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鋼鐵股 富邦金 開發金 鴻海 升息

李克強68年人生謝幕》紐約時報:和習近平共事10年,他過得很不快樂「權力被剝奪太過徹底」

李克強68年人生謝幕》紐約時報:和習近平共事10年,他過得很不快樂「權力被剝奪太過徹底」

《紐約時報》授權

國際總經

shutterstock

2023-10-27 14:00

<編按>《今周刊》為您精選《紐約時報》最具價值的全球時事,人文、財經、科技、進步的新聞報導,給您最快速、最前瞻的國際視野。

 

中國官方宣布,前總理李克強於週五凌晨因心臟病發去世,一位與習近平共事10年的領導人的人生以這樣一種突然的方式終止。任職期間,他採取了較為溫和的姿態,但似乎從未直接挑戰習近平的強硬政策。

 

據中國國家電視台報導,68歲的李克強在上海突發心臟病,「經全力搶救無效。」

 

李克強曾一度被認為可能成為中國共產黨最高領導人。但最後,習近平取代了這一位置,李克強於2013年出任領導政府內閣的總理一職。在此後的十年時間裡,他是中國政府各部委的領導人,但手裡的權力似乎比前任總理都要小,政策由習近平主導。

 

擁有經濟學博士學位的李克強是受過高等教育的一代中國領導人中的佼佼者,隨著毛澤東一代的政壇影響力消退,他們在上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迅速崛起。

 

但在過去十年間,隨著習近平集大權於一身,提拔與他相識多年的一些忠於共產黨的親信,李克強和他那一代的許多人基本失勢。

 

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中國派系政治專家史宗瀚(Victor Shih)表示,在習近平成為最高領導人之前,「像李克強這樣的官員往往政績突出,並在繼續推進黨的制度化」。但他說李克強和許多其他技術官僚「在總以殘酷無情為特點的精英政治中並不是那麼遊刃有餘」。
 

▲2020年,電視螢幕中的李克強。在習近平手下,他的權力比前任總理都更小。 LAM YIK FEI FOR THE NEW YORK TIMES

 

李克強傾向自由派 曾被視為胡錦濤潛在接班人

 

李克強出生於中國東部的安徽省,在北京大學學習法律和經濟,當時他與自由派學生往來,這些人後來都投身於1989年的民主運動之中。但李克強選擇了另一條路,在共青團的系統裡步步高升。

 

他後來擔任了省級領導,並被視為胡錦濤的潛在接班人,後者也是在共青團裡晉陞的國家領導人。但最後,習近平在2012年成為最高領導人,李克強則在他的權威下工作。

 

作為總理,他主張減少政府的繁文縟節和對私營經濟的干預。但習近平是重大決策的主導者。

 

過去十年,習近平在更廣泛的政策議題上將李克強排擠到了一邊。習近平設立了一系列黨的委員會來負責國家安全、經濟和金融政策的制定,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以往政府各部門的決策職能,後者都以李克強為直接上級。

 

李克強在過去十年「一定過得很不如意也很不快樂,」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另一位中國政治問題專家巴里·諾頓表示。「他的權力和影響力都被習近平剝奪得太過徹底,我認為他的去世不會對中國政治局勢產生太大影響。」

 

中共如何悼念李克強 具政治敏感性

 

中國網民在微博上表達了對李克強逝世消息的震驚。

 

「(他)永遠在我們心中,」一位用戶評論道。「太震驚了,」中共報紙《環球時報》的前任總編胡錫進寫道。「深切哀悼。」

 

曾做過調查記者的律師石扉客表示,有些人——比如他自己——會銘記李克強的自由主義傾向和他對市場改革的倡導。

 

「他未必是個強悍有力的政治家,也不是一個擅長公共表達的人,」石扉客在社群媒體平台微信的一篇帖子中寫道。「但在我的印象中,他幾乎所有公開表達總是和民主法治、市場經濟、簡政放權等關鍵詞緊密聯繫在一起。」

 

「願這位和時代方向一致的老人安息!」他寫道。

 

中國領導人的去世總被認為具有政治敏感性,可能製造動盪局面,這也引發了關於習近平和中共將如何悼念李克強的疑問。

 

過去一年,當局一見到有異議的苗頭就會迅速鎮壓,尤其因為此時正值中國面臨經濟挑戰、住房危機和青年失業率高企。去年年底,中國多座城市的居民和學生舉行了反對新冠封控的抗議活動,成為數十年來中共統治受到的最大挑戰,也是對習近平權威不同尋常的反抗。

 

對一些中國人來說,李克強週五逝世的消息有些類似胡耀邦在1989年的去世,這位相對傾向於自由主義的前中共領導人在一次黨內會議上心臟病發作,他的逝世在民間掀起了哀悼浪潮,最終演變成天安門民主抗議活動。

 

但作為中國數十年來最具權勢的領導人,習近平一直嚴格控制著社群媒體、大學乃至整個社會。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的研究員唐志學(Joseph Torigian)表示,李克強並不像胡耀邦在上世紀80年代那樣被視為變革性的人物。

 

唐志學還表示,儘管如此,習近平應該仍然希望謹慎處理悼念事宜,包括官方訃告和黨對李克強地位的評價。

 

「我確信這將引發外界的疑問,即李克強的死是否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於他所受到的待遇,或國家目前的方向讓他感到沮喪和抑鬱,」唐志學說。

 

「總體而言,中國正處於一個萎靡的狀態,就像1989年一樣,而此事又如此突然,」他說。但他也表示:「領導層必將密切關注會不會有人以此為契機給他們製造麻煩。」

 

作者簡介

儲百亮(Chris Buckley)是《紐約時報》首席中國記者。他成長於澳洲雪梨,在過去30年中的大部分時間內居住在中國。在2012年加入《紐約時報》之前,他是路透社的一名記者。 

Keith Bradsher是《紐約時報》北京分社社長,此前曾任上海分社社長、香港分社社長、底特律分社社長,以及華盛頓記者。他在新冠疫情期間常駐中國進行報導。 

Claire Fu、Amy Chang Chien、袁莉對本文有報導貢獻。

 

翻譯:紐約時報中文網

 

註:全文獲《紐約時報》授權,By Chris Buckley、Keith Bradsher© 2023 The New York Times

 

延伸閱讀

李克強心臟病驟逝合理嗎?醫解析「這級別領導人猝死很不容易」修理二把手歷代相傳,毛澤東也曾這樣做

2023-10-27

68歲李克強突發心臟病病逝!過往屢傳和習近平內鬥,卸任國務院總理、退出權力核心才7個月…

2023-10-27

朱芯儀挺過18次化療、右乳全割將重建…回首灰暗「上廁所整缸血、指甲龜裂痛翻:撐下來就一定能過去

2023-06-11

從乳癌篩檢到手術確診,她6次跑醫院卻不敢多叫丈夫兒子陪診...別陷親人於不義!「愛人」其實也要教

2023-06-11

抗癌期間卻是出社會後休息最長的時間...朱芯儀:罹癌後才發現,我們這些癌症病友有2共同特徵

2023-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