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火速賣掉金雞母全家,5萬股東滿頭問號...獲利少掉一大半的泰山 未來投資價值靠「3區塊」支撐

火速賣掉金雞母全家,5萬股東滿頭問號...獲利少掉一大半的泰山 未來投資價值靠「3區塊」支撐

財訊 記者游筱燕

傳產

財訊雙週刊

2022-12-25 19:12

龍邦持股近半,泰山公司派使出大絕招釜底抽薪,火速賣掉全家持股;雖稱獲利了結55億元落袋,卻也讓5萬名股東,對未來經營績效充滿問號。

 

根據《財訊》報導,2022年最矚目的經營權之爭,莫過於泰山在72小時內火速賣掉全家便利持股,大行「釜底抽薪」,讓對泰山持股已達46.9%的市場派龍邦,還來不及發動改選奪下泰山經營權,就先失去金雞母。雙方也開始互相叫囂,相繼走上法律途徑。

 

國泰金控大股東萬寶開發公告砸下總金額80.97億元,買下泰山手上的4.33萬張、約20%的全家持股。泰山係因懷璧其罪導致經營權受人覬覦,索性獲利了結賺進近55億元,但也從此拋棄了手上的「璧玉」。這塊璧玉是2017年保力達有意爭奪泰山經營權的爭端起始,泰山找來龍邦等白馬騎士盟友,最後卻導致盟友反目。

 

本業3大區塊 表現中段班

 

《財訊》報導指出,姑且不論劇情未來會往何處發展,創立72年的泰山,失去了全家每年穩定的股利貢獻,還有什麼投資價值?

 

拆看泰山主業的營收,主要來自3大領域,油脂、食品飲料和飼料,2021年的營收占比分別為58%、34%、4%。

 

2007年家族第3代長孫詹岳霖,接棒長子父親詹仁道的董事長之位,9年的經營績效,讓堂兄弟不甚滿意。2016年詹家內訌,詹岳霖被拉下位,由現任董事長詹景超、副董事長詹逸宏贏得經營權。攤開財報,在積極開發新產品線如氣泡水、首款無糖罐裝粥品珍穀益等,有些不錯成績,好比氣泡水全台市占超過40%。

 

《財訊》分析,以代表本業經營績效的兩大指標來看,泰山營業利益從2017年後逐年擺脫虧損,2018年獲利9000萬元、2019年賺1.6億元、2020年賺3.17億元,2021年賺約2億元。

 

 

泰山營業利益率2018年轉正,2018~2021年落在1.1~3.8%,與前段班統一的營業利益率約4~6%相比,不算太差,卻也沒有特別出色。2022年第3季的財報顯示,中國轉投資的「泰山企業(漳州)食品有限公司」,主要生產食品飲料和點心罐頭,包括八寶粥及仙草蜜,認列收益8100萬元。

 

不過,根據《財訊》報導,從泰山近年歸屬母公司淨利(損),大約4億元到8億元,就可知有一大部分是來自業外投資。近10年,全家每年為泰山帶來2億元至近5億元收益,代表全家每年貢獻泰山獲利占比超過5成。

 

但泰山另有一部分價值,鮮少為人注意,就是不動產。根據泰山2022年第3季財報,土地的帳面價值為11.52億元,而投資性不動產的自有資產,包含土地及改良物5.66億元、房屋及建築0.48億元,合計共有6.14億元。

 

多筆不動產 開發效益不高

 

《財訊》報導指出,這些標的物坐落在雲林北斗、彰化員林、彰化田中、高雄路竹、台北市等。其中台北市南京大樓,持有119坪土地,1978年取得商辦成本僅約2300萬元;又田中油脂廠、田中食品廠土地各達1.4萬坪及1.3萬坪。只是法人表示,泰山的多筆不動產皆為營業所需,「賣掉了就更不能賺錢,開發效益相對低。」

 

法人分析財報指出,從營業利益的增加,明顯看得出泰山本業有好轉,但這些都比不上認列全家的利益。泰山本業賺的錢,做得再好,頂多就全家貢獻的一半,2022年前3季營業利益才1.32億元,第3季沒什麼賺到錢,加上2022年台幣貶值,不利泰山進口玉米、黃豆等原料,「看樣子今年本業能賺到兩億元都有難度?」法人直言,若以後沒有全家的貢獻,泰山賺兩億元,換算下來EPS(每股稅後純益)僅0.4元,扣完稅連0.4元都沒有,「即便1年EPS賺1元,本益比都超過30倍,已經比統一還高。」…(本文出自《財訊》雙週刊675期)

 

延伸閱讀:

台北都更大王讓海砂屋鍍金的本事!洪正雄最愛散步撿水泥塊  不放過每個開發機會

從抖音看AI世代的資訊破口!傻氣、搞笑影片背後  暗藏蒐集用戶數據的隱憂

庫克最愛的錶帶 來自日本這家老牌小廠

日參議員:讓G7成為台積電的股東

延伸閱讀

給我把全家買回來!龍邦為金雞母打法律戰,要泰山恢復持股 「生米煮成熟飯」交易款該如何退回?

2022-12-14

開盤63秒成交4萬張全家股票!泰山套現80億,龍邦追得回來?一圖看懂2大陣營對決心機

2022-12-14

突襲賣全家股權是強盜行為,龍邦提告凍結交易!泰山:「我們才是擦亮泰山招牌的人…」

2022-12-08

賣全家股份引爆戰火!泰山詹家二代掌門露口風:家族很多成員都賣了...龍邦拿下泰山幾成定局

2022-12-07

金融業高管49歲「被退休」,超過500元聚餐不敢去,定期定額25年的基金全出清:養老靠2大現金流,花錢才有底氣

2024-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