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 00919 美元

退休不會變窮,除非你掉進醫療黑洞中

退休不會變窮,除非你掉進醫療黑洞中

商周出版

聰明理財

2013-11-07 09:57

在二○一二年的現在,終生醫療那潛在的昂貴費用很有可能會把你整個人給拖垮。這是一個輕易就能把你弄的一團亂並常常前後矛盾的系統,那些五花八門,耗費甚鉅的醫療方案,對那些運氣不好的人而言就像是一種懲罰,會把你所有的資產全都消耗殆盡,包括你的房子。

在夢裡,諾姆又跟他的弟弟跑到了海邊,在沙灘上挖著洞,就像他們以前在斯凱格內斯那無盡的海灘上做過的一樣。他喜歡到外面來玩,喜歡海和海風。這時,父親拿給他們木製柄和把手的鐵鏟。他們稱那個鏟子叫王牌。他也給了他們買冰淇淋的錢。諾姆感受著硬幣放在短褲口袋裡的感覺。他喜歡這種感覺:那種圓形的觸感,就像是承諾一樣。

沙子非常堅硬,而且濕的足以讓他們挖出一個結實的洞,陡峭且方正。他們不停的挖,中間不時用手把沙子撥開一些。他們喜歡用鏟子把沙挖開,以及用鏟子把沙壓實的感覺。然後諾姆的弟弟開始挖另一個洞。現在這裡有兩個洞,洞跟洞之間隔著一道兩呎寬的牆。他們在洞的牆壁上挖了幾個腳踩洞,好讓他們能夠爬上去。

  「是隧道!」弟弟說。
  「耶! 隧道,」諾姆說,「之類的東西。」
  挖出一堆沙後,他們跳進那兩個有隧道的洞中。他們用手上的鏟子將隧道擴寬、再擴寬,蹲下來,小心翼翼的修著隧道,以防隧道塌下
        來。完成之後,他們非常開心,他們現在擁有兩個跟他們一樣高的洞了。裡頭還有一座用沙砌成的洞橋,可能有兩呎高。
  「克里利(Crikey),」父親喊道,他捲起褲管慢慢走過來,「你爬的過去嗎?」
  諾姆的弟弟奮力跳進洞中,弄的雙手和膝蓋都是沙子。他還小,扭扭擠擠的好不容易通過隧道,從另一頭探出頭來。
  「沒什麼。」他說。
  「沒問題的,」父親對諾姆說,「我在旁邊看著。」
  諾姆也跳下去。洞底下的沙子看起來灰灰的,而且有點濕。他剛剛挖洞的時候沒有注意到這件事。他從洞的另一頭望過去,另一邊也是
        灰灰濕濕的。他跪了下來。隧道有點暗,而且夠高。他想要跟他弟爬的一樣快,接著他把頭和肩膀放低,爬了過去,不過他的屁股頂到  隧道的頂端,然後就卡住了,於是他快速的往後退出去。
  「沒辦法啦!」
  「身體放低點。」
 
但是諾姆就算低一點也沒辦法平順的過去,更何況用手和膝蓋匍匐前進力氣跟速度都不夠。還是卡在中間動彈不得,這真是一個笨拙的舉動。而且他得把臉跟胃貼在沙地上,這真是糟糕,而且頭上都是沙子。他低下頭,整個人放低,慢慢爬過去,一直撞到牆壁,所以他把身子放得更低了,低到可以嗅到沙子得濕氣,遠方可以看到光線,現在他的屁屁放得很低,手臂也整個彎起來,他的屁股上都是沙子,而且臉幾乎貼在沙子上。 後來,他的頭終於穿過隧道了。不過他的身體還在裡面,他的身體上方有一塊厚厚的沙塊。他直直盯著另一頭沙洞的牆壁,想要轉身但這姿勢很彆扭,然後他用力拍牆、用力拍隧道的上方,他又卡住了,而他需要轉身,並稍微喘息一下,有個東西,太緊,他轉來轉去,好不容易轉出去了,他爬了上去,覺得有什麼東西跑到衣服裡面去了,然後他就哭了。
 
後來他們跳上跳下的,直到沙洞坍方了為止。他突然摸了摸口袋,裡面是空的。

諾姆醒來了。他穿上居家服,走下樓梯確認一下他儲蓄帳戶的餘額,也檢查了一下退休金的報表。笨死了。他知道別人會怎麼說。笨死了,諾姆,他又一次覺得有點生氣、又有點無奈,到現在還是一樣。

回憶剛剛的夢境,身無分文與錢掉進洞裡的連結不能說是明顯。不過這類恐懼也不是那種會讓你無來由的從喉嚨發出驚叫或是各種形式發洩出你心中不安的事情。惡夢跟恐懼症永遠不會遠離我們,因為我們總是告訴自己,「別傻了,那才不是真的」。

諾姆已經老了,他已經見識過許多風風雨雨了。他對人生有豐富的體驗。不過他的焦慮一直陰魂不散,一直以來,沒有任何的智慧或是統計能真正治癒他的不安。這就像是一種教義,深刻的烙印在他的記憶之中:他就像是被審判的犯人一般,在身上留下了許多無法磨滅的疤痕。當你仍舊品嘗著恐慌,就像是品嘗著無味的砂土時,要怎樣才能客觀的計算阻礙在你面前的風險呢?

對諾姆來說,他篤信邏輯,這令他相當受創:再一次的,他的內心不願遵從他自有的規律行事,這全都因為多年前某個殘暴的回憶所致。這樣值得嗎? 他沒有任何選擇。十年來,他不斷告訴自己要長大,要理性些,不過,逐漸地,諾姆還是讓自己更有人味一些。

恐懼症是可得性偏差的一個極端例證,這點我們在第四章的時候有談到(在討論架構問題的時候)。可得性偏差,正如字面所述,代表著無論遇到什麼事,我們都會輕易的用直覺來行事。雖然我們那可憐的諾姆要比大多數人還要深受恐懼症所害,不過其實每個人都會受到可得性偏差的影響。那份恐懼總是在他的心中,怎麼趕也趕不走。他無能為力,抱歉,諾姆,我們也是。

丹尼爾.康納曼爭論道,有證據指出,人們是能夠對抗可得性偏差的,只要他們能夠鼓起勇氣「像統計學家一樣思考」以及釐清究竟是什麼東西形塑了他們的選擇即可。你也可以藉由問自己一些問題,像是「我們相信青少年偷竊問題之所以越演越烈,成為主要的問題,是肇因於我們社區之中近來發生的少數幾個案件嗎?」或是「覺得自己不需要打流感疫苗,因為我周遭的熟人去年到現在都沒有得過流感,你覺得呢?」來澄清你的思考,他說。

此刻恐懼症會糾纏著他,是因為他覺得去年的他特別的脆弱,他非常害怕身無分文與無能為力。

這還稱不上是世界末日,不過,他所擔憂的事情真的會發生嗎? 或者說,假使諾姆算是典型的例子,那他會因此把他原本要留給孩子的那些與物價指數連動的退休金以及豐厚的房屋增值抵押貸款等豐厚遺產通通花在英雄號油輪的世界之旅上,全部花光光嗎?

可以確定的事實是,人類的壽命越來越長了。除了有許多人看起來很擔心自己無法好好管理剩下的人生,或許還要面對接踵而來的悲慘與貧窮外,這確實是一件值得慶祝的事。對目前面臨退休的世代而言,他們馬上就要承受這一切的問題了,而且他們似乎下定決心要把每分錢都花光的樣子。無論事實如何,與其祈禱自己長命百歲,我們不如來討論一下隨著年紀上升增加的負擔造成的風險─不是因為活太久,所以賺的比較久;不然就是當冤大頭,為人作嫁,結果好處都讓別人給佔走了。

因此,對於退休的想像,何者正確呢:是風險十足,還是從容不迫呢?

就某種程度來說,兩者都對。有很多領退休金的人都做得很好,不過也有很多人是一塌糊塗。既然這是在討論退休或年老後的財務風險以及其不安全之處,那麼我們將會把話題討論著重在那些無產者身上。
 

高齡問題在過去的歷史上,並不是一個大問題。在西元一九○○年時,大概只有總人口的百分之五是高齡者,而且基於西元一八三四年頒佈的<濟貧法>(Poor Law)規定,超過七十歲者,大約還有百分之三十還是要在濟貧院(workhouse)進行勞動。而且他們往往會遭受到刻意的虐待,恐嚇那些身強力壯者努力工作;此外,在濟貧院生活,至少院方還會提供醫療照護就是了。

不過,他們一樣會虐待那些體弱的人,而且很少人真的弄清楚為何那些人可以繼續活下去的原因。還有一些更年長的老人,仰賴的是俗稱「院外救濟」(outdoor relief)的給付─慈善機構或家庭救濟等非給予工作的補助,因此如果運氣好的話,他們還是能夠在濟貧院那稱之為「窮光蛋的巴士底」(pauper bastilles)的圍牆外獨自在家生活,並取得溫飽。

大部分的年長者多少都要仰賴他人的照料。許多人是得到妥善的照顧的,不過有相對少數的人則否,並且「極端少數的生存手段」只能仰賴那些社會改革家像是查爾斯.布斯(Charles Booth)以及席勃姆.羅恩垂(Seebohm Rowntree)的關注。而只有在皇家委員會在西元一九○五年時建議那些充滿欺壓的濟貧院收留「那些無可救藥的人,像是酒鬼、游手好閒者以及流浪漢」後,才讓更多人的生計稍微有些保障。喬治.歐威爾也曾寫過一篇隨筆,就是他跟那些想要進入濟貧院的流浪漢一起排隊時的故事,他寫道,排在他前面的,是一位身材有他兩倍大、牙齒掉光光的七十五歲胖婦人。

二十世紀時,隨著退休金制度的發展,退休後的生活開始有了穩定的進步,不過婦女還是處於劣勢就是了,常常只有以妻子與寡婦的身分才有可能得到補助津貼。雖然如此,大部分的評論家都同意,退休後的生活變得不是那麼的不愉快了─只要有那些鍍金的退休金補助的話,這也讓自發性的提前退休潮達到了高峰。近來,有些人主張退休金的制度又再次出問題了,而下個世代的退休金享用者會面臨到更惡劣的未來。

這裡有兩項令人頭痛的恐懼:第一,就算你獨自生活,得到的津貼也不足以讓你過安穩的生活;第二,那些錢會被醫療照護費給吸乾。

因此,就以上資料所示,大約每六個仰賴退休金的家庭就有一家落在定義為貧窮的範圍之中─也就是收入低於中位數的百分之六十的水準─不過這個數字自從西元一九九九年後便呈直線下降,降了約百分之四十五。在英國現有接近二百萬名退休與年老者的生活依然屬於相對貧窮的,不過這個狀況正在迅速的改善著。

而且其他團體的補助也因此被瓜分了。目前領取退休金的人數已經達到一個高峰,一般而言,這個族群的人跟其他年齡層的組成相比,除了有全職工作的年輕人之外,已經不太可能是窮人了。
 


事實上, 最貧困的退休金領取者在退休後的生活已經比以前好了許多。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從事英國老齡化縱向研究(The English Longitudinal Study of Ageing)的人員對數千名老人進行了研究。最新的研究報告指出:「低收入者(每星期收入少於一百五十歐元)在退休前的薪資,反而比退休後領取退休金的數字還少,或許是政府主要把退休金補助放在低收入戶的緣故。」

計算收入的標準方式是以家戶為單位。儘管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組成人數,數字的計算就應該以人數的不同為考量而調整。因此我們假定獨自一人生活的收入要達到一般兩人家庭的百分之六十七才能夠達成同樣的生活水準。同樣的,有小孩的家庭就需要比兩人家庭更高的收入。用這個概念去推算,所有的家戶就可以用同樣的規模來做出約略的比較。
 
因此我們對於那些貧困的退休金領取者就產生了誤解的想像。不是因為那些人沒有生活在困頓之中─他們確實是這樣沒錯─而是因為這不應該是我們對待年老者的特有方式。這應該是我們對待貧困者的特有方式─不分年齡─過於注意年長的窮困者而忽略了年輕的窮困者是不實際的。這裡也點出了一個重點:大部分的窮人在退休之前都是貧困的。可能不是因為退休才造成貧困的。

對那些高收入水平的人而言,退休不太可能代表貧窮,不過還是會對他們造成嚴重的影響。收入是一定會減少的,基本上,大概是原來的四分之一。大約在二○○九年時,每週淨收入,扣掉稅金與額外的津貼,從一般平均值的略少於四百,降到了三百以下。

另一種衡量人民究竟過的好不好的方式,是調查他們的支出,而非收入。舉例來說,現在的油價早已高出過去許多,這些支出將過去幾年成長的收入都攤平了,就如同通貨膨脹對其他年齡組成造成的影響相同。不過既然退休金領取者傾向於將資金花費在基本需求,像是暖氣或食物上,那麼基本給付的金額增加的額度就應該要比通貨膨脹要高一些,畢竟他們對於費用的成長比其他族群要來的敏感些,因此那些人財務水平的相對成長性,就不像表面上的數字那麼美好。

即使如此,用長期觀點來縱觀全體情勢,退休後的生活水準還是有著長足的提升,特別是對最貧窮的那些人而言。退休金領取者變得不太會被歸類於貧窮那一類了;而對於較為富裕的那群人而言,退休則代表著收入的下降,不過通常也不會到令人絕望的境界就是了。

然而有一項支出會改變所有的遊戲規則。因為雖然你可以確保自己不會因為被解雇或是病痛陷入困境,可以確保自己不會因為房屋被燒毀或是在家裡或路上發生意外而損失慘重;或是不會因為你的寵物生病以及金融市場發生重大變化,你甚至可以購買世界末日險,但你卻無法確保年老時的醫療照護支出究竟會是個多大的財務黑洞。

在二○一二年的現在,終生醫療那潛在的昂貴費用很有可能會把你整個人給拖垮。這是一個輕易就能把你弄的一團亂並常常前後矛盾的系統,那些五花八門,耗費甚鉅的醫療方案,對那些運氣不好的人而言就像是一種懲罰,會把你所有的資產全都消耗殆盡,包括你的房子。

假使你無法確保自己能夠對抗風險,假使最糟糕的情況發生時,你除了咬著牙承受這筆花費外,別無選擇。這件事能夠讓所有人的生活從此變成黑白的,就算是那些看起來不需要醫療照護的人也一樣,畢竟你永遠不知道哪一天你會需要它。一般估計,六十五歲以上的老年人有四分之一,在他們未來的人生之中,只需要花一點點錢在醫療照護上而已。有一半的人需要花費的金額達到二萬英鎊,不過有十分之一的人要花費超過十萬英鎊。有些人甚至遠超過這個金額,而且我們不知道誰會需要花這筆錢,沒有任何方法可以進一步預測出來,有可能是你我,或是任何一個人。對於那些身無分文的人,政府會負擔這個費用;剩下的人,生命結尾的這份極大威脅讓大家非常驚恐,也讓整個市場上的保險者感到人人自危。

每個人對於自己需要花大錢或是只要花少少的費用在醫療上的不確定性,可能也解釋了那些年長者的行為這個不解的謎題:只要遇到經濟蕭條,大多數民眾收入下降的情形時,經濟學家都會期待大家會開始把存款拿出來消費,以維持他們原本的生活水準,但許多人仍舊會死守著存款不用,或許就是因為他們害怕自己晚年會是運氣不好的那一半人。假使那些樂觀的窮人就是那十分之一的不幸者,需要許多重大的醫療照護,存不存錢對他們來說似乎也沒有多大的不同。基於上述種種原因,如果沒有出什麼意外的話,我想諾姆的論點是對的:退休後的人生還是一場財務上的樂透,有些人可能會因此變得幾乎一無所有。(本文選自第25章,陳若雲整理)
 
 
作者︰藍道‧史卓思(Randall Stross)
 
麥可‧布拉斯藍德(Michael
Blastland)
畢業於英國文學系並任職於新聞業,著作:《如何用數字唬人:用常識看穿無所不在的數字陷阱》(The Tiger
That Isn’t),教你看穿新聞裡面的那些數字陷阱。
 
大衛‧史匹格哈特爾(David
Spiegelhalter)
劍橋大學邱吉爾學院院士,公眾風險認知學程指定教授為榮的統計學家。
 
 
出版:商周出版(2013年9月)
 
書名:別說不可能
 
    
 
目錄:
 
前言
1.     開場
2.     嬰兒
3.     暴行
4.     一無所有
5.     意外
6.     接種疫苗
7.     巧合
8.     性
9.     毒品
10. 極大的風險
11. 生育
12. 博奕
13. 平均風險
14. 機會
15. 運輸
16. 極限運動
17. 生活風格
18. 健康與安全
19. 輻射
20. 太空
21. 失業
22. 犯罪
23. 手術
24. 篩選
25. 金錢
26. 結尾
27. 審判日
附註
 

延伸閱讀

西瓜不是第一名!「超解渴6食材」含水量破90% ...泌尿科醫師最推「這食物」:男生可多吃

2023-07-05

台灣生技新藥新局 ——改良型新藥(505b2)

2023-11-01

勞力士企業「標籤化」展現價值 ——宏全在包材領域經營非凡

2024-04-24

中年後什麼資產都沒有,真的很沒用?子女怨爸媽「最爽世代」竟沒買房:真的給小孩很大壓力

2022-12-20

女兒炫「無限卡」後被同事偷盜刷33萬,父親解方:以後限額100萬好了…最頂信用卡有啥服務?

2023-07-09

熱門推薦

/ HOT RECOMM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