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 00919 美元

駐星代表童振源看新加坡吸才的成功範例,Sea與Grab如何從外來創業家,變身巨頭企業

駐星代表童振源看新加坡吸才的成功範例,Sea與Grab如何從外來創業家,變身巨頭企業

童振源

國際總經

shutterstock

2025-06-03 13:49

新加坡一直致力於成為亞洲創新與科技的樞紐。透過獎學金制度、營商環境優勢與包容開放的移民政策,這座城市國家吸引並孕育了無數來自世界各地的優秀人才。

Sea與Grab,這兩家東南亞科技巨擘的崛起,正是最具代表性的成功範例。

 

Sea:中國創業家的新加坡築夢記

 

根據2024年《福布斯》新加坡富豪榜,Sea Group創辦人李小冬與葉剛分別以50億與28億美元的身家,名列新加坡第12與13位。

 

從2009年白手起家,到2025年成為市值逾777億美元的跨國科技企業,他們的故事令人矚目。

 

李小冬來自天津,於中國上海交通大學取得學位後赴美就讀史丹佛MBA。在那裡,他結識了後來成為妻子的馬麗倩——一位在15歲時便獲得新加坡「吸收外國人才獎學金」來星留學的菁英。

 

畢業後,李小冬追隨馬麗倩來到新加坡,從租屋一角起步,逐步開創自己的事業。

 

葉剛則在15歲獲獎學金來新加坡唸中學,畢業後赴卡內基美隆大學攻讀電腦科學,返新後與李小冬共同創業,創立Garena,後轉型為多元平台的Sea Group。

 

旗下三大核心業務包括線上遊戲(Garena)、電子商務(Shopee)與數位金融(SeaMoney)。2017年,Sea成功在紐約證交所上市,成為新加坡科技產業的代表企業。

 

2023年,Sea營收達131億美元,員工超過6萬人。Shopee平台在2024年4月創下東南亞最高月瀏覽量(5.6億次),大幅領先對手Lazada。

 

這不僅證明其產品力與市場影響力,也顯示出新加坡企業在區域數位經濟中的領導地位。

 

李小冬與葉剛的成功,突顯新加坡的長期人才策略。值得一提的是,Sea於2021年捐贈5,000萬新幣給新加坡國立大學,用於推動AI與數據科學領域的研究,回饋社會,展現企業的責任感與本地認同。

 

Grab:從馬來西亞起步,在新加坡壯大

 

與Sea相似,Grab的成功也離不開新加坡開放的創業與資本環境。

 

Grab由馬來西亞人陳炳耀與陳慧玲於2012年創辦,初期僅是一個名為“MyTeksi”的叫車服務App。

 

由於馬國創業資源不足,Grab於2014年果斷將總部遷至新加坡,展開新一輪快速擴張。

 

新加坡提供了良好的創業生態:政府資助、法規健全、風險投資豐沛。Grab在遷址後即獲得來自軟銀、豐田、滴滴出行等國際資本青睞。僅2014年一輪融資即達2.5億美元,正式躋身獨角獸行列。

 

Grab從最初的交通服務,迅速擴展至外送(GrabFood)、行動支付(GrabPay)、數位金融(GrabFin)等,成為「東南亞超級應用程式」(Super App)的典範。

 

2020年,Grab與新電信(Singtel)合作取得新加坡數位銀行牌照,推進東南亞的普惠金融發展。

 

2021年,Grab以新加坡公司身份透過SPAC在美國上市,估值達400億美元。此舉不僅彰顯Grab的國際化野心,也再次鞏固新加坡作為全球資金與創業流通中心的地位。

 

截至2025年初,Grab市值約為187億美元,2024年營收達28億,員工數約12,000人。除了創造就業,更推動本地金融科技創新、促進數位經濟轉型。

 

值得注意的是,Grab創辦人之一陳炳耀也於2016年正式入籍新加坡,這象徵新加坡不僅吸引企業,也讓創辦人選擇在此落地生根、長期發展。

 

新加坡按市值排名的最大公司

圖片來源:童振源臉書

 

新加坡的全球人才戰略驗證

 

從Sea到Grab,這兩家企業背後都有新加坡的深遠人才佈局。政府提供中學獎學金、國外深造機會、企業營運便利條件,這些制度設計讓具潛力的人才能夠留在本地成長、創業與壯大。

 

李小冬與葉剛、陳炳耀與陳慧玲的故事,不僅展現了創業者的毅力與遠見,更是新加坡人才政策與創業戰略成功的具體印證。

 

他們從外來移民變成本地公民,從創業青年變成帶動國家經濟的核心力量,證明新加坡模式的強大生命力與前瞻眼光。

 

作者簡介_童振源

中華民國國際政治經濟學學者,現任駐新加坡代表,曾任僑委會委員長、駐泰國代表、國安會諮委、行政院發言人、行政院陸委會副主委、國立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教授、政大預測市場研究中心主任、遠景基金會中國經濟分析計畫主持人。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原文出處

 

新加坡外來人才的成功範例:Sea與Grab 新加坡一直致力於成為亞洲創新與科技的樞紐。透過獎學金制度、營商環境優勢與包容開放的移民政策,這座城市國家吸引並孕育了無數來自世界各地的優秀人才。Sea與Grab,這兩家東南亞科技巨擘的崛起,正是...

Chen-yuan Tung 發佈於 2025年6月2日 星期一

 

延伸閱讀
新加坡填海造陸的國土持續進化,駐星代表童振源看「長島」計畫:強化新加坡在航運、科技的全球影響力
新加坡填海造陸的國土持續進化,駐星代表童振源看「長島」計畫:強化新加坡在航運、科技的全球影響力

2025-05-29

新加坡「打工皇帝」降薪又加薪震撼彈!駐星代表童振源:星展銀行嚴格治理機制「績效與責任並重」
新加坡「打工皇帝」降薪又加薪震撼彈!駐星代表童振源:星展銀行嚴格治理機制「績效與責任並重」

2025-05-28

新加坡擁逾4500家科技新創、500家創投列亞洲第一!一文看「小國」如何用3大策略躍全球創業中心
新加坡擁逾4500家科技新創、500家創投列亞洲第一!一文看「小國」如何用3大策略躍全球創業中心

2025-05-24

新加坡大選/執政黨壓倒性勝選!駐星國代表童振源曝新加坡「最高領導」是它:3大治理體系鞏固金融樞紐地位
新加坡大選/執政黨壓倒性勝選!駐星國代表童振源曝新加坡「最高領導」是它:3大治理體系鞏固金融樞紐地位

2025-05-04

從貧困小島到全球經濟強國!曾仰賴馬來西亞生存,走過社會動盪、種族衝突…新加坡60年的蛻變之路
從貧困小島到全球經濟強國!曾仰賴馬來西亞生存,走過社會動盪、種族衝突…新加坡60年的蛻變之路

2025-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