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發展新能耐,熟男囤積舊僵固,也正因如此,年輕人才有希望,世界才會進步吧!
探究產業發展史,會發現不斷有長江後浪推前浪的場景。既得利益者原本靠以起家打天下的核心能耐,現在成為阻擋「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核心僵固。而創新匪類卻正野心勃勃企圖顛覆現有體制,「心智瘋狂」地想改變現實來適應他自己的「新世界觀」。
當然創新匪類的「新世界觀」也非天縱英名「神童」的靈光天啟,而是與市場不斷對話,視顧客為創新夥伴,逐漸發現真正自我定位的歷程。
剛開站的前幾個月,YouTube的定位概念是「影音版的HOT or NOT」,算是類似交友或找美女照片的地方。但陳士駿與賀利很快發現,網友們總隨意上傳他們自己喜歡的影片,YouTube嘗試張貼廣告吸引女性網友也沒結果,因此五月時,首頁中交友選項就被移除了。
六月中,YouTube出現「Your Digital Repository」的Slogan,顯示已經捨棄影音版「HOT or NOT」定位概念。當時YouTube上也不過僅有四十到六十支影片,但已重新增設以影片分享為核心的新功能,七月時首頁出現「瀏覽影片」選項,也建立外部播放器,增加社群特色,鼓勵使用者互動。
緊接著YouTube首頁風格正式脫離了Google式的搜尋資料庫樣貌,轉為以展現內容為主的樣式。Slogan從「Your Digital Repository」改為更貼近「使用者創造內容、共同分享」新定位的「上傳、標籤並與世界分享你的影片」。Web 2.0的概念從此時才清晰浮現,並成為YouTube新Slogan,而後才改為更以使用者為中心的「Broadcast yourself」。
由於○五年七月當時影音分享的概念仍不普遍,使用者常不知道如何上傳,或是弄不清楚這個網站能做什麼。YouTube就在那時首頁左上角將影音分享的動作簡化成三個:「上傳」、「觀賞」與「分享」,至今美國仍出版有許多書在教導人如何使用YouTube。
一個人生命中能達到最了不起的成就,無非就是發現自己、勇敢地成為自己。陳士駿、賀利與YouTube毫無懼色的自我追尋之旅,見證這絕非易事。
對照YouTube跌跌撞撞尋找新新定位時,舊中原貴族的Google、雅虎卻死守其「搜尋」的老利基。青少年發展新能耐,熟男囤積舊僵固,也正因如此,年輕人才有希望,世界才會進步吧!
(本專欄由司徒達賢、樓永堅、吳靜吉、李仁芳共同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