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美國連出強勁數據,擊穿華爾街信心!通膨與利率終極水準到哪?陶冬:在角力中,聯準會贏了

美國連出強勁數據,擊穿華爾街信心!通膨與利率終極水準到哪?陶冬:在角力中,聯準會贏了

2023-02-19 14:47

數據風暴,擊穿了華爾街交易員的信心,掀起重新評估聯準會利率週期的浪潮。

 

上周美國通膨數據和零售數據都比市場預計的更強勁,加上之前超高的非農就業人數,資金被迫調整自己對聯邦利率終極水準的評估,今年內降息的呼聲明顯減弱。

 

幾個星期前甚囂塵上的非通膨(disinflation)交易的熱度也大不如前,美債大幅調整,對聯準會政策特別敏感的兩年期國債利率,升至去年11 月初以來的最高水準,美股也同步走低,歐洲股市表現相對亮麗。

 

美國公司債收益率低過聯邦基金利率,這是30年來第一次。聯準會升息週期可能延長,美元指數上揚,美元走高、庫存增加,石油價格連日下挫;岸田政府提名植田和男接任央行行長,日圓重回貶值軌跡。 

 

美國1月份CPI同比上漲6.4%,核心通膨上漲5.6%,通膨數據好過上個月,但是下降速度低過分析員的預測。分解開通膨數據看,能源通膨明顯回落,產品通膨已經完全消失了,食品通膨在升溫,推高通膨最大因素是服務業通膨。 

 

美國目前一半的通膨源頭已消失

 

目前一半的通膨源頭已經消失,所以美國通膨會繼續回落,食品通膨還在上漲,不過貨幣政策對它未必有抑制作用。現在通膨主要來自服務業,源頭一個是工資上漲,一個是租金上漲,就業市場過熱不解決,美國的服務業通膨下不來,租金一旦簽約要兩三年之後才改簽,對CPI時間滯後。 

 

不僅是通膨數據,一月份的零售數據、PPI和就業數據也有類似表現,說明經濟過熱還沒有得到徹底解決,通膨壓力仍然很高。

 

聯準會治理通膨的工作進入了深水區,通過升息來實施需求遏制需要時間,甚至短期內效果不佳,這就應了聯準會所言,治理過程遠未結束,接下來的利率政策將取決於數據走向。 

 

在高利率水準停留更久,對美國經濟帶來更大傷害

 

上周的經濟數據,令市場感受到對通膨和利率錯誤定價的風險,資金逃離風險資產,去槓桿、去風險權重。

 

面對一系列不合預期的數據,市場迅速修訂對終極利率水準和降息時機的判斷,利率期貨的定價大幅向聯準會所表達的立場靠攏。

 

今年以來火爆的主流交易是「非通膨」,也就是通膨逐步受控,經濟不至於進入衰退,軟著陸的可能性很高,這個交易被越來越多的交易員放棄,起碼是暫時放棄。

 

目前的形勢很清楚,儘管通貨膨脹在下降,但是下降幅度不符合樂觀的預想, 如果聯準會升息更多、在高利率水準停留更久,無可避免地會對美國經濟帶來更大的傷害。

 

期貨市場價格顯示,市場認為聯準會5月還會升息25點(1碼,0.25%),目前市場的終極利率預期是5.25%,之前則不到5%,現在市場預期下半年降息一次的可能性不到50%,之前預期降息2次,聯準會12月點陣圖的預測是5-5.25%,可以說在這場角力中,聯準會贏了。 

 

美5月再升息1碼的機率接近9成

 

3月升息1碼後,筆者相信5月再升息1碼的可能接近9成,但仍然不是必然的,取決於未來幾個月的通膨和就業數據。

 

中性利率水準已經達到,聯準會沒有了既定目標,現在是根據最新數據作微調,而數據起伏會牽扯市場的心。筆者認為接下來的通膨回落會很慢,而經濟的韌性在下半年未必像想像的那麼強,在疫情支票花費完之後和房地產價格下跌之後,消費熱退潮是可以預見的。 

 

話題轉到中國經濟,中國的貨幣信用環境在2023年初得到繼續的改善,在1月份社會總融資同比較上期減少了大約2000億元人民幣,主要是受到政府債發行放慢、表外融資減慢的拖累,但這兩項放緩應該都是暫時性的。

 

1月企業中長期信貸同比多增約1.4億元人民幣,反映基建及設備更新相關融資需求大幅上升,企業端長期信貸改善是最近數據的亮點,也預示著以政府公共開支為主導的投資浪潮蓄勢待發。

 

中國出現2個不常見現象:提前還房貸、瘋搶大額存單

 

居民端的貸款和存款數位則有問題。新增居民貸款增加2500億元人民幣,同比少增長了接近6000億元人民幣,這個受到疫情和農曆新年較早的衝擊,最令人矚目的是,居民中長期貸款增加2200億元人民幣,同比少增加了接近6000億元人民幣,連續9個月減速。 

 

近來愈發嚴重的居民超額儲蓄,沒有見到任何的放緩跡象。中國經濟大約沉澱下8兆元人民幣左右的超額儲蓄。所謂超額儲蓄,就是高出過去正常水平的儲蓄部分。 根據筆者匡算,8兆元人民幣中,大概有4兆元人民幣來自消費的下降,3兆元人民幣來自房地產市場交投淡靜,1兆元人民幣來自理財產品的贖回。

 

中國出現了兩個不常見的現象,第一個是排隊提前還房貸,第二個是瘋搶大額存單,這兩個的背後,都是同一個原因:信心不足,這兩個的未來,可能是同一個結果:資產負債表萎縮。

 

中國經濟何去何從?取決於消費能否反轉

 

過去20年中國經濟的繁榮是建立在高漲的消費信心基礎上的,有了信心才敢借貸,才敢消費,然後帶起企業信心和投資。

 

中國經濟何去何從,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消費能不能反轉,而這個需要強有力的政策支援。

 

本周有3個看點,首先,美國1月PCE數據,預計核心PCE環比增加0.5%,打破連續3個月的下降趨勢。其次是日本1月份CPI,扣除食品後的核心CPI可能達到4.3%的新高,最後是FOMC二月份會議紀要。 

 

本周記闡述作者對經濟、政策與市場的理解、認識,為個人觀點,並非投資建議或勸誘

延伸閱讀

植田和男將掌日銀,對市場是驚喜還是驚嚇?陶冬:一顆大雷準備炸響匯市,「沒有犯錯的空間」

2023-02-13

美就業市場火熱打亂部署,聯準會降通膨破功?陶冬:2023年看不到降息,是否續升息關注兩件事

2023-02-05

投資情緒變得超樂觀,是表象還是真樂觀?陶冬:資金吸出美元區,歐股看好、港A股尤其受惠

2023-01-29

力鵬大火「停工3到5天」 揮發性有機物飄散...公司緊急聲明、張善政點名2地區:必關門窗戴口罩

2024-02-22

新北1歲嬰口罩窒息判腦死,心臟器捐遺愛人間…爸媽緊抱孩子告別「讓他充滿愛離開」

2024-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