥協空間 |
---|---|---|---|
關稅調整 | 取消全部美方加徵關稅,反對單邊主義與出口管制 | 降低對中關稅(目標60%以下),但拒絕絕對讓步,強調同步降稅 | 分階段下調關稅:從145%→100%→60%,再由125%→80%→50%;重點產品先行降稅 |
稀土與關鍵礦產 | 保障稀土出口配額與技術不被卡;反對美方限制高科技設備 | 要求解除稀土出口管控,保障半導體/新能源供應鏈 | 中方開放出口配額交換美方放寬高端設備輸入;或建立中美聯合風險管控平台 |
技術與產業政策 | 保持產業政策自主權,反對「脫勾斷鏈」;解除美對中高科技出口管制 | 要求中國停止不公平補貼,開放市場准入 | 部分領域依照高度技術准入決定開放程度,補貼調整機制或能成為協商起點 |
芬太尼與安全 | 承諾管控芬太尼原料流出,但要求美方停止制裁中企 | 要求中國加強芬太尼原材料體監管,打擊非法出口 | 中國增強多芬太尼生產前體管理+換取美方考慮部分緩解制裁,設計細節需分位談 |
爭端解決機制 | 強化多邊貿易體系,推動世貿組織改革 | 要求建立更高效的雙邊爭端解決和第三方仲裁機制 | 建立中美貿易分歧處理季度對話平臺,提升透明度與法律穩定性 |
資料整理:股股 製表:今周刊
美中會談:受惠ETF有哪些?
那這次「美、中談判」如果真把關稅往下調,整條跨太平洋供應鏈都會跟著重新估值,以下股編就將幾檔有可能會受惠關稅戰風險下降的受益ETF提供給讀者參考,讓大家一眼就知道哪幾檔台灣 ETF 可能要開始觀察。
名稱 | 股號 | 主題 | 受惠原因 |
---|---|---|---|
中信關鍵半導體 | 00891 | 台灣半導體上下游 | 持股逾 80% 集中在本土晶圓、IC 設計與封測,減關稅=美系品牌下單意願回暖,對晶圓代工與高階封測都是直接利多。 |
富邦台灣半導體 | 00892 | 台灣半導體龍頭 | 成分股前十全是「護國神山」家族,若美中訂單回流,營收彈性大;但集中度高,波動也較大。 |
國泰台灣科技龍頭 | 00881 | 5G+AI+電子組裝 | 台、美雙邊需求改善時,組裝/伺服器鏈最先吃單;ETF 內含鴻海、廣達等組裝大廠,能同步吃到伺服器與手機補庫。 |
國泰費城半導體 | 00830 | 美國上市半導體 | 關稅和出口限制緩和,費半指數成分股(NVIDIA、AMD…)需求放大;台灣投資人用 00830 間接布局美國 AI 晶片鏈。 |
中信中國50 | 00752 | 中國大型權值 | 若中美回到「談判期」,港股與陸股權值有補漲空間,這檔抓的就是 MSCI 中國 50 大外資自由流通股。 |
永豐中國科技50大 | 00887 | 中國科技 | 貿易低潮時被壓抑最深,反彈彈性也最大;成分股多為 AI、半導體、面板與新能源。 |
資料來源:股股 製表:今周刊
簡單來說,這場「瑞士破冰」暫時看起來像是 「貿易微暖、科技優先」 的劇本:半導體與供應鏈 ETF 先受惠,中國權值補漲跟在後面;而航運、原物料與高息老經濟板塊,則可能面臨題材降溫,投資人可以多多注意。
延伸閱讀:美中互降關稅90天,全球股市又回到原點…謝金河「山不轉,川普先轉」:他還會變來變去!
本文獲股股知識庫授權轉載,原文出處
相關新聞:
巴菲特之手:日股 ETF 轉身股神概念股 重押日本五大商社:中信日本商社...
※ 本網站及作者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投資人應自行承擔投資風險及投資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