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 00919 美元

長春藤生物科技連袂「北醫」、「中山醫」推動周邊血造血幹細胞儲存與治療應用 鼓勵國人一起「為所愛,備份健康」

長春藤生物科技連袂「北醫」、「中山醫」推動周邊血造血幹細胞儲存與治療應用  鼓勵國人一起「為所愛,備份健康」

長春藤醫學新知

科技

2022-12-05 17:00

縱使錯過臍帶血儲存時機,成人也能將健康的幹細胞儲存下來,以備不時之需。

你為了「未來健康」做好備分嗎?2022台灣醫療科技展於1日起登場,深耕再生醫療領域28年的長春藤生物科技,這次攜手北醫與中山醫院,推動周邊血造血幹細胞儲存與治療應用,提出「備份健康」的倡議,向國人展示已落實的重要佈局,宣示國內重疾治療正式進入新時代。

 

國內自體周邊血幹細胞的臨床案例逐年增多,有幹細胞之父之稱的台大醫學院教授暨長春藤生技研發中心主持人林凱信教授指出,以癌症病患為例,自體移植就是把自己的造血幹細胞預先儲存,利用常規醫療使癌症緩解後,再把自己預先凍存的幹細胞移植回去,重建造血系統,病人就有機會恢復,這樣的治療安全性高、副作用低、且取得方便。

 

除了癌症治療外,對於心血管疾病以及盛行率高的失智症,周邊血幹細胞都具有很好的臨床應用潛力。

 

98%細胞存活率專利凍存技術驚艷全球!

 

長春藤生物科技自110年與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簡稱:北醫)共同發表「PRP+凍晶促進纖維母細胞傷口癒合與抗衰老」研究成果後,持續推動幹細胞治療臨床應用,並將研究成果普及,為了使民眾能及早「備份健康的幹細胞」,正式成立周邊血幹細胞儲存銀行。

 

長春藤生物科技採用離心分層採集專利技術,一人多管凍存,大幅突破了過去凍存技術的瓶頸,能使細胞的存活率超過98%,未來再加上細胞擴增純化的專利技術使幹細胞數量極大化。對此,長春藤集團董事長陳炯瑜醫師指出:「幹細胞是非常脆弱的,為什麼我們要花這麼多精神與時間來確保幹細胞的活性與純度?成人幹細胞數量已經很少,而救命關鍵就是在於幹細胞的活性。」除了有衛福部核可的GTP保存庫之外,也搭配專利的離心採集與CGMP抗凍管保存,不僅能在需要的時候分管提領不造成浪費,更確保細胞解凍後仍保有高存活率。

 

 

而為了使民眾能及早「備份健康的周邊血造血幹細胞」,長春藤與北醫共同成立周邊血幹細胞儲存銀行開放收案。然而,周邊血幹細胞在年輕的時候儲存是最好的,隨著身體的老化,幹細胞活性也會減少,透過技術把幹細胞存活率提升,將會對後續的應用有更好的幫助。長春藤集團創辦人莊雅清呼籲:「20歲時搶先把幹細胞存起來,等到50歲時就能使用20歲的健康細胞來修護身體,不僅備份健康也延續生命。」

 

北醫附醫細胞治療中心呂隆昇醫師也表示:「21世紀將導向以細胞治療的時代,未來於再生醫療領域,儲存周邊血幹細胞非常重要,也建議國人越年輕儲存越好。」周邊血幹細胞的臨床研究已經成為國際主流,及早備份健康的周邊血幹細胞,無疑是現今救自己一命最好的方式之一。

 

陳炯瑜醫師進一步說明,周邊血造血幹細胞的儲存運用,有別於傳統骨髓移植帶來的痛苦與不便,成人採集儲存只需要3~5小時就能完成,侵入性低的過程就像捐血一般,若放眼全亞洲市場而言,該專利技術可說具領導先驅。

 

 

周邊血造血幹細胞臨床應用捎福音 為生命救治另闢新徑

 

衛福部於111年完成修正的特管法為細胞治療,開放了自體免疫細胞、自體脂肪幹細胞、自體骨髓間質幹細胞、自體纖維母細胞及自體軟骨細胞等六大項目。

 

長春藤生技更加積極展開與醫療機構的合作,迄今已牽手北醫、高醫、中榮、慈濟、中山醫等醫界翹楚,多項合作也順利進入臨床IRB人體研究階段,周邊血幹細胞能產生免疫細胞與血液細胞,當中最受關注的莫過「自體免疫細胞治療」與「自體周邊血造血幹細胞移植」項目。前者為肺癌、乳癌、肝癌、大腸癌等實體癌帶來與傳統癌症治療截然不同的方式和扭轉健康的生機,而後者則是慢性缺血性腦中風、嚴重下肢缺血症等難治之症的空前福音!

 

中山醫血液腫瘤科巫康熙副院長提出:許多血液系統疾病若非緊急安排造血幹細胞移植,病況惡化的速度往往快過預期,甚至威脅生命,雖說台灣造血幹細胞移植能力已然世界聞名,但有科研實力堅強的生技團隊同行,加上特管法的支持,勢必能進展得更好。

 

目前長春藤和中山醫正如火如荼推進申請特管的 CD34+ 治療缺血性腦中風和下肢缺血適應症的CMC製程 ,除了血液腫瘤同仁貢獻專業,神經內科和口腔醫學也加入計畫,雙方都對達成臨床IRB研究任務充滿信心,並期待特管申請受益更多患者。

 

及早儲存刻不容緩

 

衰老是人生必經之路,幹細胞也一樣,隨著年歲越高,活性也越低。而周邊血幹細胞的臨床研究已經成為國際主流,及早備份健康的周邊血幹細胞,無疑是救自己、家人一命最好的方式之一。

 

延伸閱讀

國衛院生技醫藥專利/技術媒合會,發表13項技術 迎領新藥開發與再生及免疫醫療領域

2022-10-25

緬懷王永慶「要做就做最好」精神!長庚醫療體系舉辦「2022長庚醫學週」研討會

2022-10-21

完善癌症急重症醫療資源 解決台東人最深層的痛

2022-10-20

「嘉義市雞肉飯多、醫師也多」李俊俋端「醫療生技」政見牛肉:要讓年輕人看得到未來

2022-10-07

聚焦資安、醫療應用 臺灣軟實力獲國際肯定! 經濟部輔導資策會研發兩技術勇奪R&D 100 Awards大獎

2022-10-05

他讓台灣醫療科技前進美國!革新問世逾200年的聽診器 用AI「看見」病患呼吸

2022-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