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華爾街的金融圈,正在廣泛流傳一個新術語:「TACO」(Trump Always Chickens Out,川普總是臨陣退縮),戲謔卻又精準地歸納出川普政策模式的套路:對貿易夥伴不分敵友親疏,先是一頓嚴厲威脅,造成一陣混亂後,面臨市場反彈或政治壓力時軟化立場。這由英國金融時報專欄作家創造的詞彙,深刻說明投資者對川普總統貿易策略的觀察。
回顧2025年4月2日,川普在所謂的解放日宣布一系列全面關稅後,不僅美國股市各主要指數暴跌動輒11%或以上,世界各國也是哀鴻遍野,資本市場指數暴跌猶如末日。
然而股市在此一個月後,已近全面收復失土。這些關稅措施確實讓投資者一度都信以為真,才造成誇張的市場狂跌。
但在大約十次政策撤回或暫停後,投資者似已心領神會到川普似乎並非想要、也沒有膽量不計後果地履行他競選承諾,實施不合理嚴厲的貿易政策。
儘管如此,川普決策的不可預測性已經震撼了世界,並造成了全球金融市場前所未有的不確定性。
震撼談判:川普式施壓的國際博弈與代價
川普這種極端的談判手法,談判策略彷彿是「在會議室裡先扔手榴彈」製造一場混亂,在重挫對方銳氣後,自覺取得上風才開始真正的談判。
如同川普在1987年著作「交易的藝術」(Art of the Deal)一書當中所述全賴「直覺」(gut feeling)的談判技巧,確帶來了一些勝利。
例如巴拿馬在壓力下與中國斷絕巴拿馬運河的商業關係,英國在關稅威脅下與美國簽署貿易協議,與烏克蘭達成獲得稀土礦物開採權的協議。川普異類做法的支持者,用棋局博弈比喻這種髮夾彎,主張每一步都是為了下個更遠大的結果而盤算。
這種一反常態,讓山姆大叔板起面孔的緊迫施壓風格,一些國家出於無奈確實做出了對美國有利的讓步。如果能出於對等理念,引導全面降低關稅及其他非關稅貿易障礙,這種做法或許尚具一定合理性。但代價是這種談判風格對美國的國際信譽造成了長期損害,影響了與盟友的關係,所以整體利弊得失還需評估。
畢竟進入美國市場的價值,不僅是牽涉到商品服務的交易,還包括金融市場及服務、 技術的創新、轉移、使用, 更是現實上國際戰略上無法失去的盟友以及秩序維持的主導者,這些都成為貿易談判中的重要籌碼。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就附和川普,辯解這種「極大化談判立場」產生的製造業回流,將為美國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不確定的代價:川普關稅戰的反噬效應
然而正面的經濟利益猶如天邊彩霞,反倒是不確定性對企業的負面效應相當顯而易見。即使有製造業回流,經濟效益也需長期方能體現,短期成效不僅模糊,但成本卻是立即可見的。況且經理人幾乎都被這種高不確定性所麻痺,進而影響企業調整投資組合的彈性及靈活。
貿易戰升級風險到一定的程度,雙方幾乎在玩「膽小鬼」的遊戲。與中國的關稅戰特別自證了這種策略的限制:當雙方都將關稅提高到無法維持貿易的水準時,虛張聲勢的中國政府還沒讓步,反倒是美國淪為只能自說自話,彷彿與自己談判得找臺階下。此外這種做法拖累了整個經濟,引發了物價上漲的憂慮。
國際貿易的基礎是比較利益下的正和賽局,各方都能在談判中獲益, TACO現象暴露了 川普商業談判零和賽局的思維,應用到國際事務中的重大缺陷。
當關稅已經高得離譜時,對方摸清最終可致貿易無以為繼的自我傷害結果,反讓進一步提高關稅威脅的有效性遞減至零,無法增加談判籌碼。尤其川普一連串的政策反覆,自毀信譽,反讓談判可信度大大削弱。
台灣的籌碼與戰略定力:在美中之間穩步前行
台灣為美國的重要貿易夥伴和戰略盟友,掌有一定的地緣經濟優勢,且獨步全球的半導體等高科技產業,為美國及西方國家所不可或缺,並非毫無籌碼。 臺灣首要生存之道,就是保持戰略定力,避免隨川普言論(不一定是美國的利益)而起舞。上美國的政策是由各方利益與權利角力所形成,總統想擴權拍板定案所有議題,以美國現行的體制並非易事。
就像許多資訊氾濫的社會一樣,台灣常有非黑即白的二分法,或是美化中國的經濟發展, 彷彿依靠中國已是臺灣唯一的生機活路。或是將川普一切作為,解讀為對抗中國的政策,甚至任何對其非議就被歸類為疑美論,而無視於川普悖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為維護國際和平與其自身利益所訂定原則的事實。
他山之石必有可取之處,台灣可師法其他國家的前例,在談判中善用居上風處,能使美國重新評估其取捨。
台灣並非沒有機會利用在美中競爭中的戰略性位置,爭取更好的貿易條件。當然在與美國維持合作的同時,深化與其他對美國較無威脅性的主要經濟體的貿易關係,形成更多元而且也具可合作對美溝通的貿易夥伴關係,共同應對美國貿易條件的變化。
在政府層面保持溝通渠道即使對重要議題磋商,避免經貿爭端突然升級而造成臺灣內部意見的分化,徒增達成協議複雜性。
平衡之道:台灣在大國貿易博弈中的智慧選擇
川普貿易策略的雙面刃特性從TACO上表露無遺,大國對其他貿易夥伴壓力,短期內確可能達成某些表面上勝利,但長期毫無可行性可言。特別是過程中美國自曝其難捨其他國家進口之短,導致黔驢技窮, 殊屬失策與不智。
對於台灣而言,關鍵在於如何在伴隨大國間不確定性的極端手段中,平衡自身利益維護與美國的良好關係保持。一個老練的談判者,當可在不製造浮誇的戲劇性場景、不違背國內法律以及國際協議、不用害人害己的精明手段達到同樣目標。這或許是擬定擘畫國際貿易策略時應謹記在心的圭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