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謹守三原則 減資也能賺取高報酬

謹守三原則 減資也能賺取高報酬

2010-09-23 16:40

減資成為今年股市熱門話題,買到減資的上市公司股票真的是踩到地雷嗎?其實只要謹守三個要訣:真正瞭解減資、分析公司前景、只以小額投入,也有機會買到下一檔華航、長榮航等有實力的股票,分享否極泰來的果實。

今年以來,幾家股本龐大、卻虧損連連的公司,如華映、力晶、茂德,紛紛申請辦理減資,也使得「減資」這個話題又被炒起。

 

公司需要減資的原因


由於這些公司的股東人數,在台股都是「名列前茅」,代表有眾多散戶參與其中,主管機關、新聞媒體也就特別關注;而這些公司近年來經營績效都不佳,更傷透了這批散戶股東的心。所以「到底要不要參加減資」,相信是許多散戶心中共同的疑問。

為什麼要減資?原因不外乎兩種:一是為了彌補累積虧損。這種公司因為長期經營不善、連年虧損,為了使財務報表好看或引進新股東,如果沒有資本公積或法定公積可供彌補虧損,就必須拿股本減資。如華映、力晶、茂德,去年的華航、長榮航,前幾年的茂矽、旺宏等都是。這種減資稱為「彌補虧損」型。

第二種是像中華電信、聯電、台灣大哥大、晶華酒店、瑞昱等知名企業,也曾辦理減資;它們並非經營不善、也沒有累積虧損,而是公司評估帳上現金太多,又沒有適當的投資機會,與其老是放定存賺微薄利息,乾脆把錢還給股東,還能提升每股淨值與股東權益報酬率(ROE)。這種減資可稱為「退還現金」型。而股東在減資後可以領到現金,且這筆錢又免課稅,對於適用高稅率的股東而言,比現金股利更划算。

由上可知,減資可分為「彌補虧損」與「退還現金」兩種。至於哪一種比較好?哪一種值得投資人參與?這牽涉公司經營前景的展望、公司辦理減資的心態、個人投資的偏好以及對財務報表的影響。

不過,在判斷是否該參與減資前,首先要釐清的是,減資並不會讓你的資產縮水。

 

減資會不會減少你的資產?


很多投資人在面對減資時,會有「我的股票變少了」的誤解。其實減資和除權除息一樣,也有一個「基準日」,在減資基準日時,股價也會依公式調整,差別只在於除權息後股價會依公式調低,減資後股價則會調高。因此減資前後,公司的總市值(股價×資本額)與每位股東持有該股的市值都是不變的(不考慮員工分紅)。

 

減資後股價的計算公式:


減資後股價=(減資前一日收盤價-每股退回金額)÷(減資後實收資本額/減資前實收資本額)

分母也可改為(1-減資比率),結果相同以甲乙兩家公司為例。甲公司由於帳上現金太多,決定辦理減資,把現金還給股東,屬於「退還現金」型。若減資前甲公司股價為二百元,預計每股退還十元,減資前資本額為一百億元,減資後資本額為八十億元,依據公式,減資後的股價就是二三七.五元。

(200-10)÷(80億元÷ 100億元)=237.5對於當初以二百元買進一千股的投資人來說,原資產價值為200×1000=200000元。參與減資後,手上股票變成八百股,乘以股價二三七.五元,加上收到的減資金額一萬元,237.5×800+10000=200000元,資產價值完全沒變。

至於彌補虧損型的減資,公式也是一樣,只是沒有退還股東現金,而是拿股本打消累積虧損。以乙公司為例,減資前股價為五元,資本額三百億元,預計減資五○%打消累積虧損。根據公式,減資後股價為(5-0)÷(1-50%)=10

減資後資本額變成一百五十億元,股價變成十元,對於當初以五元買進一千股的投資人來說,原資產價值為五千元(5×1000=5000)。參與減資後,手上股票變成五百股,乘以股價十元,資產價值還是五千元(10×500=5000)。

既然資產沒變少,要不要參加減資的重點,其實不是在減資本身,而是在減資後,公司股價會有什麼樣的變化,這也是最重要的考量。

表面上,退還現金型的公司,由於以往經營績效良好,辦減資又能領到現金,所以是「有錢的公司」,「感覺」很安全;而彌補虧損型的公司,經營績效不佳,股東又領不到現金,是「沒錢的公司」,「感覺」不划算。

 

減資  因為沒有成長機會?

 

真是這樣嗎?其實不一定。

 

一般來說,一家高成長的公司,應該會持續找到投資及擴充的機會來花錢,以維持它的高成長性,尤其是高科技業;所以若這家公司出現「錢多到不知道花到哪裡、要退還給股東」的情況,背後代表的意義可能是:經營階層認為,投資與成長的機會已經不多了。

 

反觀「彌補虧損」型的公司,若虧損持續擴大,使每股淨值跌破十元,就會被停止信用交易;當每股淨值低到五元以下,這家公司就等於被打入十八層地獄——變成全額交割股。為避免發生這種窘境,減資打消虧損是最佳且唯一的辦法。

 

因此,虧損的公司不到萬不得已,是不會辦理減資的,因為減資後如果繼續虧損,那減資就一點意義也沒有。會去辦理「彌補虧損」減資的,通常是大股東或經營階層預期本業營運將好轉,或有人想要借殼入主,所以減資打掉過去的虧損,再辦私募或增資讓新金主投資。這樣一方面可以改善財務結構、讓今年以後的獲利,不必再拿來打掉以往的虧損,次年就有盈餘可以發給股東了;另一方面每股淨值也會回到十元以上,恢復信用交易、免於淪為全額交割。

 

「持盈保泰」與「背水一戰」

 

比較之後可以發現,「退還現金」型的大股東,是認為公司「好到不能再好」了,想要持盈保泰;而「彌補虧損」型的大股東,則認為公司「壞到不能再壞」了,想要背水一戰。如果從績優股的角度來考量,參與「現金減資」型的減資的確安全得多;但從轉機股的角度來看,「彌補虧損」型的減資,其實也不是一無可取。

 

尤其前面提到的華映、力晶、茂德,以及前幾年的旺宏、茂矽,這些公司統統屬於景氣循環股,景氣好的時候號稱日進斗金,景氣差的時候資本額也能賠光。因此考量公司所處產業的前景,是參與減資的重要因素。以目前面板、DRAM等產業景氣來看,似乎已脫離谷底、穩定向上。所以,若以小部分資金參與這類公司的減資,將他們視為轉機股,其實是不錯的投資策略。

 

另外一種則是本業還不錯、但被大環境或高營運成本拖累,只要大環境轉佳、成本下降,加上公司辦理減資打消虧損,「又是一條好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華航與長榮航。

 

華航與長榮航這兩家國內航空業的「難兄難弟」,是「金融海嘯&高油價」的雙重受害者,去年在每股淨值跌破十元後,分別辦理減資。結果現在不但受惠於景氣回春、油價回落,更因為兩岸航線班班爆滿,成為今年的超級熱門股。

 

還有一個也許令你更驚奇的統計數據。

 

我們將前面提到近幾年來辦理減資的八家公司,減資後的股價表現與報酬率來比較,從各公司減資當天掛牌價起算,到今年八月底為止,「退還現金」型的四家公司,報酬率都不如「彌補虧損」的四家,而且輸很多。

 

現在,你還「感覺」參與彌補虧損而減資的公司不划算嗎?其實只要謹守三個要訣:真正瞭解減資、分析公司前景、只以小額投入,你也有機會買到下一檔華航、長榮航,分享否極泰來的果實。

(本文轉載自今周刊特刊《選對股.贏很大》)

 

報酬率

 

報酬率

延伸閱讀

大聯大喊溢價收購文曄股票 投資人真的現買現賺嗎?

2020-01-07

晟德小金雞獲33.9%溢價收購!香港賽生醫藥完成私有化以加速戰略轉型

2024-03-29

大老闆年捐3、4千萬,卻總穿打折買的Uniqlo、佐丹奴...大聯大曾國棟:助人是為了自己的快樂

2022-05-20

晟德攜手順藥跨足基因治療 投入引正基因千萬美元Pre A+輪募資

2024-04-08

晟德子公司豐華生技搶攻全球營養品供應鏈 明年營收可望雙位數成長

2023-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