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中國把全球「殺」出市場!德國加碼光電振雄風 台灣「太陽能」如何谷底再起?

中國把全球「殺」出市場!德國加碼光電振雄風 台灣「太陽能」如何谷底再起?

2019-10-17 15:57

昨(16)日去參觀台灣國際能源展(Energy Taiwan)開展,重新關心過去一度很慘的太陽光電產業,加上這幾年台灣積極加碼離岸風電產業,再生能源已成台灣能源轉型重要議題,與大家分享一下心得。

首先,大家都知道太陽能是過去四大慘業之首,原因當然是全球市占超過八、九成的中國,瘋狂擴充太陽能電池及模組廠,不斷流血競爭的結果,將全世界包括台灣在內的業者殺出市場。

 

但也因價格不斷殺低,雖然製造業仍苦不堪言,卻快速驅動太陽光電能源價格降至低於燃煤用電,世界各國也因此加速太陽光電的建置,並成為綠色再生能源的主力。

 

以動作最積極的德國為例,近來降低風電比重,但大幅調高太陽光電的建置目標,每年計畫再新增5GW(Giga Watt, 百萬瓩),直到2030年至少新增48GW。德國若加上目前已建置完成的50GW,至2030年將可達到98GW的總裝置量,也讓德國成為全球遙遙領先的太陽光電大國。

 

此外,德國最早曾經是太陽能電池生產大國,但後來因為中國崛起而退出,如今德國大舉投資太陽能發電的同時,更把發展重心放在難度更高的儲能設備上,目前德國幾家設備大廠已進占全歐九成市占,重新讓太陽光電成為一個創造工作及產值的重要產業。

 

德國是全球綠能產業的指標,積極投資太陽能的動作,歐盟各國也陸續跟進,因此也讓太陽能系統建置商機大增,台灣原本許多太陽能製造廠也開始朝向這些新市場轉型,例如合併新日光、昱晶、昇陽光的聯合再生,如今雖然還做電池及模組,但更積極進行轉型,要從電池製造轉成系統與模組,另也擴展到新事業如儲能系統、氫能機車等。

 

太陽能系統廠有成

先下興櫃未來再伺機上市櫃

 

我在會場中也遇到有成精密公司董事長陳思銘。有成早年是太陽能系統大廠,並聚焦發展德國等歐盟市場,當時每股稅後純益(EPS)經常都在5元以上,但因遇到義大利政府財務不佳,停止對太陽能建置的補貼,結果讓有成一下子就出現29億元大虧損,因此只能分五年攤提,在券商建議下先讓股票下興櫃。

 

不過,陳思銘說,經過這幾年重整,加上歐洲太陽能市場又蓬勃發展,有成終於擺脫五年虧損,去年開始獲利,每股稅後純益(EPS)超過1元,今、明年業績會更好,未來將伺機再回興櫃並走向上市櫃之路。

 

陳思銘認為,如今太陽能發展動能已和過去不同,以前是政府用各種補貼措施(incentive)來獎勵推動,但如今太陽光電價格已低於燃煤,政府不需再補貼,反而是設置各種碳稅等懲罰(penalty)機制,處罰不用再生能源的企業,稅率可高達6%以上,用愈多稅課愈多,這種懲罰已讓所有企業都必需轉進再生能源。

 

因此,回到台灣政府推動的能源轉型政策,目前規劃2025年再生能源占比要達20%,其中太陽光電及離岸風電是發展主力,前者預計2025年達到20GW(Giga Watt, 百萬瓩)的設置目標,至於離岸風電已完成第一階段招商,預計達到2025年 5.5GW的階段性目標。幾年前台灣就已規畫能源政策朝向綠能轉型,顯然這個方向是相當正確的。

 

台灣綠電憑證

業者樂觀看待明年十倍速成長

 

根據統計,目前台灣太陽光電已完成建置且併入電網的規模大約是4GW(4000MW),進度雖有些落後,但也因太陽能發電比重明顯提升,今年夏天民眾已沒有再聽到可能缺電問題,正因太陽能發電明顯增加,尤其天氣愈熱民眾用電量愈大,而太陽能正好就是愈熱發電量愈大,也讓民眾可以安心度過一個夏天。

 

此外,在推動綠電使用上,建立標準及憑證很重要,目前國內積極推動台灣綠電憑證T-REC制度,用憑證來表彰,1000度綠電用一張憑證代表,也讓企業購買綠電有清楚的規範及標準可以參考。

 

國家再生能源憑證中心主任黃志文表示,台灣綠電憑證 T-REC 自 2017 年上路,當年僅 25 張憑證交易,今年截至目前已有3,200 張交易,明年至少可以有十倍速成長,太陽能業者也樂觀看待。

 

因此,從應用面向來看,太陽光電應用普及已逐步進入另一階段,昨天能源展開展後,許多太陽能股也普遍從低檔大漲,雖然今天股價表現就稍微停火,但相信一個跌至谷底的產業,依然會因重新出發而有新契機,未來仍可從低檔中找尋投資機會。至於離岸風電部分,這個產業更大更新,需要再花多一點篇幅來談,我就留待下回分解。

延伸閱讀

為何力積電跨足日本 不像台積電自己蓋廠 而是走IP授權模式?黃崇仁今天在東京「這麼說」

2024-04-02

力積電3千億蓋銅鑼12吋晶圓廠,拼3年完工啟用!黃崇仁打趣道「一定要在蔡英文任滿前完成」…2利多成未來動力

2024-05-02

力積電銅鑼新廠只做到28奈米 未來如何因應大廠夾殺?黃崇仁對3D IC超有信心 因為力積電有「這」法寶

2024-05-02

印度花兩年終於追到力積電!為何新晶圓廠3400億台幣投資額 黃崇仁半毛錢都不用出?

2024-03-04

花蓮強震,多棟房屋傾斜!921後蓋的房子比較耐震?搭電梯遇地震「千萬別做這事」...急救專家揭逃生鐵則

2024-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