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九十一年,IC 健保卡正式上路,潛在的龐大商機已吸引不少業者, 正磨刀霍霍地準備進軍今年十一月中的招標行列。在眾多角逐者中,率先開發出三十二KB 容量晶片的碩良科技,被視為奪標的熱門人選之一。
雖然和國內其他四十多家業者站在不同的起跑點上,資本額二.五億元的碩良,卻因不斷在技術上研究創新,甚至在今年一月,又表示已研發出一二八 KB 容量的 IC 卡,使得法國銀行、香港磐谷創投與英商馬丁可利等三大國際集團都前來入主,以一百三十六元的高價買進碩良二百五十萬股,占有股權約一○%,台灣工業銀行亦以三位數的股價,投資碩良七.五%股份。
預計明年第四季上櫃的碩良,為什麼能在電子股大幅回檔的此刻,還飽受投資人的青睞,不惜大手筆加碼投資?廣大的市場潛力與產業趨勢,自是主因之一。
根據 Dataquest 的預估,IC 卡每年以三八%的速度成長,去年全球發出二十億張卡,今年則將發出四十七億張,市場規模將達六十八億美元。
IC 健保卡帶動周邊四十億商機
不過,正如碩良副董事長羅麗惠所說:「國內現今對 IC 卡的熱度只有二十分。」只有隨著兩千兩百萬張 IC 健保卡的上路, 帶動周邊近四十億元的商機, IC卡才將逐漸成為主流產業。
另一方面,國內的市場過小,除非技術領先,能夠開發出符合國際標準的產品,否則,國內業者們只有在島內自家打仗的分,出不了自家門,遑論能夠躍上國際舞台,與歐美等大廠相抗衡。
有了要以全球腹地為市場的認知,再加上技術門檻相當高,使得碩良特別在美國與兩岸三地不斷延攬優秀人才,並在美國設立分公司,結合台灣十八人與美國八人的團隊,攜手向競爭激烈的 IC 卡產業界邁進。
目前已接下美國、大陸與新加坡等國訂單的碩良,去年營業額八千萬元,每股稅後盈餘( EPS )一元,今年目標兩億元, EPS 有三元,截至九月底,已達成一億三千萬元,進度堪稱在掌握中,明年則預計營收六億元,EPS 迅速上升至七元。
這七元是如何估算出來的?羅麗惠笑著說:「已把標下健保卡的案子算進去。」可見,碩良對此案是信心十足,只許成功,不許失敗。
十六 KB 的 IC 卡有七成毛利率
由於健保局規定招標廠商的 IC 卡規格,必須為十六 KB, 放眼國內僅有碩良通過十六 KB 與三十二 KB 的金資中心認證,雖有另一家競爭者宏通公司追趕在後,最壞情況也不過是兩家業者共同瓜分市場,外加十六 KB 有七成以上的毛利率,難怪碩良對 EPS 的大幅成長,一點也不覺得是言過其實。
早年就在美國成立卡片公司,並在美獲商學博士的羅麗惠,其實,當初是和夫婿高彥勳一起回國創業,並由高彥勳擔任董事長,再找來法學博士、現還在文化大學擔任助理教授的趙緝熙,擔任副總經理兼發言人。
事實上, IC 卡產業應用範圍極廣,除了健保卡、身分證、車票與金融等儲值卡,及熱門的行動電話 SIM 卡商機之外, 未來,可以儲存指紋、臉型與眼睛虹膜等「生物特徵」的資訊,也會被規畫在 IC 卡上。
而有了台灣工銀這位大股東在背後支持, 碩良對進軍國內即將引爆的信用卡 IC卡市場大戰,也就顯得胸有成竹,香港磐谷等三大集團,則對碩良標下香港地鐵IC 卡及前進大陸市場,助益不小。
至於國內,碩良現正協助政府,在台北縣烏來鄉建置全台第一座智慧型模範城,讓五千多名鄉民人手一張 IC 卡,可以掛號、通行、身分識別一卡多用。可以預見的是,將來,IC 卡將更緊密地與人們的生活結合。
國內尚處教育期
相較於大陸與新加坡 IC 卡的風行,羅麗惠感慨地說,國內推動 IC 卡,就是少了政府的力量,像是大陸就規定,搭乘計程車一定要使用 IC 卡,美國為了防止駭客入侵,也是強制在金融、行政等各方面都必須使用 IC 卡,在國人大多數還不懂得什麼是 IC 卡的現在,教育一般民眾成了碩良的當務之急。
羅麗惠估計,「教育期」會持續到年底,屆時,衍生商機無窮,會不會重演國外賣 IC 卡,還同時附贈讀卡機的促銷大戰,將難以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