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眾議院日前通過川普力推的「大而美法案」(The One Big Beautiful Bill),其中第899條款,允許美國政府對外國政府、企業、個人等在美投資加重稅負,此條款引發資本市場強烈關注;摩根士坦利(大摩)示警指出,該條款有效地為美國政府將貿易戰轉變為資本戰創造了空間,如果參議院未能澄清適用範圍,市場可能面臨美債殖利率曲線陡化、美元走弱及信用利差擴大的多重衝擊。
899條款主要內容為,對於被美國認定存在「歧視性」稅收政策的國家,將大幅提高該國企業和個人在美投資的稅率。大摩發布的最新報告指出,899條款的殺傷力在於其「遞增式懲罰稅」設計,對被認定存在歧視性稅收政策國家的投資者,首先提高5個百分點稅率,然後每年再增加5個百分點,最高可達20個百分點的額外稅負。且該條款涵蓋的目標極其廣泛,包括美國被動收入、房地產投資、商業利潤,甚至可能波及外國央行和主權財富基金,而這些是先前享受免稅待遇的特權階層。
大摩表示,儘管899條款的立法初衷似乎並非針對固定收益資產,但其模糊措辭已引發投資者對持有美國國債、企業債及證券化產品額外成本的擔憂。
大摩認為,899條款的影響遠超過稅收本身,該條款有效地為美國政府將貿易戰轉變為資本戰創造了空間。
報告進一步指出,外國官方投資者和私人投資者在美債市場中的持有量大致相當,但外國私人投資者持有較長期限的國債,而官方投資者偏好短期限,一旦稅收成本上升,長期國債可能面臨更大賣壓,如果美債被納入899條款的徵稅範圍,私人投資者將比央行更快做出反應,導致殖利率曲線進一步陡化。
對美元而言也是利空信號。報告稱,美國4%的經常帳戶逆差嚴重依賴外國資本流入,而899條款將使外國投資者在美部署資本變得「不那麼有吸引力」,若政策信號不利,美元可能對G10安全貨幣如歐元、日元和瑞郎進一步走弱。
企業債方面,流動性壓力與利差可能會擴大。報告顯示,外國投資者持有美國企業債的比例約為25%,若額外稅收成本施加於此,市場可能面臨流動性壓力和短期波動。而如果美債免稅而企業債被徵稅,信用利差將顯著擴大,投資級債券可能比高收益債券受創更重。
不過,大摩表示,899條款最壞情景成真的可能性仍不確定,目前,市場寄希望於參議院能在最終立法中澄清899條款的適用範圍。
※本文授權自工商時報,原文見此。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