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沒有備選方案 當心願景淪為空談

沒有備選方案  當心願景淪為空談

2010-10-21 09:53

若只求眼前方便,僅在願景層次上快速尋求共識,日後設計具體作法時再來各方角力,結果必然是各項作法之間互相競爭資源。

「願景」一詞傳入國內以來,日漸廣泛運用在企業策略計畫及政府公共政策上。以「願景」取代未來的具體行動構想,有幾項好處。第一,願景通常以簡潔有力的文字或口號來表達,因此在口語傳播或文字傳播上,不僅動聽而且便於記憶;第二,願景勾勒出光明燦爛的未來,可以誘發聽眾無限的想像空間,因而易於獲得大家的支持;第三,願景多半是模糊、不具體的概念,聽眾可以各取所需,自行詮釋,提出者也可以針對不同聽者的偏好,進行不同的引申;第四,願景通常不包括具體的行動方案,因此在執行上的彈性空間很大,績效指標及其達成程度也可以等到日後再來彈性解釋。

如果為了文宣,或上市公司為了應付媒體,願景當然十分有用。在此一目的或「用途」之下,文字訴求應如何產生吸引力甚至感動人心?如何在動聽的文詞之下,預留未來行動方案的彈性空間?就都成了「企畫」過程的重點。

然而,真正的決策規畫不應如此。真正的決策過程,尤其是牽涉到許多價值判斷或價值抉擇的高階決策,應該從具體的備選方案開始思考。換言之,政策的選擇應始於幾項具體且有可能做到的方案,然後在比較各項方案的過程中,深入檢視各方案背後的「價值前提」,以及每一項方案所主張的因果關係。政策選擇就是要周詳檢討,看看哪一個方案的可行性高、成本效益值得、各種假設前提正確、價值前提可以被大多數人接受,我們就選擇哪一個方案,或整合某幾項方案的優點,形成一個更好、更可行,雖然絕非完美的行動方案。

 

例如,在教育政策上,若只提出「五育並重」、「快樂學習」、「本土與國際並重」這種層次的願景,應該不會有人反對,然而到了執行層面,各方意見就層出不窮。理性上,這些因「具體行動方案的選擇」所可能引起的爭議,本來在政策規畫階段就應明確列舉,若只求眼前方便,僅在願景層次上快速尋求共識,日後設計各項具體作法時再來各方角力,其結果必然造成各項作法之間的「價值前提」分歧,作法之間互相競爭資源,甚至互相掣肘。

 

這種結果反映了規畫能力的不足,換言之,就是在規畫時只是大談願景,未能確實提出可行而完整的備選方案。

 

當高階主管說出「當然先要有願景,才能有方案」時,不禁令人好奇,他們究竟是不了解本文所談的簡單道理?還是試圖避重就輕——先憑「願景」過關,執行方法以後再說?還是其實心中早有具體構想,只是為了應付媒體,而誤導大家在文字遊戲中打轉?

延伸閱讀

美國伺服器大廠帶頭打造綠能機房 回台擴產力拚龍頭 美超微擁抱綠色運算 13年營收逆勢增七倍

2021-07-28

2024年股市充滿險惡,輝達股價卻逆勢創新高,孫慧芳:AI仍是未來大趨勢,長期持有必成贏家

2024-01-15

從輝達挖角人才搶「邊緣AI」大餅!英業達(2356)打入IC設計廠化身矽智財概念股,為何外資仍看淡?

2023-12-29

黃仁勳:輝達AI晶片供應相當緊張,未來10年將看到產業重塑…和張忠謀、魏哲家餐敘說了什麼

2024-01-26

46兆大咖金主再出手!挪威主權基金大買台積電列第4大股東,輝達、蘋果…哪些科技股被青睞?

2024-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