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彭明輝:不是核電不好,只是台灣太小!

彭明輝:不是核電不好,只是台灣太小!

天下雜誌出版

焦點新聞

2013-12-13 10:40

有讀者在網頁上寫了一篇文章,標題為「不是核電不好,只是台灣太小」,我認為這個標題下得很好。不是核電全都不好,但核電的確不安全,而且台灣承受不起核災風險,因此我們必須積極思考核電的替代方案。想要非核家園,首先要回答的問題是:台灣綠能發展空間有限,沒有核電的話,電夠不夠用?電價會不會漲?

 
 
電夠不夠用,第一個要看未來的需求有多大。要預測未來的需求,必須先知道未來的經濟成長率,以及產業結構的變遷。如果經濟成長趨緩,或者耗電產業漸失競爭力而被低耗電產業取代,電力的需求都有可能會往下調降。問題是,要調降多大幅度才夠?其實只有7.3% 而已!

核四發電量, 只不過佔台灣未來總發電需求的7.3%,而且台電經常高估未來電力需求,以2022 年的尖峰用電預測為例,2012 年的推估值就比2011 的推估下修了6.5%,一年內的估測差異就接近一座核四的發電量。

此外,2008 年之後,台灣的長期經濟成長趨勢也已經跟著全球下修,因此台電最新的數據顯示:即使完全沒有核電,台灣未來也只有2015 年會有輕微的缺電風險, 其他年份都不會有問題。
務實地說,若不使用核電,有什麼辦法可以進一步降低缺電的風險,而又無害於經濟發展?最簡單的辦法就是積極採用成本較低的既有節能技術。

國內研究團隊與國際著名的麥肯錫管理顧問公司(McKinsey & Company)合作所發表的研究報告顯示:台灣的節能空間高達422 萬瓩的發電負載,比一座核四電廠的發電容量還多出56%,而且節能所省的錢遠超過更換節能設備的投資,因而全國可以淨賺1,062.74 億美金。這不是遠比蓋核電廠更符合經濟效益嗎? 

其次,台灣還有對國際承諾的減碳目標必須達成,如果不使用核電,有機會達成減碳目標嗎?根據前述報告,即使不使用核電,2025 年台灣還是可以減碳0.99 億噸。但是要達成我們對國際的承諾,我們必須要配合時間電價等需求面管理,把一部份尖峰用電需求轉移到離峰時間。

這又引來另一個疑慮:需求面管理會不會傷害經濟發展,或導致電價調漲?根據美國加州的經驗,他們在1973 至2008 年這25 年期間經濟成長了將近一倍,但是電力需求卻幾乎零成長,而且一般人的生活電費也沒有因而上漲。

國內的電力專家大多建議:台灣應該發展需求面管理,提高尖峰與離峰時刻的電價差異,引導用戶降低尖峰時間的用電需求,而不該浮濫浪費公帑去建新電廠、鼓勵浪費。至於過去台灣的時間電價方案績效不彰,是因為配套措施設計錯誤,而非時間電價不可行。

釐清以上疑慮之後,還剩一個問題:沒有核四,發電成本會不會上漲?答案其實很清楚:全球各國過去電價上漲的主因是石化燃料成本上漲,台灣未來電價也會因為石化燃料成本上漲而漲價,核四商轉的影響根本是微不足道。

真正有效的辦法是努力促進產業升級,並且將稅制與薪資合理化,讓企業界因為產品附加價值提升而付得起高電價,讓民眾因為收入提高而付得起高價能源。至於現行的電價補貼,不僅有礙產業升級,更會葬送台灣未來的產業競爭力,這種錯誤的政策根本不值得支持。


未來臺灣產業升級,該走哪條路? 

過去二十年,臺灣走上一條錯誤的產業政策,長期以來,政府偏厚大企業,而漠視中小企業,使得中小企業在欠缺資源的狀況下自生自滅。

但是,重要的並非企業規模大小,而是企業的全球排名。全球排名屬一屬二的小企業,在獲利能力與因應經濟蕭條的能力上,都遠遠超過產值前三名但是嚴重欠缺自主技術的大企業;何況全球有98% 的市場是小市場,他們在一個國家的經濟與就業貢獻上,遠遠超過大企業。

德國著名管理學思想家赫爾曼• 西蒙(Hermann Simon) 教授在其著作《隱形冠軍》(Hidden Champions)中就指出,德國的出口貿易與整體經濟的持續發展,主要是歸功於無數傑出的中小企業,他們的規模小而在國內默默無名,但他們的國際競爭力卻在全世界的同行中數一數二 他們的產品競爭優勢不是成本和價格,而是無可替代的品質,或其他比價格更重要的價值。
這些公司的資本負債比很低,專注於自己所擅長的利基產品而穩定追求進步,以長期乃至於跨世代累積出來的技術遙遙領先同行,因此可替代性低,產品的全球市場占有率大多超過70%;也能隨著全球經濟成長而穩定成長, 而且比許多大企業更能抵抗不景氣的影響。

若想成為全球同行中的頂尖企業,臺灣的中小企業遠比大企業更有機會。因為臺灣企業的規模,再大都比不過跨國企業,光是資本額就比對手小了千百倍,即使以低價戰術擠進全球市佔率前三大,也無法長期保有競爭優勢。然而,臺灣有許多中小企業都有機會在利基產品上,和全球前十名的同行勉強較量,在這個競爭量級上,才有機會努力保持長期的競爭優勢。

此外,先進國家的一流人才,絕大多數都進入一流大企業,中小企業往往只能分到二、三流人才。臺灣若能以一流人才與較具競爭優勢或積極求進的中小企業結合,就可以發揮《戰國策》中所說「上駟對中駟,中駟對下駟」的競爭優勢。

更進一步說,臺灣許多中小企業技術升級所需要的核心關鍵,都是國外學術界在十幾、二十年前就已經發表過的研究成果,如果政府可以有效促進大學、技術學院與優質的中小企業合作,將國外學術界的既有理論,進行巧妙而創新的應用,就可能促成產業升級,進而徹底擺脫壓榨土地與勞工的慣習,以及對低價能源的仰賴。

假如臺灣企業界沒有足夠的能力或野心,努力提昇產業技術層級,讓臺灣人「人盡其才」,另一個簡單的辦法,就是由政府積極招募優質外商來台投資設廠,直接利用外商的品牌、通路與管理能力,發揮臺灣中高階人力的潛力,從而提昇人均產值與薪資。

舉例而言,LG 的子公司可以讓飛利浦持股超過51%,再利用飛利浦的資本與技術,邁向世界一流企業之列,進而壓迫日本並打敗臺灣,臺灣為何不能?此外,新加坡經常由內閣閣員主動出訪全球著名企業,積極引進優質外商,給予優惠條件,換取外商帶動中下游的產業技術升級。新加坡能,臺灣為何不能?(本文選自第一章,陳若雲整理)
 
 
作者︰彭明輝
 
劍橋大學控制工程博士,曾獲中國畫學會「藝術理論金爵獎」與「帝門基金會藝術評論獎」,現任清華大學動力機械工學系榮譽退休教授。 40歲以前閉門讀書;40歲以後開始摸索跟這塊土地與同胞互動的方式。 1995年愚人節與朋友創辦新竹文化協會,開始推動社區總體營造。1996年與朋友一起成功地擊退中央與地方炒地皮集團的1,025公頃香山濕地開發案。1999年擔任社區營造學會理事,因為看見社區組織有樁腳化的危險,開始謀思替代策略。 

1999年參與朋友的災區「921民報」工作與災區重建工作。 
1999年與朋友發起社區大學,並擔任全國促進會常務理事;後來因為關心WTO對農業、農村與農民的衝擊,開始與美濃社區大學朋友一起研究WTO與農業的因應策略。
2003年在朋友協助下建立「社區大學SARS資訊網」,寫出全球第一本《SARS防護手冊》。
2004年開始參與生命教育,並曾擔任生命教育學會常務理事。
2012年出版《生命是長期而持續的累積:彭明輝談困境與抉擇》、《2020臺灣的危機與挑戰》。
2013年出版《活出生命最好的可能:彭明輝談現實與理想》、《有核不可?擁/反核的33個關鍵理由》。
目前為農陣自由學者。但最喜歡寫的文章是影評、畫論、小說導讀,以及人生哲學。 
 
 
出版:天下雜誌(2013年11月)
 
書名:有核不可?擁/反核的33個關鍵理由 
 
    
 
目錄:

推薦序 
核,必惹塵埃?    顧忠華  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常務理事/政大社會系教授
為核四抽絲剝繭    瞿海源  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董事長/中研院社會所暨台大社會系退休教授
請用真實的數據和理由說服我  楊儒門  248農學市集發起人
核電議題需要多方面的思維    賀立維  愛荷華州立大學核子工程博士/宜蘭人文基金會技術顧問
關心臺灣核電,開啟思考大門  高飛鷂  清華大學核子工程碩士/企業家/政經作家
第101個反核四的理由        沈芯菱  台大新聞研究所碩士研究生/社會公益家
 
自  序 擁/反核,不是簡單的是非題!    彭明輝
 
第1章  8個核心問題,快速理解核四
第2章  核安的真相
第3章  核災的傷害
第4章  缺電的迷思
第5章  走出悶經濟
 
後  記 我的核四抉擇
 
附錄     
一、三哩島事件起因及過程
二、福島事件起因及過程
三、國外對「斷然處置」的相關研究
四、美國猶卡山爭議
五、核廢料乾溼式儲存優缺點 
 

延伸閱讀

低利率就是要借錢套利?投資20年、利息2%為例:假如你是「地獄倒楣鬼」報酬率剩多少?

2021-10-21

柯文哲要賴清德面對缺電危機,陳建仁籲別再造謠:到2030都沒缺電...累計發電量增900萬個千瓦

2024-04-28

柯文哲遭列貪汙被告!北士科案疑圖利財團、涉讓京華城容積率增2倍以上?廉政署同步偵辦

2024-05-02

「我從沒想過還可以蓋這個廠」 力積電黃崇仁估缺貨到明年底,喊半導體製造離不開台灣

2021-03-25

為何力積電跨足日本 不像台積電自己蓋廠 而是走IP授權模式?黃崇仁今天在東京「這麼說」

2024-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