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行情殺的有點凶,是不是變成空頭了?」「不會吧,應該是這兩年漲很多,難免修正一下…。」
近來,股市忽而大跌,忽而強彈,主要因速包括美國川普總統的關稅政策到快速成長的AI產業都突增變數,國際政經環境因而烏雲密佈,外資連續幾天在台股每日賣超數百億元,投資者對未來行情看法疑慮漸生。
本波台股牛市如果從2022年10月加權指數12629點起算,至今已持續兩年多,最高曾在2024年7月衝到24416點,漲幅高達93.33%,漲多回檔應是合理之事,然而,如果這波下跌是空頭(熊市),衝擊就非同小可。
根據華爾街定義,「空頭」的定義是自高檔下跌20%或更多,也就是台股如果轉為空頭,加權指數最少會跌到24,416*0.8=19,532點,屆時將哀鴻遍野,比較起來,這幾天的震盪只是小菜一碟。
因此,現階段的投資重點不是找明牌,而是判斷未來行情到底會不會落入空方控盤,以下從兩個角度來分析:
角度一:景氣高檔震盪,基本面維持熱絡
股市是經濟的櫥窗,盤勢翻轉的根本原因在於景氣興衰或資金鬆緊,此方面變化可以總經數據追蹤之,以下舉國發會公布的景氣對策燈號(分數)來說明。
景氣對策燈號分為5種——紅燈,38分以上景氣過熱;黃紅燈,32~37分景氣微熱;綠燈,23~31分景氣穩定;黃藍燈,18~22分景氣欠佳;藍燈,17分以下景氣衰退,可顯示景氣概況,作為預測工具。
附圖一,為台股月K線圖和景氣對策燈號比較,可以看出,如藍色線,當景氣下滑時,股市也走低,如紅色線,當景氣走揚時,股市也走高,而目前(最右邊)的景氣對策燈號(分數)一度下滑但又轉向上,屬於高檔震盪並未反轉向下。
角度二:技術面尚未出現翻空警訊
股市走勢常常領先總經發展,其原因可能在於預期心理或數據調查後須花時間整理統計後公布,因此,觀察並分析指數的價格、量能、時間等因素變化,亦是分辨多空的重要參考資料。
技術分析中,季線代表中期趨勢,年線代表長期趨勢;均線向上視為走多,向下視為走空;格蘭碧八大法則中,短周期的移動平均線由上向下穿越下滑中較長周期移動平均線稱為死亡交叉,為趨勢翻空的訊號。
附圖二,為台股月K線和成交量圖,綠色圈圈標示出2007年以來多次出現「跌破年線且年線下彎」和「季線與年線死亡交叉」的兩大空方警訊後,台股都進入空頭走勢,所幸,目前(最右邊)尚未符合上述情況。
當然,經濟環境與時俱進,股市的趨勢也可能改變,持續檢視相關數據有無新變化,例如:景氣對策燈號(或其他總經數據)由高檔一路走低;或著加權指數跌破年線、或季線向下穿越年線,都是牛熊變色的先兆。
另外,也可以用其他如景氣領先指標、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等同總經數據,或著技術面的持續破底、月KD、MACD等更多指標加以分析,看是否有其他可能性。
除了大盤 個股還需要分析產業動向
特別提醒的是,本文是從「台灣加權指數」的角度來討論,讀者如果持股以個股為主,或著是主題型ETF、基金等,其報酬率表現可能會和大盤不一致。
附圖三為台灣加權指數和台塑股價自2023年11月1日以來的比較圖,可以明顯看出台股自圖左方一路走高,由15978點漲到24416點後進入震盪整理;台塑則是跌多漲少,破底再破底,和創新高的指數完全沒有相關。
事實上,2022年開始的多頭行情,主軸是「人工智慧AI」,其他不少族群並未受惠,不少傳產股如塑化、鋼鐵甚至於是電子股都有類似表現,主要是產業供需因素,研判為求完整,除了大盤,也要分析產業動向。
綜合上述從景氣對策燈號、長期均線、死亡交叉等角度觀察,現階段的股市跌勢可先當作漲多的修正,無須過度憂慮,惟未來變數仍多,保持警覺,定期檢視,控制風險設定停利(損)並嚴格執行,仍是長期贏家的不二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