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全球瞭望》新加坡不再是李氏天下!新總理得跨過這2大挑戰…俄羅斯為何是中國鐵桿兄弟大剖析

全球瞭望》新加坡不再是李氏天下!新總理得跨過這2大挑戰…俄羅斯為何是中國鐵桿兄弟大剖析

鍾雲闊

國際總經

Shutterstock

2024-05-12 15:11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將於15日交棒,正式把領導棒子交給第四代接班人黃循財,新總理當晚8時將在總統府宣誓就職。

整體而言,專家認為,黃循財接班後,將面臨兩大挑戰:人民行動黨的支持率逐步下滑,以及新加坡如何在美中兩大國之間找到平衡點。

 

新加坡權力交接後,黃循財將帶領人民行動黨投入2025 年 11 月前登場的國會大選,這將是他上任後與長期執政的人民行動黨面臨的最大挑戰。

 

依照新加坡的政治制度,總理必須是國會議員,並由國會多數黨領袖擔任。新加坡自1965年獨立建國以來,一直由人民行動黨執政,而李顯龍是第三代領導人。

 

新加坡開國至今,一直是李家天下。星國建國總理為李光耀(李顯龍父親),自星國1959年脫離殖民宗主國英國自治起,他便擔任總理,直到1990年才卸任,把棒子交給時任副總理的吳作棟。

 

吳作棟雖曾擔任總理,但當時李顯龍已經進入政府工作,眾人都知道吳作棟僅是過渡,李家儲君已預備接班。最後李顯龍在2004年接下總理大位。

 

不過,無論是李顯龍的兒子李鴻毅,抑或胞弟李顯揚的子女,都對政治不感興趣,這代表新加坡終於可以擺脫李家王朝的惡評。

 

但長期執政的人民行動黨大挑戰才開始,數據顯示,在最近的選舉中,多元化、受過高等教育的選民,對人民行動黨的支持率慢慢下降。年輕選民比以往更加擔心生活成本上升的問題,也有人要求更多的個人自由。這些問題讓主要反對黨在過去三次選舉中有所斬獲—從 2006 年的兩個席次增至2020年的10個席次。

 

新加坡拉惹勒南國際關係學院(RSIS)資深研究員Alan Chong表示,雖然黃循財的形象更符合年輕選民的口味,「但如果你看看過去20年的投票情況,就會發現人民行動黨支持率逐漸下降的趨勢,我認為這種情況不會消失」。

 

此外,美國智庫外交關係協會(CFR)資深研究員Joshua Kurlantzick認為,新加坡想跟中國維持經濟關係,國安勝卻想依賴美國,如今新加坡想在兩大國間尋求平衡點的難度比以前更高了。

 

《Asia Times》直言,雖然新加坡力求平衡,但樟宜海軍基地為美軍航空母艦提供後勤補給,一旦美中兩國為台灣起衝突,新加坡可能會淪為攻擊目標。

 

新加坡民眾顯然也比以前更加憂心中國的政經影響力。新加坡智庫尤索夫伊薩東南亞研究所在4月初公布的調查結果顯示,73.6%新加坡受訪者擔憂中國在東南亞的政治與戰略影響力日漸加深,比率高於去年的69.6%,另有63.2%新加坡受訪者擔心中國的經濟影響力,比重也高於去年的61.9%。

 

普丁連任後首站要訪中  中俄對彼此有多重要?

 

俄羅斯總統普丁今年3月成功連任後,就不斷傳出將在5月訪問中國的消息。據《彭博》披露,普丁7日宣示就職後,預定15日至16日訪中,拜會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這是他連任後出訪首站,凸顯了中俄關係的重要性。

 

烏克蘭與俄羅斯已經鏖戰800多天,在西方國家譴責中國支持俄羅斯之際,美國智庫亞洲協會政策研究院(ASPI)資深研究員Philipp Ivanov說明了俄羅斯對中國有多重要。

 

首先,俄羅斯是中國主要的能源、農業、國防技術合作夥伴。除了俄羅斯成為中國最大原油供應國,相較於2022年烏克蘭戰爭爆發前,俄羅斯在國防工業方面對中國的態度更加開放,包括提供以前禁止提供給中國的技術。

 

其次,眼下中國經濟面臨重大內部阻力,產能過剩,美國政府又不斷提高貿易和科技方面的限制,俄羅斯成為中國貨品和服務的龐大市場,去年中俄進出口額就激增26%至2,400億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俄羅斯已經成為中國汽車製造商的最大出口目的地,中國車廠急於填補西方品牌留下來的缺口,去年銷往俄羅斯的中國品牌汽車就超過90萬輛,墨西哥的陸製汽車進口量是第二名,但數量只有41.5萬輛。

 

第三,俄羅斯已經成為北京研究經濟韌性的樣板,中國不光觀察俄軍在戰場上的表現,也分析俄羅斯對西方制裁的經濟和貨幣政策反應。

 

在俄羅斯,中國也在測試其貨幣體系的可行性和限制。 隨著莫斯科尋求去美元化,2023年莫斯科證券交易所所有外幣交易中,人民幣就佔了42%,是2022年的三倍以上,美元的比率則從63%驟降至39%。

    

美國4月CPI出爐 經濟學家估核心CPI降至3.6%

 

美國勞工部將在15日公布4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經濟學家預估,與去年同期相比,CPI將從3.5%降至3.4%,核心CPI將從3.8%降至3.6%。

 

由於美國經濟韌性和通膨頑固程度均超出預期,市場對美國聯準會(Fed)今年降息次數的押注不斷受到打壓,一些悲觀者開始懷疑今年央行官員可能不會降息,甚至不排除繼續升息的可能性。

 

《彭博》專欄作家Jonathan Levin認為,由於1~3月通膨數據都不好看,因此Fed至少要等到通膨數據連續三個月好轉之後,才可能開始降息,這也意味著除非發生重大事件導致經濟衰退,否則央行官員最快也要到7月才會降息。

 

Ellen Zentner、Sam Coffin、Diego Anzoategui等摩根士丹利經濟學家也在報告中指出,今年來通膨缺乏進展,Fed官員需要更多時間才能確定通膨朝2%目標回落。因此,他們把原本是7月時、Fed首次調降利率的時間點推遲到9月。

延伸閱讀

從新聞記者到挖掘諾貝爾經濟學獎大黑馬 莊瑞琳如何用「書籍」翻動世界?

2019-11-21

金曲34》第一對他已不再重要...一窺天王周杰倫背後的柔軟面:學會接受失敗是我最大轉變!

2023-06-26

給40歲以下年輕人:一定要存到40萬!用「這個方法」理財,戶頭永遠有錢

2019-09-24

專訪宋慧喬:我的個性七分強,三分柔...要愛就要深愛,不是我的不強求

2019-06-27

「我們遇到的不正常是警察日常」 《一線三》寫警察故事:恐怖的不是鬼,是人

2019-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