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鋼鐵股 富邦金 開發金 鴻海 升息

巴菲特回憶第一次見蒙格「他笑到在地上打滾」:世界上像我們這樣的人可不多,我最好跟著他混

巴菲特回憶第一次見蒙格「他笑到在地上打滾」:世界上像我們這樣的人可不多,我最好跟著他混

2023-11-29 16:20

2023/11/29編按:波克夏海瑟威(Berkshire Hathaway)副董事長查理蒙格(Charlie Munger)於美東時間週二(11/28)清晨於加州洛杉磯醫院安詳過世,享耆壽99歲,他原本將在明年1/1慶祝100歲生日。

「股神」巴菲特在聲明中表示:「沒有查理的靈感、智慧和參與,波克夏不可能達到今天的地位。」

 

蒙格比巴菲特大6歲,童年曾先後在同一間雜貨店打工

 

蒙格和巴菲特年齡相差6歲,都是土生土長的奧馬哈人,他們在內布拉斯加州的家族根源,可以回溯到好幾代之前。

 

這兩人年少時都在巴菲特祖父的雜貨店打工,雖然在同一個城市,經歷差不多的童年,可是直到1959 年,這兩顆金融巨星才在一場餐宴上初遇。

 

當時奧馬哈還是個小城市,熟識雙方的人都納悶,他們怎麼到現在才有緣相識。

 

遇上巴菲特,兩人一拍即合

 

那場晚宴是兩人共同的朋友所主辦,29 歲的巴菲特和36 歲的蒙格在席間相處極為融洽,也都非常健談。

 

巴菲特記得:「蒙格講了笑話,然後自己笑得在地上打滾。大家都知道我也是那個德行,所以我決定了,世界上像我們這樣的人可不多,我最好跟著他混。」

 

他們的聰明才智並駕齊驅,為這段持續60餘年的友誼奠定基礎。由於才能相當,終究使他們對投資的想法越趨接近。

 

儘管蒙格在兩人之間變得像是老愛唱反調的角色,每每盤詰巴菲特的點子,可是兩個人都說,在長達60年的合作期間,他們從來沒有真正吵過架。

 

巴菲特曾經開玩笑說:「當我們意見不合時,查理往往會用這句話劃下句點:『華倫,你再想一想,你一定會同意我的看法,因為你很聰明,而我是對的。』

 

與巴菲特60年情誼:蒙格拓展了我的眼界

 

 

蒙格的盤問經常促使巴菲特在一頭栽進去投資之前,會再多深究一些投資案的細節。這種方式有個很大的好處,就是幫助發掘行為偏誤,這種偏差可能不知不覺的潛入人心,影響投資決策。誠如巴菲特所言,「蒙格拓展了我的眼界。」 

 

雖然和巴菲特搭檔極其成功,但蒙格對於自己在兩人合作中的貢獻多寡,還是保持謙虛的態度。他回憶說:「因為在葛拉漢手下工作,華倫的腦筋有一點轉不過來,但是賺了很多錢。要改變曾經很管用的做法是很困難的。如果蒙格不存在,巴菲特的績效還是會和現在差不多。」

 

1978 年,蒙格全職加入巴菲特的行列,被任命為波克夏公司副董事長,這個職位至今不變。蒙格每年從波克夏公司支領10 萬美元薪水,30 年來沒有調整過。

 

從1959 年在奧馬哈的晚宴上初識以來,巴菲特與蒙格的合夥關係在時間的考驗下屹立不搖,他們擁有共通的幽默感,和充滿智慧的好奇心;這兩人堪稱典範,證明任何創業的成功關鍵,就是找到正確的合夥人。 

 

在波克夏的公司年會上,股東們可以親眼見識到這兩位互槓取樂,蒙格張口就是幽默的評語,而巴菲特會講一些睿智的話。

 

2022 年,蒙格的身家價值24 億美元,他大部分的財富來自於擁有15,181 股波克夏公司的A 股股票,相當於公司1.4%的股份。

 

有人問蒙格,為什麼巴菲特的財產比他多那麼多,蒙格用他一貫實事求是的風格回答:「他起步得早,可能比我更聰明一點,工作也比較勤奮。原因並不多。那為什麼愛因斯坦比我窮呢?」

 

蒙格看投資:找到幾家好公司,坐著等獲利

 

蒙格和巴菲特都批評那種強調分散投資組合的投資哲學,他們自己的做法反其道而行,大部分資金都集中在少數幾家經營良好的公司,而非根據一時的風潮,企圖預測未來。

 

蒙格是這麼解釋的:「人們總是渴望別人告訴他們未來的事,很久以前,國王會僱用人判讀羊內臟,藉此占卜,自古以來,假裝勘破天機的人就是有生意可做。現代人聽股市預言家的說詞,就如同當年國王僱人看羊內臟占卜一樣瘋狂。」

 

波克夏的座右銘可能是「慢而穩」,不過蒙格的說法有趣得多:「呃,一般來說,我認為專業投資人必須接受,在不同的條件下,投資績效會不如他們過去習以為常的水準,就好比人老了之後,對性生活的期望就不能像二十啷噹歲那樣。」

 

如果巴菲特覺得波克夏的股票被低估了,就會授權回購自家公司的股票。蒙格指出:「當然,那麼做是應該的。如果你和三個跛足的親戚共組合夥事業,其中一個需要用錢,難道你不會用公司的錢將他的股份買過來?這麼做純粹是道義。可是我確實認為有些人做過頭了,現在有人這麼做無疑是為了抬升股價,我認為因為抬價而動用股票回購技巧是不恰當的。」

 

蒙格看經營公司:簡單就會成功

 

雖然蒙格精通數學,但他們的投資程序會避開複雜的演算和深奧的公式,蒙格說:「巴菲特和我做生意時,都不用任何高深的數學。我為生意所做的一切計算,都可以用最簡單的代數、幾何、加法、乘法算出來。我這輩子從來沒有在實務工作上使用過微積分。」

 

蒙格還說:「我想不出這一生中發生過任何因為保持簡單,反而引發不良後果的例子。依我看,波克夏累積的良好紀錄有一個重要的優勢,那就是避開了繁複的科層制度。我們試圖將權力放給才能出眾的人,放手讓他們迅速做出決策。」

 

「如今在波克夏,我們的績效都優於平均值。問題來了:為什麼會這樣?答案很簡單:我們想辦法少做事。我們從來不曾妄想只要僱一批聰明的年輕人,認為他們會比任何人都懂得罐頭湯、太空、公用事業等。我們從來沒做過那種夢。」

 

蒙格成功的關鍵——閱讀

 

蒙格認為以下一些習性是他成功的關鍵。

 

● 學習、學習、學習

 

獲取智慧是道德義務,這項命題有個必然的結果,那就是你終其一生都必須學習。這一點非常重要,缺少終身學習,你將無法有過人的成就,無法根據自己已經擁有的知識,在人生中大放異彩。

 

我發現那些異軍突起的人,他們不是最聰明的,有時候甚至不是最勤奮的,可是他們孜孜不倦的學習。每天晚上就寢時,他們都比早上起床時更睿智一點點。天哪,那真是無比的助力,尤其是前方有漫長的路要走時。

 

● 配得上自己想要的東西

 

當你企圖獲得想要的東西時,最安全的方法就是努力,讓自己配得上想要的東西。這個想法很簡單,堪稱是黃金法則。如果尚未得到,就要努力去實現目標。

  

● 當個生存者,而非受害者

 

花大把時間忿忿不平不是我的天性——其實我就算表達不滿也不讓人意外,人類本來就是這個樣子。然而我向來力求奮發圖強、適應環境,所以從不允許自己花太多時間心存不滿。

 

萬一有類似的念頭冒出來,我會趕快掐死它,我不喜歡任何一絲當被害者的感覺,那種想法有害無益。我不是受害者,我是生存者。

  

● 做個可靠的人

 

如果你這個人不可靠,就算優點再多,也會立刻兵敗如山倒。所以,做你誠心允諾過的事情,應該自動成為你行為的一部分。你應該避免拖拖拉拉,而被人認為不可靠。

 

● 勇往直前,不要停

 

我們的際遇有時一帆風順,有時卻會遭逢逆流。不過整體來說,不必費心預測潮水的走向,因為我們盤算的,是長遠的比賽。 

 

● 無論如何都不要自憐

 

自憐距離偏執只有一步之遙。……每當你發現自己開始自憐,不管原因是什麼,包括孩子罹癌不久人世,自憐都不會改善情況。

 

人生一定會碰到可怕的打擊、駭人的打擊、不公平的打擊,可是沒關係。我認為把人生中每一場災禍都當作端正行為的良機,每一次不幸都是學習的機會,你的責任不是沉溺在自憐中,而是以建設性的方法好好利用這場可怕的打擊。

 

●  善用自己獨特的才能,不和別人攀比

 

老是有年輕人跑來找我,說:「我現在從事法律事務,可是我不喜歡,寧願當個億萬富翁,我要怎樣才能如願?」

 

我就告訴他:「嗯,我跟你講個故事。有個年輕人去見莫札特,他說:莫札特,我想要開始寫交響樂。莫札特說:你今年幾歲?那傢伙說他22 歲。莫札特說你太年輕了,寫不了交響樂。那傢伙說,可是你寫交響樂時才10 歲。莫札特說,沒錯,可是我沒有到處去問別人該怎麼做。」

 

作者簡介_陶德.芬克爾博士(Todd A. Finkle)

岡薩加大學(Gonzaga University)創業學教授,已任教33年,並發表250篇以上的論文、書籍與其他出版物。

同時身為創業精神專家、巴菲特研究專家與其密友,曾6次帶領學生與教職同事前往拜訪巴菲特,請他為團隊安排一天各領域演說與課程,其中一次曾登上《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頭版。

 

本文摘自大是文化《哥倫比亞商學院經典案例,巴菲特:家族友人兼創業學教授帶162位學生6次親訪,不只股票,很多事連《雪球》都沒提到。

延伸閱讀

巴菲特60年合夥人,回顧99歲查理蒙格傳奇一生:含金湯匙出生卻家道中落,差點變氣象專家,人生與投資的智慧箴言

2023-11-29

99歲股神戰友蒙格過世⋯巴菲特:沒有他就沒今天的波克夏!曾給年輕人建議:致富,成功1次就夠了

2023-11-29

蒙格為何羨慕巴菲特的「寶箱」?

2023-11-29

「股神搭擋」蒙格捐2億「插手」設計宿舍 慘遭轟「像監獄」!他回擊:我品味跟你們不同

2021-11-07

除了蒙格,40年前波克夏還有第3名夥伴...巴菲特嘆:他跟我們一樣聰明,做錯一件事,錯失億萬財富

2021-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