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中租、網家、台灣大...都來搶大餅!「先買後付(BNPL)」能分期付款又不收利息,那些業者賺什麼?

中租、網家、台灣大...都來搶大餅!「先買後付(BNPL)」能分期付款又不收利息,那些業者賺什麼?
圖片僅示意

2024-02-15 10:00

編按:「先買後付」(Buy Now Pay Later,簡稱BNPL)是一種不需要信用卡,仍可以讓消費者延後並分期付款的支付模式,近年在疫情的催化下強勢席捲全球,除了國際業者進軍台灣先買後付市場,中租、網家、中信金旗下中國信託資融甚至台灣大也都搶進先買後付市場。

 

「先買後付」到底是怎麼運作的?

 

教科書式的解答是:「把一筆大消費分成3或4個月付款,並且不需要支付利息的一種方式。」

 

我的答案是:「是一種商家的手段,讓你花更多錢在你可能不需要的東西上。」

 

假設你正在考慮網購一件45元的外套,一個框框跳出來告訴你:「分成3期付款,每期15元!」

 

現在你不需要一次付45元了,購買這件夾克的障礙變低了,所以你也更難抗拒按下那個「購買」按鈕。你體內理智的試算表狂人說:「我付不起。」或者:「我不需要這件外套。」不過這些聲音都被大手筆溫蒂所淹沒:「天阿,只要15元,而且不適合我的話再退貨就好了。」

 

問你一個很簡單的問題,如果提供先買後付這項服務的銀行不收取利息,他們要怎麼賺錢?

 

沒錯,如果你忘記付款,他們會向你徵收遲繳的費用,但他們大部分的收入都來自線上商店的佣金,這些商店付錢給銀行讓他們提供先買後付的服務。實際上,這些商店在幫你付借錢的利息,為什麼他們要這樣做呢?因為先買後付是一個強大的工具,讓你無法抗拒花更多的錢。

 

2021年的一項研究發現,使用先買後付的人更難放棄他們購物車裡的商品,這真的是網購的詛咒。近60%的零售商說先買後付增加了他們的銷售「轉換率」,47%的零售商說先買後付增加了他們的平均訂單價格。另一項調查發現,如果千禧年的消費者能夠使用先買後付來分期付款,他們購買商品的可能性會增加69%。

 

以上種種導致的就是大量消費。英國先買後付市場的價值在2020和2021年之間翻了一倍,預計到2026年時將會超過400億英鎊。隨著英國的主流銀行,還有像蘋果這樣的大公司加入這個行列,我完全可以預期到這種情況的發生。

 

延伸閱讀:

「等我察覺時,信用卡貸款的金額已高達60多萬...」從30歲案例看:普通人如何墜入負債地獄

 

所以我們應該要擔心嗎? 實際上,能夠用零利率購買你需要的東西,比起使用利息會不斷膨脹的信用卡來得好多了。但如果你每個月都有很多筆先買後付需要繳款,這是不是會讓你陷入透支的困境呢?由於先買後付不會檢查你的經濟能力,你是否有可能被收取逾期付款的費用? 你是否會不得不使用信用卡來支付其他生活必需品或者帳單呢?

 

如果你網購時常常使用先買後付,想一想為什麼零售商們都喜歡這項服務吧,因為這會增加他們的銷售額。先買後付幫助他們盈利,但是又花費了你多少錢呢? 你或許能夠多花很多免利息的錢,但這些錢背後的成本是什麼?我所謂的成本指的是,你還可以把這些錢花在什麼地方,或者投資在什麼地方呢? 

 

如果你擁擠的衣櫃裡有很多只穿了一次的衣服,或者有很多不適合你的衣服,但你卻錯過了退貨的時間,那麼你就是在為自己的購物習慣付出慘痛的代價。

 

先買後付的魅力在於其方便性,你不需要通過繁瑣的信用審核,非常快速輕鬆就能按下付款按鈕。2023年,政府即將制定新的法規,可能會引入較嚴格的審查,但就算我們通過了信用審查,結帳時的摩擦成本也可能會讓我們三思,自己真的需要另一件快時尚的商品嗎?

 

作者簡介_克萊兒.巴雷特(Claer Barrett)

是位屢獲殊榮的財經記者、廣播員和評論員。作為《金融時報》的消費者編輯,她每週主持播客節目《金融時報每週金錢診所》(FT's weekly Money Clinic),幫助聽眾解決現實生活的財務困境,同時在《金融時報週末版》撰寫備受矚目的專欄,報導各地金融消費者關注的金融問題。

本文摘自堡壘文化出版 《理財新手的輕鬆財務課

延伸閱讀

擁有第1張信用卡後愛上分期付款...30歲負債月光族的迷途知返:我靠5招降物欲、存錢還清卡債

2023-12-21

信用卡被偷刷、借錢付前妻贍養費...47歲女經理被騙90萬:為何職場上精明能幹的女強人會陷愛情詐騙?

2023-08-09

「我一年可能刷幾億還要付你32萬年費?」美國運通副總裁:我們8人團隊如何拿下台灣頂級信用卡市場

2023-07-21

信用卡帳單不是有按時繳錢就沒事!理財小白無視循環利息:夫妻倆認真確認卡債時,竟已高達49萬

2023-07-05

我刷爆的信用卡,連比爾蓋茲的皮夾都裝不下!一輛法拉利教會我的理財事:注定會窮的金錢觀

2022-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