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 00919 美元

2021台灣創博會 研發能量大噴發 科技趨勢全掌握

2021台灣創博會 研發能量大噴發 科技趨勢全掌握

廣告企劃製作

科技

今周刊攝影組

2021-10-29

展覽形式有別以往的「2021 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今年首創採實體與線上雙軌並進,跨越地域疆界與時差藩籬,與世界做零距離的互動與交流,向國際展現臺灣潛力無限的創新能量。

引領各界一窺後疫情時代創新技術,超前部署2030全球科技趨勢與商機的「2021臺灣創新技術博覽會」,是由經濟部、科技部、國防部、教育部、衛生福利部、勞動部、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國家發展委員會、行政院環境保護署、中央研究院等 10 部會主辦,智慧財產局及工業局策劃,外貿協會及工研院共同執行。

 

本屆首度以虛實整合方式展出總計444家國內外廠商、約1300項創新發明展品及技術,展覽內容多元豐富,備受產官學研各界所矚目,10月16日於世貿一館圓滿閉幕的實體展,短短3天展期便吸引了超過1萬5千名參觀者蒞臨,24小時開放的線上展則持續至10月23日,成為無國界、零距離的最佳交流、展示、交易平台。

 

台灣創博會

 

產官學研齊獻力,前瞻技術大躍進

 

實體展場部分,分成「未來科技館」、「創新領航館」及「永續發展館」三大專區。其中「未來科技館」今年共展出超過350件前瞻技術,涵蓋醫療&防疫科技、生技&新藥、AloT&智慧應用、先進材料&綠能、太空科技、電子&光電、跨界整合專區及產學合作專區,其中有不少亮點技術已臻成熟,彰顯臺灣在推動六大核心戰略產業之產學合作成果。

 

特別是這兩年全球壟罩在新冠病毒疫情肆虐之下,醫學各界無不想方設法積極尋求防疫解藥,臺灣針對新冠疫情防治,就取得幾項生技新藥研發的重大突破,包括由衛生福利部國家中醫藥研究所主導開發的新中藥複方「臺灣清冠一號(NRICM101)」;中央研究院團隊開發的「老藥新用對抗新型冠狀病毒」,以及同樣是中央研究院團隊利用醣化反應原理研發的「單醣化棘突蛋白疫苗」,都將為疫情防治帶來曙光與希望。

 

前不久才落幕的精彩奧運,相信讓許多人對於奧運羽球男雙金牌組合「麟洋配」留下深刻印象,但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他們高超的球技,也能運用AI科技來協助訓練。由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所研發「教練盒子-羽球擊球動作分析視覺方案」,具有羽球戰術情蒐及分析能力,加上可攜式動作分析教學輔助系統,成為教練與訓練學員間的溝通媒介,可說是融合AIoT智慧及生活應用的技術典範。

 

因應氣候變遷或資源匱乏問題,如水資源缺乏連帶使得農作收成受到影響,讓糧食隱憂浮上檯面,中興大學團隊為此研發出以可再生性材料纖維素衍生物,代替市售保水劑的環保產品,兼具省水、省肥料和農藥等優點,降低汙染風險。臺灣科技大學團隊則開發出利用一滴水就能發電的「可撓式滴水發電隨身電源」,只需使用到極少量純水,透過毛細壓力與蒸發現象,就能產生高效且長效的電力,並且產電過程中不會產生化學污染物,號稱是綠色清淨能源的未來「黑科技」。

 

今年未來科技館設置的「跨域整合」專區,精選多達 70件的跨域創新專案,逾7成5的科研專案,來自臺灣大學、清華大學、陽明交通大學以及成功大學四校,內容涵蓋了相當多元的生活應用領域,也成為此次展會一大吸睛亮點。

像是廢棄魚皮竟然可以用來修復傷口組織?聽起來有些不可思議,這是成大國際傷口修復與再生中心所技轉成立的創甡生物科技公司,所投入的一項生醫材料發明。使用獨家技術由廢棄魚皮中萃取出高純度第一型膠原蛋白,具有幫助皮膚保濕及修復的作用,未來計畫進一步應用於生科研究、生醫材料及醫美保養品等領域。

 

除了與大家的健康、生活息息相關的科技發明之外,臺灣在太空科技領域的創新研發也大有斬獲,像是國立中央大學研發的「太空探索任務與地面操控系統」,這是第一顆由學校團隊所開發的低軌衛星,已順利發射、啟動,回傳的資料也可供系統不斷地精進,還有由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所研發的混合式火箭飛行導控系統等技術,或許在不久的將來,就有機會看到臺灣製造的火箭升空。

 

台灣創博會

 

科技論壇結合技術發表媒合,為產業尋求致勝先機

 

以「智能製造」、「解密科技寶藏」、「數位轉型」、「智慧生活」、「先進醫療」與「國防航太」等六大主題規劃的「創新領航館」,主要展示為5年內可投入產業應用的創新技術,還集結了國際論壇、技術發表會等豐富多樣的精采內容,包括探討以智慧技術打造強韌產業生態鏈,以及「零接觸防疫」及「綠色製造」兩場媒合會,更邀請到台積電與聯發科等國內外智財專家,一同解密 5G 新經濟。

 

AI人工智慧是目前全球創新聚焦的一大關鍵技術,集雅科技展出AI技術核心三項產品,包括Gliastory AI 網頁故事製作平台、GliaStudio AI影片製作平台以及GliaStar AI虛擬角色動畫製作平台,其中GliaStar AI運用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完成精密的語音辨識與語意分析,將3D立體虛擬角色的情緒動作與對嘴全自動化,專屬虛擬角色影音完成只需傳統影音製作十分之一的時間,大幅降低動畫製作的時間與人力成本,並榮獲 2020中小企業創新研究獎肯定。另外還有不同種類與功能性的智能機器人科技也紛紛在展區中亮相,像是工業局協同臺灣智能機器人科技所展示的變電所巡檢機器人;由中企處推薦的亞信電子推出的 AxRobot EtherCAT 七軸助力控制機器手臂,都展現出絕佳的人機協作功能。

 

看準後疫情時代的消費趨勢,鴻匠科技發現餐飲業於疫情衝擊後,更加重視自動化及無接觸送餐的重要性,特別開發軌道送餐機器人,大幅降低飛沫及病菌的傳染風險,同時又可創造兼具娛樂與話題性的服務體驗;創意興業設計出高度僅7公分,重量77公克的VAGO微型真空壓縮機,只需利用行動電源即可驅動運轉,並達到一般吸塵器2.7倍真空度,能為行李箱中節省五成空間,滿足後疫情時代的旅遊需求。而工研院旗下新創公司創淨科技,推出用水就能進行電化學反應的消毒噴霧製造機,是安全又環保的防疫法寶。

 

威爾動力則是結合物聯網、車聯網與邊緣運算等技術,推出智慧站點™系統,並整合運用於電動載具的充電站上,將充電站升級成為通訊與運用平台的服務點,例如物聯網通訊站、車聯網通訊站,以及AI服務節點。此外還有無人載具、固態電池、低軌衛星、生技新藥、智慧醫療等當紅技術成果,爭相為產業提供搶攻全球市場的科技解方。

 

台灣創博會

 

資源無限再循環,創造永續發展新契機

 

貼近民眾生活議題的「永續發展館」,不乏各種農產創新多元開發應用技術展現,其中以剩餘資材再利用的創新技術,就不失為環保永續的經濟產業表率。例如由行政院農委會常業改良場與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共同研發的茶渣微生物發酵技術,可用於禽舍墊料及貓砂添加物,經動物實驗證實,具有良好的降低糞便臭味及抑菌效果,還有利用高氮含量的禽鳥羽毛特性,以微生物水解後,便是有機友善農耕的胺基酸液態肥。

 

從事農務工作往往耗費體力,又容易造成職業傷害,行政院農委會臺南區農業改良場就研發出具有高能源效率、操作安全穩定的「電動履帶式高空作業車」,可使用於負載120公斤、舉升高度2.8公尺,且傾斜角度達20度以內的農場環境,成為果農進行果園作業時的好幫手;有如背包一般地「農用穿戴式省力機具」,則是透過機械減力作用,在從事上臂作業的農事工作時,可節省4到7成肌力消耗。

 

生產高品質的水產農牧產品,向來是臺灣農產業的驕傲,在這次展覽上,就有不少優質農牧水產新品登場。如進行雞隻品種、基因篩選養成的「格雅雞」,是低脂肪、低膽固醇、低熱量的花蓮在地土雞,皮薄多汁、肉質鮮美,為星級度假酒店指定使用的高級肉品。大豆「花蓮1號」蛋白質含量可達41.5%至42.1%,油份含量為18.7%至20.5%,出漿率高、風味香醇,特別受到加工業者與消費者所喜愛。

 

不少參展商表示,藉由此次的展出經驗,不僅能接觸到許多具有潛在合作機會的公部門以及下游廠商,累積產業人脈,也為公司成功打響知名度,同時對於產品應用場域及市場需求也有了更多的認識,實在是收穫滿滿,明年如有參展機會,也絕不會錯過。滿載創新思維、國際視野、研發能量的「2021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已圓滿落幕,但改變世界的影響力仍持續發酵蔓延!

 

TIE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 線上數位展覽精彩內容回顧

https://reurl.cc/ZjlEyW

延伸閱讀

半夜規模6.1地震「3原因」讓雙北晃爆 403餘震不斷什麼時候才會停?氣象署凌晨開記者會說明

2024-04-27

勞退為何越來越多人「不急著領」?超大紅包「放5年多70萬」 專家:2種人理財最合適

2024-04-24

台泥EnergyArk儲能櫃首亮相!全球首個採用混凝土產品,材質低碳、安全又獲得認證

2023-10-18

老牌麻辣鍋「川巴子」驚傳5/5熄燈!酸菜魚片藝人最愛吃 店家:以後想吃只能去「這間」

2024-04-27

台灣餐飲龍頭無預警倒閉500員工失業 牛角燒肉、胡椒廚房都它的!「上班上到一半」被通知不用來了

2024-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