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理財 etf 台股 殖利率 2024總統大選

超級細菌每年殺死70萬人 台灣這項「新武器」有望解決危機!

超級細菌每年殺死70萬人 台灣這項「新武器」有望解決危機!

莊翊晨

科技

2021-10-21 11:47

在人類與細菌的抗爭中,抗生素是人類的重要武器,但隨著超級細菌出現抗藥性,人類在這場戰役中節節敗退,超級細菌甚至被認為「不亞於恐怖主義」,不過好消息是:臺灣生物技術開發中心研發出一款「新武器」!

 

醫師嘆束手無策 生技人員著手開發新藥物

 

你聽過「革蘭氏陰性菌」嗎?這種「超級細菌」會引起人類肺部、腹腔、泌尿道和血流感染,民眾平時應養成勤洗手或使用酒精消毒清潔的習慣,以避免遭到感染,但在醫院中,這種超級細菌常讓醫生束手無策。

 

當免疫力低下的病患長期使用抗生素,可能會出現藥物不良反應或副作用,細菌為了躲避抗生素的攻擊,甚至會躲進細胞內,並在細胞內生長繁殖,等到人體免疫力低下時,細菌再跑出來造成反覆感染,這種現象常發生在歷經化療的腫瘤重症病患,糖尿病、肝硬化、洗腎…等慢性代謝疾病患者身上,不只導致醫療成本增加,致死率也增高。

 

全世界每年有超過70萬人死於抗藥性細菌之相關感染,2014年世界衛生組織在一份報告中就曾警告:2050年之前,每年因感染抗藥性細菌而死亡的人數恐達1000萬人,也就是屆時超級細菌每3秒就殺害1名病人。

 

難道抗藥性細菌的問題沒有任何解方嗎?

 

經濟部技術處免疫治療生技藥物開發計畫成員艾麗霜博士表示,無論是革蘭氏陰性菌或革蘭氏陽性菌都會躲到細胞裡面去,而目前市場上使用的抗生素通透性與清除效率都沒有太好。臺大醫院教學部主任盛望徽醫師也坦言:「一旦遇到抗藥性細菌感染,無藥可醫的時候,就會束手無策」。

 

臺大醫院教學部主任盛望徽醫師

▲臺大醫院教學部主任盛望徽醫師。

 

約5年前,艾麗霜博士所屬的「博合團隊」為此特地前往臺大醫學院請教感染科教授盛望徽,「我們跟臨床醫生討論以後,覺得抗體藥物是一個很大的契機,就利用抗體接合抗生素(Antibody Antibiotic Conjugates,簡稱AAC)的複合藥物去殺細胞裡面的細菌」,話說得輕鬆,但其實當初許多感染科醫師並不看好這樣的技術研發。

 

臺灣創新技術領先全球 或能成為世界第一

 

艾麗霜博士回憶,博合團隊2014年開始做抗體篩選,原本想以單株抗體藥物進行治療,研發一段時間以後發現雖有免疫反應、能殺細菌,但效果並沒想像中的好、無法完全清除,進而轉變成針對細胞內的細菌抗體抗生素複合藥物做研發。

 

為讓一般人更好理解新藥物,博合團隊將AAC稱作為「生技業之滅菌一點絕」,因為它的作用就好比蟑螂藥「一點絕」:蟑螂取食一點絕後並不會立即死亡,藥效會待其回巢後逐漸產生作用,巢內其他蟑螂隨即因取食中毒蟑螂的糞便或屍體時同時攝入一點絕,具連鎖殺蟑、長效防治的特點。

 

「我們把抗生素接到抗體上,讓抗體可以瞄準被感染的細胞,並追到細胞裡面去,在細胞內再把抗生素釋放出來,這樣就能把躲起來的細菌殺死」,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簡稱生技中心)特聘專家紀威光博士解釋。

 

博合團隊推出的抗細菌抗體抗生素複合藥物示意圖

▲博合團隊推出的抗細菌抗體抗生素複合藥物示意圖。

 

此項AAC技術專攻革蘭氏陰性菌的克雷伯氏肺炎菌、大腸桿菌二種細菌,並能將一種或二種抗生素接在抗體上,提供醫生更彈性的治療策略,「這種做法叫作抗生素的協同作用,可以達到1+1>2的效果」,盛望徽相當肯定,並對團隊有更高期望:「如果能夠應用在減少病人的毒性,那就更好了」。

 

望眼全世界,目前針對革蘭氏陰性菌的抗細菌抗體抗生素複合藥物,只有臺灣在開發,「我們可能會是第一個針對革蘭氏陰性菌胞內感染管理的藥物」,經濟部技術處免疫治療生技藥物開發計畫成員徐以凡博士說,百靈佳殷格翰(Boehringer Ingelheim)與全球最大規模的戰勝抗藥細菌合作組織CARB-X(Combating Antibiotic-Resistant Bacteria Biopharmaceutical Accelerator)等國外廠商對此技術都相當感興趣,就等待博合團隊後續將概念性驗證補充得更加完整。

 

不能只有研發厲害 後續生技產品商業化也要強!

 

為了讓臺灣這項新技術未來能順利市場化,由生技中心所孕育出的博合團隊參加經濟部技術處推出的科專事業化生態系建置計畫(TREE),並獲得新創競賽獎。

 

博合團隊參加經濟部技術處推出的科專事業化生態系建置計畫(TREE),並獲得新創競賽獎

▲博合團隊參加經濟部技術處推出的科專事業化生態系建置計畫(TREE),並獲得新創競賽獎。

 

「我覺得TREE計畫很有趣,經濟部技術處幫我們安排了41個小時的課程」,徐以凡博士介紹,課程內容包括市場規模預測、產品設計、產品是否符合市場導向需求、新創公司常遇到的問題、財務結構、股權結構、商業談判…等等,「這些課程讓我們不只從研發的角度去思考,更幫助我們從市場面與商業面思考技術是否能夠有效地推廣到市場上,然後獲得市場驗證」。

 

除了豐富的課程,TREE計畫還推薦博合團隊參加海外創投展覽與異地訓練,這讓博合有機會在世界嶄露頭角,也使海外投資人有機會認識臺灣團隊,「臺灣的產業慢慢要走到創新,全世界的生技都是連結的,所以我覺得國際合作是很重要的」,紀威光博士說。

 

雖然新藥物要能夠應用在人體仍有3至8年的路要走,但博合團隊樂觀其成,一路協助給予臨床上指導的盛望徽醫師從中也看見政府對臺灣生技產業的用心,更直言:「我相信臺灣的生技可能會是繼電子產業後,未來第二個很大的靠山」。

 

理解到臨床與產業的需求後,經濟部技術處表示未來將持續結合藥物開發量能,推動臺灣生技產業發展,以滿足人類健康福祉需求。

延伸閱讀

台灣每4分鐘就有1人罹癌! 國衛院癌症新藥大突破:技術領先世界

2021-10-19

WiFi不再只是無線網路 台灣領先全球研發出這2種功能!

2021-10-14

兩家生技公司赴美掛牌,一家大漲61%、另一家卻下跌20%,資深會計師點出關鍵原因!

2021-10-12

一家聚焦生技領域的公司 如何成為台塑轉型的關鍵要角?

2021-10-01

人生第1檔股票獻給24塊中鋼(2002)卻不會漲...盧燕俐:認識複利前,我也曾買股做著一夕致富的夢想

2023-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