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股市 00929 航運股

科技巨頭加倍投資、台灣新藥 拿下史上最高500億授權金 2024生技股100大 生技黃金時刻來了?

科技巨頭加倍投資、台灣新藥   拿下史上最高500億授權金 2024生技股100大 生技黃金時刻來了?

撰文‧段詩潔  研究員‧李季洋

科技

攝影/唐紹航

1431期

2024-05-22 09:03

(今周刊1431)

從科技巨頭們的視角,再到生技業者繳出的成績單,最後是資本市場的蓬勃發展,在新藥、醫材等各領域陸續進入收割期,生技業也逐漸脫胎換骨。

在AI浪潮成為資本市場主角之下,過去一年,生技股指數的表現可用「平庸」形容,而上市櫃與興櫃生技股的總市值也未見增長;但,多數人或許沒有注意,一向把「產業能見度」當成經營聖經的科技業巨頭們,去年對生技業轉投資的投入金額,卻比前一年猛增一倍以上。

 

根據財報顯示的轉投資事業明細,佳世達、和碩、仁寶、鴻海、緯創、華碩、廣達、宏碁等科技公司,近兩年投資生技相關產業的總額都有增無減,再加上去年跨足保健領域的大立光,2023年這9家公司總計投入金額,比前一年增加逾71億元。

 

對於這個看似「逆勢」的數字,有「生技教母」之稱的黑木投資合夥人羅敏菁卻不意外,長期觀察國內生技產業發展的她強調:「現在,是台灣生技產業能見度最高的時刻!」

 

從投資的角度出發,她將台灣生技業者分成兩類,分別為「年年獲利的公司」和「獲利浮動的新藥公司」,關於前者,「不只獲利穩定,獲利績優生也愈來愈多,去年EPS(每股稅後純益)達六.五元以上的就有十四家公司,而且分布在製藥、隱形眼鏡、醫美、保健食品等不同領域。」她說。

 

至於後者,也就是「獲利浮動的新藥公司」,又可分為「新成分藥」與「改良藥」。羅敏菁說,這兩類也看到業者逐漸摸索出降低風險的營運模式,「在新成分藥的部分,合一、寶齡找到了『國外大廠出資、台廠研發』的路線;在改良藥的部分,逸達、美時等業者透過授權國際銷售集團的模式,解決過往令業者困擾的銷售管道問題。」

 

上市/上櫃/興櫃生技股總市值近三年變化

 

科技9 巨頭近三年轉投資生技總額變化

 

科技業大老闆猛進!

佳世達轉投資生技總額  首破百億大關

 

相較於羅敏菁從產業營運模式的演化加以分析,拿著真金白銀押注的大老闆們,對生技產業的「苦熬成婆」有著更深刻的體認。

 

其中,去年砸下18億元取得醫療通路諾貝兒近3成股權的佳世達,若以財報揭露的各轉投資公司主業來看,去年底對生技產業的轉投資總額首破百億大關,今年3月,佳世達董事長陳其宏更直言,去年科技產品需求下降,所幸,「醫療事業表現突出,全年成長20%以上。」

延伸閱讀

佳世達小金雞將IPO》眾福如何從客戶求償上千萬窘境,變身面板界「航海王」?故事要從27年前說起 

2024-03-20

金鑫獎頒獎》光寶精實聚焦策略創三贏、佳世達醫療事業奪三大獎

2023-12-20

一堂價值270億的失敗課!佳世達10年狂併80家,獲利成長逾10倍怎做到?故事要從17年前併西門子慘賠說起

2023-12-20

從角膜塑型片到濾藍光日拋,鎖定視覺效能提升, 亨泰光學不跟風,專攻隱形眼鏡藍海商機

2023-11-23

景氣循環末期 生技業挑戰與機會

2023-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