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獨家揭露》吃飯一人一桌、 走路單一路線、啟動孤獨方案..鴻海防疫4箭拚復工

獨家揭露》吃飯一人一桌、 走路單一路線、啟動孤獨方案..鴻海防疫4箭拚復工

黃煒軒、馬瑞璿、王子承、王炘珏 研究員/梁凱傑

科技

攝影/陳永錚

1208期

2020-02-12 10:07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快速蔓延,全球供應鏈如臨大敵。為了力拚「全面復工」,鴻海等台灣一線科技大廠積極備戰防疫;而已順利取得復工資格的台商,仍擺脫不了「供應鏈破碎」與「再度封廠」的疫情威脅。面對這場攸關眾多中小企業存亡的「防疫大戰」,台商應如何突圍?

「現在各方面防疫物資仍然相對吃緊……,我估計離全面復工還有一段距離。」說話的,是全球電子代工龍頭鴻海集團的一位資深主管。

 

「集團內部已成立『防疫指揮中心』,密切關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狀況……。」就在武漢「封城」一個禮拜後、中國原定春節假期的尾聲,全球市場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俗稱武漢肺炎,簡稱新冠肺炎)疫情的恐慌正快速蔓延之際,1月29日,身為蘋果供應鏈「老大哥」的鴻海,首度對外發布了重大訊息。

 

重訊中,鴻海強調集團正全面動員防疫,由董事長劉揚偉親自坐鎮指揮,每日召開「防疫連線會報」,同時也暫緩中國返台員工回赴中國廠區,改為在台辦公。

 

獨家揭露鴻海防疫大計 劉揚偉督軍全員從生活起居做起

 

事實上,據《今周刊》獨家掌握消息,在面對廠區管理、人員檢核到物資準備等重重挑戰,鴻海高層不僅全方面盤點集團防疫策略的可能弱點,更已祭出關鍵的「4支箭」。

 

這4支箭,涵蓋了鴻海集團生活管理、衛生教育、員工入廠篩選到防疫物資等各面向,而「4箭齊發」不僅為防疫,最終的目的,正是希望全體員工能共體時艱,一起「拚復工」。

 

第1支箭,是如同「軍事生活」般的超高規格廠區管理。一名知情人士向本刊透露,鴻海在7日發布的「深圳園區廠區管理規範會議結論」通知中強調,工廠將採「孤獨方案」與「2點1線」的「網格化管理」方式,管理員工的進出廠、上下班動態與日常生活的風險活動範圍。

 

「所謂『2點1線』,直白翻譯,就是要求員工從宿舍到廠區間應為單一路線,途中不應再繞經其他人群聚集的地方。」知情人士指出,「2點1線」的進一步延伸,其實就是要求員工在疫情期間的人際網絡,不要呈「輻射狀」。

 

「就像用餐,以往公司規定是1桌4人,疫情爆發後,改成2人1桌,雙方要坐對角線;然而這幾天隨著疫情惡化,又升級為1桌1人,且全部要單向、面向北方坐。」該名人士舉例。

 

至於「孤獨方案」,他解釋,就是指員工生活起居若無必要,盡可能「一個人生活」,「例如1間宿舍通常只允許住1人,最多2人;另外過去常會有幾個同事揪團出廠區叫1桌菜,現在已不允許;此外,現在開會也不得超過10人,盡量以視訊會議為主。」

 

該名人士補充,除了日常起居與聚會的規定,鴻海現在也要求門禁權限重設,員工入廠須先經各主管提報為安全人員名單,方可取得入廠權限,並採「分批制」入廠。然而,軍事化的管理,僅是對員工的「外部行為約束」,若員工的「自我防疫認知」不夠,管理成效不免大打折扣。

 

也因此,鴻海拚復工「第2支箭」的重點,防疫衛教的「虛實並進」。一名內部人士向本刊透露,疫情爆發以來,鴻海即透過線上與線下「雙軌並進」的方式,快速落實員工的防疫衛生教育,以求後續復工後,廠內員工的感染風險能降至最低。

 

 另一位內部人士則指出,為了拚復工,鴻海內部原來作為員工公務交流與同事間社交的應用軟體「香信App」,就在疫情爆發後「全面啟動」。現在只要鴻海員工點開香信App,不僅會定時收到員工防疫須知的宣導,App每天也會發出《員工排查追蹤調查》問卷,要求員工填寫,若員工未完善公司調查問卷,將無法取得入廠權限。

 

同時,鴻海也要求各廠區須成立「防疫編組」,以「組、隊、群」的方式、16人一組為原則。編組之後,根據集團要求,各防疫聯防小組的負責人須定時透過微信群,詳實追蹤並回報員工過去14天的生活狀況。

 

在「線下」部分,鴻海則在各廠區安排駐點醫師實體授課,「每個廠區都有職業安全部門、護理站及定時駐點醫師,各廠區安排該等專業人士為員工上課並搭配影片說明,課程約1小時。」鴻海員工向本刊指出。

 

該名員工補充,許多上課時員工的問題仍未能獲得回覆,「例如:如果不幸感染,公司的政策是什麼、如何幫助員工就醫、相關的保險保障又是什麼等這類問題,這也是為何集團決定暫緩台幹出差或是派駐返回大陸的一個原因。」

 

然而,縱使員工都有定時回報,也都釐清了關於自身權益的種種問題,不代表員工就因此具備「返廠的條件」,這就進一步來到了鴻海的「第3支箭」:嚴格篩選進廠員工。

 

篩選員工的第1關,是防疫知識的測驗。一位內部人士向本刊表示,2月7日他收到集團「可參加線上考試」的通知,而防疫考試合格後,主管才會提報他為「合格名單」交給人資彙總,最後交給安全處。

 

「到時我返廠刷卡時,門禁才會解開。」但該名人士也強調,測驗的目的,是確保員工防疫知識的完備,而非要刁難員工,「題目並不難,也有題庫可以準備,沒過可以重複考,直到考過為止。」

 

考過之後,是否就表示員工能順利返廠?答案是,沒有那麼容易;因為在進廠之前,員工還要經過相當多道的申請程序。「外地人員必須向所在單位的最高主管申請,然後是人資,再到防疫總指揮審核。」上述知情人士強調,審核的最後一道關卡,是需要經過各區「堡主」的同意。

 

所謂「堡主」,他打個比方,就類似「地頭蛇」,泛指各棟建築或責任區域的最高管理員,「例如1個廠區,可能會按照位置分成10個責任區域,每個區域通常就會有(至少)1位堡主。」該名人士解釋。

 

然而,即使準備至此,鴻海深圳廠區的復工申請,至2月10日依舊未通過中國官方批准。事實上,據本刊掌握消息,原計畫在2月10日力拚「完全復工」的鴻海,卻早在2月7日就向內部主管發出一則通知,強調已「全面暫停」台籍幹部返回中國申請,並表示員工須「靜待集團統一通知再行返回大陸派駐地點」,顯示內部高層已研判10日的復工計畫,恐難如願。

 

鴻海

▲點擊圖片放大

 

鴻海早知完全復工難 跨界生產口罩嚴防物資荒

 

復工進度不如預期,另方面也體現在文章一開頭的鴻海內部主管對集團「防疫物資」的憂慮,這也轉化成鴻海此次拚復工的「第4支箭」:確保防疫物資的全面供應。

 

根據鴻海2月5日發布的「落實節後復工防疫重點工作通知」、「設施物資的到位」,就與前述的「防疫通報機制」與「員工排查須到位」,並列復工準備一定要嚴格落實的檢核項目,具體要求像是各廠必須盤點、備齊的物資,包括監測體溫設備、口罩、洗手液、消毒液、防護服,乃至觀察(隔離)區床位等。

 

「因為現在集團要求,所有返鄉後回深圳的人員,若是從一級疫區歸來,須隔離觀察14天,若為居住公司宿舍人員,進廠後就必須住在廠內的『緩衝隔離所』,因為外地員工人數眾多,確保隔離區床位充足,也成為集團當前防疫政策的一大挑戰。」一位知情人士指出。

 

另一個橫亙在鴻海復工面前的難題,是口罩的供應。

 

2月4日與8日,鑑於中國多個省分疫情持續升溫,鴻海旗下代工iPhone的兩大重鎮鄭州與深圳,陸續實施形同「半封城」的「封閉式管理」,這也讓當地口罩的供應更顯吃緊。而根據深圳龍華區的復工規定,鴻海若要復工,必須每日為每位員工準備至少1只口罩。

 

復工的急迫感,加上外部口罩供應的短缺,最終讓鴻海決定加入口罩「生產大軍」的行列。2月6日,鴻海旗下的工業富聯發布聲明,表示已在深圳設立口罩生產線,預12月底每日產能可達2百萬只,初期會以集團內部員工供應為優先。

 

鴻海口罩產能陸續開出,惟據本刊於10日掌握的消息指出,鴻海「9大軍區」仍處於求「罩」若渴的狀態。「口罩供應目前仍相當緊缺。」1位鴻海主管私下向本刊表示。他指出,口罩工廠之部分原料供應商仍要2月10日後才能陸續復工,到時零件或材料才能到位,「目前產線僅4到6條,預計到2月中以後,才能逐步大量生產。」

 

不僅是鴻海需要面對「復工難」的問題,本刊訪問了多家中國當地重量級台商,他們皆不約而同指出,「能否復工」現在對許多業者來說,就彷彿一場不知何時可以結束的「噩夢」。

 

鴻海

1月30日鴻海舉行開工團拜,董事長劉揚偉(中)擔任主祭,參與團拜的員工都戴著口罩,顯示在防疫上絲毫不敢大意。(攝影/陳弘岱)

 

復不復工「看企業重要性」 汽車業人士揭政府差別待遇

 

復工何以讓台商如此頭疼?一個關鍵,是政府的「差別待遇」。

 

「不是每家公司都能復工,還要看你這家企業的重要性。」多家台商在本刊詢問時表示,能否復工的條件有:一是「重要國計民生企業」,二是「員工是否僅『少數比率』來自重點疫區」,唯有符合以上2個條件,才有機會復工。

 

一位廠區設立在杭州的汽車業人士就私下透露,「因為我們是汽車業的重要單位,所以我們那個小區早就已經進行(復工的)特別管制了。」但是,他強調,「並不是每一家汽車業者都開放復工。」根據NHK報導,日系車廠中,本田的廣州廠原定2月10日開工,卻臨時喊停,延至17日;豐田在天津、廣州等四城市的復工日期同樣延至17日。

 

日本《東洋經濟》週刊專欄作家、瑞穗銀行法人推進室主任研究員湯進分析,包括本田、日產等各大日系車廠位於湖北省的據點,恐怕要到3月底才能「完全復工」。業者指出,就算公司宣布復工,因應疫情必須準備的龐雜工作與成本,外加各種人流管制,也會讓工廠一時之間難以完全復工。

 

先就「復工」來看,業界人士解釋,除了公司要屬於「重要國計民生企業」外,杭州政府申請復工的另一個標準,就是要滿足「來自重點疫區(湖北)的員工必須少於3分之1」,「若是不符合以上2個條件,按規定須於2月20日後才可申請,待政府及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啟動復工。」該業者強調。

 

然而,滿足上述條件的大廠,如廣達、和碩、緯創、英業達與仁寶等「電子五哥」,縱使在2月10日如期復工後,據本刊了解,也不得不面對部分員工需要進行隔離管制,產能「無法全開」的問題。據了解,目前包括鴻海在內的組裝大廠,復工率大約3到6成左右。

 

一名業界人士解釋,1、2月原本就是產業淡季,農曆年期間本來就不會有很多員工留在廠區,「現在可復工的人員,都是過年時留下來的人員。」本刊在一一詢問電子五哥的發言體系後,他們也大多同意,復工後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先進行「人力盤點」。

 

台商

▲點擊圖片放大

 

電子五哥產能難全開 童子賢:30天後斷料,危機就出現

 

和碩董事長童子賢就對本刊表示,「第一季是傳統淡季,本來就沒有全面性生產的壓力,很多勞工早就知道有疫情,在春節期間也選擇不返鄉,留在廠區賺高額加班費,因此,許多台廠春節假期還保有3到6成的生產力。」

 

不過,一名業者私下向本刊表示,「人員短缺問題,再一個禮拜(2月中旬)終究會出現!」尤其,廣東省的工廠因為大多數員工來自於外地,缺工將最為明顯;「接下來,2個禮拜之後,缺料問題也會逐步浮現。」

 

 原因在於,科技大廠在復工初期,或許可靠庫存備料支應生產,但圍繞大廠周邊、眾多的中小型零組件廠,「全面復工」之路則更顯遙遠。爬梳2月10日國內上市櫃公司揭露於公開資訊觀測站的內容,的確可以發現,公告「尚未收到復工通知」、「延後復工,實際復工日期依當地政府核准為準」者,多屬中小型業者。

 

「現在各省、市、小區都有不同的管理規定,而且各地每天都會有不同的新政策出台。」一家零組件業者表示,自家旗下有2個工廠都在昆山,一個廠區已經復工,另一個則無法復工,「復工的那個廠區,因為提早申請春節加班,所以能在2月10日順利復工,沒復工的廠區,則是因為沒通過政府核准。」該名業者無奈指出。

 

鴻海等電子大廠的經驗顯示,「復工難」凸顯2件事,一是要通過地方政府層層審查,須做好萬全準備;其次,就算拿到復工許可,要讓所有員工、料件到位恢復正常生產,恐怕更難。

 

「一個月後,若斷料,斷鏈危機就會出現!」童子賢坦言,目前的應對處理,以維持基本生產量為優先。

 

「對廠商來講,現在的決策原則其實很明確:長痛不如短痛!」安聯台灣智慧基金經理人鍾安綾說。去年以高達7成報酬率稱冠台股基金的她,過去曾在國內上市科技產業實際歷練,也因此對科技業的決策思惟有著更深的理解。

 

「第1季是傳統淡季,業者寧可犧牲這1季的業績。」鍾安綾說,在地方政府超高規格的要求下,若搶快復工後又爆出員工感染,恐遭斷水斷電等封廠命運,勢必影響更長遠的產能規畫,「與其承擔第2季產能不足的風險,不如準備妥當再復工。」她強調。

 

復工申請書

▲點擊圖片放大

 

獲准復工卻不敢開門?自行車台商訴「成本超高」無奈

 

不只是科技產業,事實上,鍾安綾的說法也得到傳產業者的呼應。一位在東莞與昆山皆有設廠的自行車業台商指出,「就算通過復工申請,我們現在也不敢復工。」2月10日,他說自己在昆山的工廠拿到復工許可,但卻不敢真的打開工廠大門。

 

為何通過許可仍然不敢復工?他以昆山市的狀況舉例。

 

「你看過昆山市政府頒布的『4個到位』嗎?如果要到位,又要全部的員工都回來,成本超高。」他無奈地攤開復工申請書,4個到位的大項底下,其實一共包含了40個細項:每人每天配發2個口罩並有三天周轉量、隔離區內用過的口罩要用75%酒精消毒才能丟棄、酒精等消毒液至少準備3天用量、員工不能面對面用餐……。復工的員工愈多,這些物資用量愈大,也愈難管理。

 

業者以自家公司準備口罩的工程舉例,「我必須一次至少準備5萬只口罩。但現在,口罩在這裡要用搶的,價格已經從原本的一只3到5毛人民幣,漲到1.5到1.8元人民幣,這還是『有特殊管道』的價格貨源;如果向一般民間企業買,一只至少3.5元人民幣,我哪敢隨便復工?」

 

據了解,為了確保下游零組件廠能符合復工要求,連中國電動車大廠比亞迪都已自建各項防疫設備產線,作為供應零組件廠之用,日前不少協力廠商已接到群組通知,「比亞迪公司迅速組建研發團隊,由王總親自掛帥,著手進行研發。通過夜以繼日的不懈努力,於2月17日達產後,產能可達到醫用口罩每天5百萬只、N95口罩每天4萬只,消毒液每天5萬瓶……。」

 

此外,復工申請書的最後,還附加了一份「承諾書」,若有疑似病例漏報等情節,「屬地政府可採停水、停電等措施並責令停產。」

 

昆山市一位台商指出,復工申請後,地方政府會派人親自稽查,當場要求所有員工立刻下載一個App,上面會顯示員工手中這支手機過去30天的所到之處,「如果不符合申請復工的資料,馬上就有麻煩!」他說,2月10日下午,蘇州市某工業區就傳出有工廠復工被查到員工染病,「結果,整個工業區被停工。」

 

也就是基於這些考量,「復工,不等於工廠真的就敢開始運轉。今天你會看到有些廠商宣布如期復工,但產量恐怕還是出不來。我們家是這樣,別家大概也差不多吧!」

 

悲觀推演「前四月注定慘賠」 中國當地小廠崩潰邊緣

 

據此,他推演了一套未來半年營運劇本,劇本的假設是樂觀的,「前提是3月能讓多數員工回來,」但是劇本的結局卻仍悲觀。

 

怎麼說?「公司如果在3月初準備妥當,讓員工陸續回來,但政府規定『外地員工必須落實14天隔離觀察』,所以人力恢復正常水準的時間恐怕接近4月了。」接下來,如果上游零組件供應順利,5月應該可以正常交貨,「但像我們公司是外銷歐美市場為主,出貨之後,產品還要再坐1個月的船……。」這樣算來,一趟肺炎疫情,「會讓產品的銷售時間從原本的10個月變成7個月。」

 

接下來,由於銷售期短,所以客戶不敢積壓太多庫存,這一批出貨後,下一批訂單一定減少,「懂我們的壓力嗎?今年前4月注定慘賠了,接下來恢復生產後會有急單,但這筆急單交出去,未來的單子恐怕又會驟減。」

 

而如果完整恢復產能的時間真的再往後延,從供應鏈的角度來說,恐怕又會添加另外一層新的變數──中國當地小廠是否崩潰?

 

2月初,中國清華大學與北京大學聯合進行了一項針對中國中小企業的調查,調查對象多達995家,當被問到「公司現金還能維持多久營運」時,結果顯示,34%的企業認為只能維持一個月、33%表示只能再撐2個月。也就是,以目前情況,如果4月上旬仍然無法正常運作,67%中小企業將難以為繼。

 

2月10日,各電子大廠陸續復工,但整體而言,眼前的供應鏈斷鏈危機並未解除,回到文章開頭鴻海內部主管的說法,「離全面復工還有一段距離。」復工,並不等於全面復工。

 

好消息是,至2月9日,湖北省以外地區的新冠肺炎新增感染人數已連6日降低,然而各種封閉管理作法是否也有逐漸解除可能?仍屬未知;對大廠來說,關鍵在於人流管制能不能在2月中旬逐漸鬆綁,但更根本的問題,在於無力負荷復工條件的眾多中小型零組件廠商,敢不敢「賭一把」?

 

賭下去,或許搶到急單,但會承擔更高成本與封廠風險;不賭,「薪水還是要付,能不能活下來,要看疫情演變。」零組件廠怎麼選擇,會是這場全球產業斷鏈危機裡,不起眼的重中之重。

 

中國疫情

 

中國疫情

延伸閱讀

曹興誠捐30億國防基金!21年前聯電協助和艦讓他「悔不當初」:若能重來我希望沒到中國設廠

2022-08-05

檢疫官也中標!「鑽石公主號」再增39人確診武漢肺炎 全船累計174人感染

2020-02-12

台商和陸配被組成「人肉病毒炸彈」...台灣人返台,中共到底在圖謀什麼?

2020-02-07

台商30年》兩岸半導體纏鬥30年 台灣勝出迭起

2020-02-06

台商第一手觀察:武漢疫情引爆中國5大經濟隱憂

2020-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