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 00919 美元

「紐倫港」的新啟示 P.192

「紐倫港」的新啟示 P.192

二○○八年的中華民國總統大選正式開打,兩軍交鋒,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謝長廷立刻以「綠卡」問題急攻國民黨的總統候選人馬英九,一時之間,讓馬英九疲於招架。到底誰比較愛台灣?拿了綠卡是不是就是腳踏兩條船,不愛台灣?這正是在全球化浪潮下,台灣必須面臨的重大挑戰。

今年年初出版的《時代雜誌》,創造了一個新名詞「NY–LON–KONG」,乍看之下,不知《時代雜誌》是在說什麼,不過在封面上,《時代雜誌》卻這麼說:了解「紐倫港」,你就了解我們這個時代。《時代雜誌》以紐約、倫敦、香港三個城市作為全球化的典範,敘述了這個以共同經濟、文化為特徵的「三城故事」。
 
文章創造了「紐倫港」這個新名詞,NY是指紐約,LON指倫敦,KONG當然是說香港,《時代雜誌》指出,認識了這三個國際大都會,就等同認識了這個全球化的大時代。

對香港來說,這個東方之珠可以與紐約、倫敦平起平坐,確令香港人受寵若驚,不過香港可以與倫敦、紐約並稱,可不是憑藉香港本身的實力,而是與中國的快速崛起有關。例如,香港股市市值扶搖直上,國企來港上市,就扮演了重要角色,○三年國企股市值只占香港股市的二九%,如今已超過五○%,換句話說,香港股市有一半以上是中國企業創造的,而○六年香港的新股集資超過四百億美元,僅次於倫敦,大批國企來港上市正是主因。

共同特色:民族融合、適應力強

《時代雜誌》將倫敦、紐約、香港作為全球化的典範,認為這三座城市擁有相同的經濟文化、交通便捷、通訊發達的特色,也都建構了全球金融網路,不但滋潤了全球經濟,也幫中國邁向現代化世界,《時代雜誌》認為全球經濟的火車頭美國雖深陷次貸危機,但是○七年全球經濟仍成長不俗,全年成長達三.六%,發展中國家經濟成長更強勁,《時代雜誌》認為這是全球化帶來的好影響。

《時代雜誌》認為這三座城市都有強勁的發展潛力,最大共同點是民族的融合與市民的適應力強。這三座城市都從倫敦開始,然後有新移民到美國開疆闢土,後來香港又成了英國殖民地,英國的立國精神,正好把這三座城市牽在一起。

這三座城市過去都曾是一流港口,香港迄今仍是東方大港,從港口帶動了貿易,又因為貿易繁榮,變成生產基地,成為製造業中心,後來又轉型為服務業,最後不約而同全部變成以金融業為主的格局,而也因為總攬全球金融產業,這三座城市都是移民城市。

美國一向就有民族大熔爐之稱,紐約是最大城市,全世界移民齊聚紐約,○六年就有三十四%的紐約居民是外來移民。
 
倫敦也不遑多讓,外來移民比率高達三一%,過去幾年倫敦房地產漲幅在全球居冠,單是○六年在倫敦成交的不動產,五一%都是外國人,其中,俄羅斯、中東與印度人占了最大比率。香港有六九○萬人口,但是非本地出生的香港人所占的比率高達四○%,香港堪稱是僑居者之地,香港有一幢「重慶大廈」,在這棟大樓裡面,住了一二○個國籍的人士。

外來移民為城市挹注了更強韌的生命力,英國在維多利亞時代,倫敦已包攬全球金融業於一身,但隨著全球化的浪潮席捲而來,及金融業的持續擴張,未來更需要這三座緊密相連的城市一同肩負潤滑貿易發展之輪的金融使命。

全球最頂尖的銀行如匯豐、花旗、高盛、摩根士丹利都在三地設總部或分行,目的就是要在金融業發達的三地上市,以吸引全世界的資金。
 
以香港為例,股票市場的市值總額從一九九六年起到○六年的十年之間即跳升了三倍,香港股市交易愈熱絡,不但愈吸引全世界各地投資人到香港來投資,更吸引大批中國企業到香港來上市,因此,《時代雜誌》稱,如果說十九世紀是帝國主義的年代,二十世紀便是戰爭的年代,但是二十一世紀很可能是金融的世紀。

不過《時代雜誌》也提醒,隨著世界經濟的繁榮,這三座城市的生活指數愈來愈高,恐令新的移民裹足不前,《時代雜誌》也提醒香港未來面臨的多重挑戰,其中之一是上海的崛起,香港人口不到七百萬人,但是上海將近兩千萬人,中國有多座城市對於登上世界經濟舞台躍躍欲試,香港如何在中國經濟快速奔馳之下,繼續保有優勢。

香港面臨多重挑戰

《時代雜誌》建議香港應加速與深圳融合,一方面,香港可以動用深圳既龐大且便宜的勞動市場,只要理順交通和入境的問題,二○二○年左右,香港與深圳融合,即可結合成超級大城市,將可超越倫敦和紐約,成為國際城市的經濟巨頭。

其次是香港還必須面臨來自新加坡的挑戰,二○○○年以來,除了中國上海外,新加坡、南韓的首爾都渴望成為亞洲的金融樞紐,新加坡在金融業的努力更是令人刮目相看。
 
這些年來,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及淡馬錫這兩個主權基金遠交近攻,如今已取得中國多家大銀行的股權,有香港發鈔銀行地位的渣打銀行,如今淡馬錫已是渣打一九.○三%的單一最大股東,今年瑞士銀行受到次貸危機影響告急,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也緊急注資九十七億美元,成為逾九%的單一最大股東,順理成章介入瑞士銀行一向卓越的富人理財業務。新加坡來勢洶洶很可能成為香港強勁的對手。

第三個香港的機會與挑戰,則是中國經濟成長迅猛,目前在全球經濟體中有坐四望三之勢,去年中國經濟總產值為二十六.六兆人民幣,與德國在伯仲之間,中國已是世界經濟大國,過去中國以吸金為主,對資金充滿了「飢餓心態」,如今中國變成資金出口大國,中國正在為氾濫資金尋找出路,香港背靠中國,深諳中國文化與語言,準備向外找出路的中國資金,選擇香港為中介,是最自然不過的事,香港的資本市場勢必成為中國的華爾街。

積極爭取投資移民

《時代雜誌》眼中的「NY–LON–KONG」成功的典範,都是在全球化過程中保持高度的人口流動力,這其中移民城市的性格成了最大特色,這些年來努力爭取投資移民的國家也逐漸受到注意,目前全世界推動最積極的國家是加拿大,加國有完善的投資移民規畫,而其擁有一三八個免簽證國家是最大優勢,其次,加國是中立國家,擁有成熟的華人社區與完善的教育制度,再加上即批的永久居民身分,使加拿大成為全球華人移民首選的居地。

加拿大的投資移民從一九八六年起即展開,投資移民須投資四十萬加幣,成功申請後,即擁有永久居民身分;另外,成功申請加拿大投資移民後,除配偶外,二十二歲以下未婚子女也可申請成為受養人。目前每年移民加拿大的申請案逾五千件,加拿大成為全球接受投資移民最積極的國家。
 
其次是澳洲,投資金額約二十五萬澳幣,二十五萬澳幣的投資金額規定十萬澳幣必須作為投資經商之用,成功申請者可享臨時居民身分,首四年內住滿三年即可享永久居民身分,澳洲每年投資移民的申請案件約有兩千五百件。

亞洲的香港與新加坡也分別從○三年及○五年起,積極加入爭取投資移民的行列,香港的投資移民最低金額是六五○萬港元,提出申請前兩年,必須擁有不少於六五○萬港元的淨資產,居港滿七年,可享永久居民身分,但不接受中國內地人士的投資移民。
 
新加坡的投資移民則分兩種,一是一百萬至兩百萬星幣,二是五百萬星幣,投資當地企業滿五年,不同投資金額須投資不同項目,成功申請即享永久居民身分。香港與新加坡都屬地狹人稠的國度,但仍大力爭取投資移民。

根據香港入境處公布資料顯示,去年獲批准投資移民的來港人士為八二二人,較○六年增一.一六倍,另有三六○人原則性獲准。
 
香港入境處表示,自從○三年推動投資移民以來,其收到三七○五宗申請案,其中一千八百人獲准居留,他們共投資一二八.二億港元,平均每人投資七一二萬港元,去年獲准居留的投資人士,分別在房地產、股市及債券的投資達五十八.二億港元,以房地產為最大宗,平均投資金額達一千一百萬港元。

目前香港已是辦理投資移民第三大的地區,申請投資移民來港的,以中國內地持有第三國居民身分為最大宗。從○三年起,香港積極爭取投資移民,如今,已躋身全球吸納最多投資移民的「三哥」位置。
 
一九九七年香港主權回歸,雖然有不少看淡香港前途的港人,紛紛出走美加、紐澳,但是香港回歸並無損於開放,香港積極與全球接軌,此時,中國慢慢開放資本市場,香港遂成為中國內地居民的投資窗口,經濟地位也跟著扶搖直上。

過去三十年來,香港經歷了一九八四年中英草簽,香港前途大震盪,到了一九八九年又受到六四天安門事件的巨大挑戰,再到一九九七年回歸,然後是○三年《基本法》衝擊,再加上SARS的空前挑戰,面對大風大浪,一波接一波,但香港都能克服挑戰,迎向全球化的徹底開放是不二法門。

台灣原來是個移民社會,台灣四百年來,從荷蘭人統治,再到鄭成功、鄭經父子,然後到大清國,再到《馬關條約》割讓給日本五十一年,再到國民黨,台灣本來就是一個海島,移民為主的社會,移民性格讓台灣充滿活力。
 
到今天為止,台灣的商人具有一流的冒險性格,只要有錢賺的地方,就有台灣人去做生意,即使是遠在非洲的小國,也有台灣貿易商穿梭。除了做生意的人勇於冒險外,台灣的投資人全球投資觀念,堪稱是全世界最發達的國度,結果是最具移民性格、最有流動力的台灣人不斷崛起。

從過去的歷史來看,台灣人的老祖先都是「唐山過台灣」,就以近一個世紀的台灣來看,當中國陷入大躍進、文革紛亂,懂得從中國移民到台灣的人都搶得先機。這些年來,中國從改革開放逐漸崛起,懂得「從台灣到唐山」的投資客,這三十年來
占盡優勢。

台灣能否跟上全球化?

這些年來,像康師傅的崛起,旺旺的米果在中國搶占商機,郭台銘在中國建立了一個七十萬工人的龐大生產基地,正新在中國的輪胎廠,巨大的腳踏車等等,都是台商的新典範,這些在中國崛起過程中順利卡位的台商,有如空中飛鳥,他們飛翔在空中,隨時觀察地面上有什麼獵物,既機動又充滿機會。
 
反而是死守台灣這片土地的台灣人,有如「植物人」一般,無論風吹雨打、日曬雨淋,都必須與這塊土地共同接受考驗,這就是空中飛鳥與植物人的差別。

○八年對台灣來說是一次命運轉捩點,愛台灣不能與閉關自守畫等號,全球化的浪潮從一九八九年柏林圍牆倒塌以來,即席捲全世界,這二十年來,所有關門當皇帝的國家,經濟都遭逢重大考驗。台灣能不能從「紐倫港」的繁榮為自己找到一條出路,這是一個關鍵思考的轉捩點。

當香港、新加坡奮力爭取投資移民之際,台灣還在討論一年要開放多少外勞;當香港、新加坡力爭亞洲金融樞紐中心地位之際,我們仍在限制銀行不能到哪裡投資、能不能參股中國的銀行;當全球化浪潮撲面而來時,世界愈來愈沒有國界,地球村時代來臨之際,我們仍在計較誰有綠卡;當我們仍然奉守愛台灣就是死守這塊土地,而忘記全球化的開放之道,台灣已被全世界的主流值愈拋愈遠,成為自我感覺良好,卻看不到希望的國度。

延伸閱讀

勞工們注意!勞保、勞退外滿足2條件再領「第3筆退休金」最高6萬 資格條件、金額計算一次看

2024-06-05

黃仁勳為女粉絲簽「3兆胸」 紳士手畫面瘋傳美國人超驚訝!這位科技大老被點名:沒人會為他「挺胸而出」

2024-06-06

假如黃仁勳在台灣長大?「頂多郭台銘等級」...造就AI教父9大關鍵,他喊話:移居國外失敗例子更多

2024-06-06

00878、00922換股,前10大成分股全曝光!為何理財達人說:不知怎麼挑市值型ETF「就挑貴的」

2024-06-03

0056、00878、00919…這檔ETF「息利雙收」!存股達人點3大優勢:一次就領20萬股息

2024-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