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 00919 美元

「大穩定」時代已經結束!

「大穩定」時代已經結束!

2010-02-25 10:55

「大穩定」時代可能已經遠離我們,進入經濟成長率將大幅減緩的「新常態」,央行及政府在經濟中所能扮演的角色,將日益式微。

有關全球經濟前景的看法,目前有兩個較為人知的理論;遺憾的是,這兩個理論都不怎麼鼓舞人心。

根據第一個理論,當前我們正面臨所謂的「新常態」(new normal),也就是經濟成長率將大幅減緩的階段;過去全球經濟成長率約在三%左右。其假設前提基於過去數十年來,美國占全球需求比重甚高,且過去的成長主要是靠債務累積所帶動的;不幸的是,過去累積的債務,導致今天要以啟動去槓桿化為代價,這將使得美國需求成長低於全球的平均值,多數的歐洲國家也是如此,全球需求因而疲弱不振。

另一項理論重點,則是未來景氣循環頻率將高於過去數十年,波動性也將大增。其基於二大理由,其一,戰後至今,景氣向上時間拉長,衰退卻縮短,不過每次衰退後經濟擴張速度,卻一波慢過一波,過去成長模式已面臨改變。

 

其二,經濟有很高的比重控制在全球政府手中,政治人物與官員企圖透過財政預算和貨幣政策來微調經濟,好讓景氣循環能更久更平順;然而,政府只能從總體資訊來進行大規模調整,而這些資訊不是具有落後性,就是不完全正確。「大穩定」(great moderation)時代可能已經遠離我們,未來央行及政府在經濟中所能扮演的角色,將日益式微。景氣循環頻率加快的另一項證據,就是我們才剛煩惱衰退揮之不去,卻又立刻擔心通膨如影隨形而來。

 

如果第二個理論正確,則更為頻繁的景氣循環次數,意味著較高的股票風險溢酬,這表示股市的表現會變差。因為,若景氣變化加快及股市波動率提高,將使風險提高,投資人只願意以較低的價格投資。

 

更頻繁的景氣循環會有兩項後果,首先,衰退將會抑制通膨成長,甚至帶來通縮──可是在經濟復甦階段,政府總希望通膨能溫和成長──因此長期價格趨勢將往下走。其次,就業的復甦步調緩慢;新公司和小公司是創造就業機會的最大來源,如果未來經濟復甦時間縮短,就業機會恢復的時間也會縮短。另外,在每次景氣循環期間不確定的狀況下,新設公司家數會更少,結構性失業會上升。失業會導致消費緊縮,也就是說,需求將呈現結構性下滑,至少那些飽受債務危機衝擊的國家將會如此。

 

當然,以上是以西方國家為主體的觀點,在西方經濟展望較為悲觀下,中國和印度的崛起,相當有助於台灣的經濟表現,俄羅斯和巴西也可能會有幫助。然而,即使這樣,我們或許也僅能減緩景氣加速循環下的衝擊,不可能完全屏除。此外,在中、印經濟對台灣產生正面效益之前,我們仍得面對前幾年經濟全面衰退的困境。

延伸閱讀

黃仁勳率台廠戰隊催出最強GB200!陸行之提「關鍵數字」:這事若成真,英特爾、超微就免玩了

2024-03-19

0056、00878、00919…這檔ETF「息利雙收」!存股達人點3大優勢:一次就領20萬股息

2024-06-04

賣股票砍到自己、買股票又先被吃豆腐,高股息ETF未來報酬率還能這麼好?

2024-06-06

微軟成AI 5市值新龍頭!蘋果有機會翻身?謝金河提醒「小心黃仁勳」:浪潮下台灣會產生蛻變

2024-03-22

GTC大會》機械公敵成真?輝達秀人形機器人「能觀察行為、模仿任務…」黃仁勳:容易與現實世界互動

2024-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