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離岸風電3-3期選商草案公布倒數,為何卡關2大因素曝光!開放兩岸直航航道竟能釋出開發容量?經濟部回應了!

離岸風電3-3期選商草案公布倒數,為何卡關2大因素曝光!開放兩岸直航航道竟能釋出開發容量?經濟部回應了!

蘇芳禾

傳產

Shutterstock

2025-06-27 11:00

距離經濟部原預告6月底公布離岸風電3-3期區塊開發選商規則草案,僅剩5天,相關人士透露,經部6月23日向行政院長卓榮泰報告草案後,卓認為仍有部分細節需要微調,草案將稍晚公布。

據悉,政府認為仍有兩項議題待釐清,一是開發商之間對於何時啟動3-3選商意見分歧,另一則是新一期開發取消國產化要求後,可能引發本土供應鏈的不安與焦慮。

距離賴政府宣示的2030年綠電目標已迫在眉睫,業界人士分析,3-3期選商目前待解的重點,包括開發商間對開發時程有歧見、可開發海域空間不足、及3-1、3-2期風電廠憂心,若3-3期取消國產化要求,將導致買方預期其電價更低,進而影響他們與綠電買家的談判,讓本就困難的融資處境雪上加霜。

此外,為解決開發空間不足問題,經濟部已於去年底提出航道調整方案,建議開放兩岸直航航道台中段供3-3期及後續開發使用,最多可釋出約4.3GW至6GW的開發容量。

據了解,目前較可行的方案為開放兩岸直航航道的台中段,並擬採取漸進式開放方式,預計近期可望定案。學界與產業界普遍認為,航道南側在水深、航行安全及國安等3面向較能符合各方需求。

對此,能源署回應,將持續蒐集各界意見、精進區塊開發3-3期選商機制;開放兩岸直航航道部分,將持續與相關部會溝通,擴大離岸風電可設置場域

根據最新釋出的「再生能源加速-離岸風電減碳旗艦行動計畫」,由於3-1、3-2期選商未能完全釋出原規劃的3GW,2030年的離岸風電裝置容量目標已調整為10.9GW。

 

台灣去年離岸風電市場規模高居全球第二,但3-1、3-2期已有多家業者遭取消開發權,甚至選擇撤出台灣,主因之一是在競標階段承諾過高的國產化比重卻無法落實。

 

賴清德政府上任後,發現過去的選商機制雖然提升了本土供應鏈能量,但許多得標廠商蓋不出來,外資業者也紛紛撤離,加上WTO已針對台灣離岸風電的國產化措施啟動爭端解決協商,政府因此調整選商制度,將取消「國產化」的加分項目,此舉也獲得多數外資業者肯定。

 

國產化拿掉後 為何仍有爭議?

 

國產化因素取消後,3-3期選商仍爭議不斷。主因在於3-1、3-2期業者認為,3-3期無需負擔國產化義務,勢必降低發電成本,台積電等大型綠電買家勢將預期3-3期的電價更具競爭力,這對前期業者而言將是雪上加霜,因此盼3-3「再等等」。

 

幾家未參與3-1、3-2期的風電業者對此不以為然,指出台灣企業對綠電的需求極高,尤其許多大型企業已加入RE100倡議,需在2020至2050年間實現100%使用綠電的承諾,產業對綠電的迫切性遠超市場預期。

 

根據中華經濟研究院,RE100是由氣候組織(The Climate Group)與碳揭露計畫(CDP)所主導的全球再生能源倡議,成員企業需公開承諾在2020至2050年間全面轉用綠電,並每年提交使用進度。目前台灣會員企業包括台積電、台達電、宏碁、華碩、友達、仁寶、鴻海等。

 

3-3到底何時啟動 業界意見分歧

 

有風電業者指出,即使是目前全球規模最大的風電廠商,也需要在簽約後6年才能完成併網,其他廠商自然更難達成。他強調:「政府應該理解,蓋風場不是蓋晶圓廠,不可能兩、三年就能完工。」

 

有意3-3的業者則表示,撇開企業綠電需求不談,若依賴政府所承諾的2030年離岸風電目標,目前仍有極大缺口,而建置一座風場至少需6年以上時間,不可能等到3-1、3-2期全數找到買家並簽訂企業售電合約(CPPA)後才啟動3-3期選商。

 

若拖到2026年第四季甚至更晚才啟動選商,併網時程恐延至2033至2034年,政府應務實評估時程,否則牽一髮動全身,拖慢未來各年度目標進度。

 

另有3-1、3-2期業者持不同看法。他們指出,目前供應商碼頭僅有三至四個,無法容納更多廠商同時施工。

 

在國內外供應鏈方面,若同時開發五座風場,也勢必無法應付突增的訂單需求。政府若真有意推進2030綠電目標,應優先協助進度較快的3-1、3-2期項目,加速其往下一階段邁進,而非全數寄望於3-3期。

 

然而,知情人士透露,部分3-1、3-2期業者已向政府爭取鬆綁原先設定的國產化要求,並希望能向本土供應鏈減單。但一間在採購進度良好的業者對此表達異議,認為當初國產化承諾攸關選商排名及容量分配,若允許調整,國產化比重至少也不應低於當時排名較低者,若無限制的全面鬆綁將對履行國產化承諾的優等生不公平。

 

離岸風電廠備標、開標、併網所需時程:

  • 備標期約9-12個月(需做春夏秋冬環評)
  • 開標到決標約4個月
  • 決標到與公部門簽署行政契約,最快約6個月
  • 行政契約簽完後,找買家簽署售電合約(CPPA),以達成融資到位
  • 開始興建,最後發電併入台電電網約需至少5-6年
    (不考慮氣候窗條件、各種工程延宕)

 

國產化拿掉後 要比國外還是國內實績?

 

另有多家業者受訪時指出,經濟部長郭智輝已明示,新一輪選商將以技術能力與財務能力實績作為主要評分標準。不過,業界之間仍對「實績」的評比方式也有各種看法,焦點在於應只計算國內實績,還是也應納入國際經驗。

 

一名業者受訪時表示,希望兩者都能列入,評分比重再行討論,唯有如此,才能有效評估開發商是否具備真正建置風場的能力,而非只是中標後轉手脫產。兩者納入將釋出正面訊號,吸引對台灣市場有興趣的國際開發商,否則恐讓潛在外資卻步。

 

開放兩岸直航航道 這方案出線三原因曝光

 

3-3期另一項創新作法,是預計釋出更多固定式風場可開發空間,供開發商選擇,並取消單一風場與總開發容量的限制。

 

經濟部原規劃3-3期開發容量為3GW,但面臨可開發海域不足2GW的挑戰。即便將3-1、3-2期中遭解約的海鼎一與德帥風場約900MW納入,仍難以補足缺口。

 

據悉,為擴充3-3期開發空間,政府正跨部會研議釋出使用率較低的台中外海兩岸直航航道台中段。若全數開放,預估可釋出約4.3GW至6GW的開發容量。

 

原本經濟部提出三項方案交由航港局評估,經瞭解航道使用情況並蒐集各方意見後,開放兩岸直航航道台中段被認為最為可行。考量航商立場,未來可能採逐步開放方式。

 

各界普遍認為,先行釋出該航道南側區域較為合適,因現有風場多集中於該區,保留北側航道則可保障通行安全。以工程角度看,南側水深較淺,有助降低施工難度與成本,且該區替代航道在國安考量上也較具可行性。

 

據悉,航道調整相關行政程序正加速推動中,可望近期拍板,屆時也有望提高開發商的投標意願。

 

能源署:持續蒐集各界意見、精進選商機制

 

(更新能源署回應)針對外界對於R3-3機制意見分歧,如啟動時程、國產化拿掉如何評比等,經濟部能源署表示,截至 5月底,已完成7座離岸風場,安裝超過400座風機,累計併網達375座,總併網量突破3 GW,目前已完成區塊開發3-1、3-2期選商,未來仍持續推動3-3期選商。 

 

能源署強調,將持續蒐集各界意見、精進區塊開發3-3期選商機制,待選商機制草案確定後,會辦理公開說明會適時對外說明,徵詢各界意見。

 

此外,針對開放兩岸直航航道部分,能源署回應,將持續與相關部會溝通,跨部會協調檢討海域空間規劃,期能擴大離岸風電可設置場域,並達海域多元利用。

 

 

電力小教室:

根據台電2025/6/23資訊,截至2024年底,我國再生能源裝置容量(非發電量)共21067千瓩(MG),其中慣常水力2123千瓩,地熱發電7千瓩,太陽光電14281千瓩,風力發電3905千瓩,生質能發電84千瓩,廢棄物發電666千瓩。

 

相關報導

這檔興櫃股8個月大漲150%!台灣明明是離岸風電後進國,如何做到30年經驗歐洲老大哥的生意?

 

 

本文暫不授權媒體夥伴

 

 

延伸閱讀
離岸風電3-3選商規則擬大鬆綁!取消零元競標、不再強制要求國產化
離岸風電3-3選商規則擬大鬆綁!取消零元競標、不再強制要求國產化

2025-06-23

海龍離岸風電併入台電電網,這些綠電賣台積電!台灣已成全球第5大開發國,去年新增裝置容量僅次中國
海龍離岸風電併入台電電網,這些綠電賣台積電!台灣已成全球第5大開發國,去年新增裝置容量僅次中國

2025-06-12

台灣離岸風電新增量全球第2,明年拚5.3GW!但為何專家指風機太擠,恐影響發電效益?
台灣離岸風電新增量全球第2,明年拚5.3GW!但為何專家指風機太擠,恐影響發電效益?

2025-06-05

川普政策大轉彎!曾批風機「醜又貴」 如今突撤紐約離岸風電停工令,背後藏什麼盤算?
川普政策大轉彎!曾批風機「醜又貴」 如今突撤紐約離岸風電停工令,背後藏什麼盤算?

2025-05-21

普發現金1萬元還沒發,收到「這則簡訊」小心!申請網址是假的...詐騙最新手法曝光:亂槍打鳥騙個資
普發現金1萬元還沒發,收到「這則簡訊」小心!申請網址是假的...詐騙最新手法曝光:亂槍打鳥騙個資

2025-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