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周刊1478)
川普關稅大刀重整國際經貿秩序,但擁有豐富經貿談判經驗的鄧振中並不悲觀。
在談判桌上,台灣還可以釋出更多善意,而現在,更可能是台灣企業轉型的契機。
雖然卸下台灣「經貿談判總談判代表」的重擔已經快要一年,今年七十三歲的鄧振中,卻還是密切追蹤著川普政府的關稅政策進度,每天閱讀多家國際媒體報導,再搭配川普「真實社群」(Truth Social)上的貼文,「總要確認看到的是不是假訊息。」他笑著說。
採訪前不到十二小時,川普才剛宣布高額關稅暫緩實施九十天,在寬限期內,美國對全球各國的進口產品,僅一律徵收一○%對等關稅;唯獨對中國關稅進一步上調至一二五%(加上川普上任後即因芬太尼藥物問題而課徵的二○%,合計達一四五%)。
暫緩徵收高額關稅,讓包括台灣在內的全球各國都鬆了口氣;但談判老將鄧振中表情嚴肅地提醒政府與業者,千萬不能掉以輕心,「川普不受任何既有規範約束,可能還想建立一套全新的制度。」他說。
果然,不過一個周末,先是傳出美國商務部將豁免電子產品關稅,但不久後川普本人又在社群上推翻這項傳言,並預告將說明晶片稅方案....,期間台美雙方雖已進行視訊會議,但沒人搞得清楚川普葫蘆裡究竟是賣什麼藥。
儘管風向幾乎每日一變,但鄧振中密切觀察近期川普政策,再對照自己與第一任川普政府團隊談判的經驗,梳理出幾項川普長期不變的核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