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只談「一中」沒「各表」 一大失敗

只談「一中」沒「各表」 一大失敗

郭淑媛、陳柏樺

政治社會

達志

986期

2015-11-12 12:49

若以一句話來評價馬習會,就是馬英九不計代價追求個人虛名。

編按:張榮豐是前總統李登輝時代的核心幕僚,也是國安會前副祕書長,歷經1996年台海危機期間、98年辜汪會談幕僚作業、WTO(世界貿易組織)入會最後回合談判,馬習會後他接受《今周刊》專訪,分析馬習會利弊得失。

問:馬英九致辭只說「一個中國」原則,習近平強調,「兩岸中國人有能力解決自己的問題」,馬英九對此未表示意見;是否給國際傳達錯誤認知?

答:若以一句話來評價馬習會,就是馬英九不計代價追求個人虛名。

兩岸來往只要不計代價,什麼時候都可以「破冰」,要馬習會可以,甚至要去中國訪問也可以做得到。兩岸領導人見面當然重要,問題是,馬英九辜負台灣人民的託付,這麼重要的時刻,沒有把台灣民意、託付在這樣的場合表現出來。

我覺得馬英九此行最大的失敗在此,就是當全世界媒體最注目、雙方領導人講話的時候,馬英九竟然沒有「各表」,就證明他常說的「一中各表」,講得好聽一點叫「內外有別」,講得直白一點就是「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何況習近平只講到「九二共識」,馬應該也停留在「九二共識」即可。他卻在公開場合強調「一中」而不願意宣示「各表」;會後記者會的聽眾是國內,他就開始強調他有說「一中各表」,意義不大。

馬英九對外講民族主義,對內又講兩千三百萬人決定,這是tricky(狡詐)的手法,基本上就是「看人出菜」,在不同的場合講不同的話。基本上就是沒有integrity(正直的人格),如果有正直的人格,講的都應是一致的。

把「內外有別」或是「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發揮到極致,就是對「中華民國」的操弄。他把「中華民國」變成是孫悟空的金箍棒,在國內選舉時為了動員族群,就把「中華民國」無限放大,你若不投給我,中華民國就亡了,但這一回就證明了,中華民國是亡在馬英九手中,因為他去馬習會,連本來別的國旗徽章都不敢戴;到了世界,就把中華民國無限縮小,到中南海領導人面前,就把它縮到可以放在耳朵裡,大家都看不見。

馬習會不是今天才決定的,在長達兩年的交涉中,一定是有些條件談不攏,最後會談攏,我覺得只有一種可能,那就是我們在一中讓步、妥協,才促成了馬習會。所以,馬英九在國際媒體面前沒有公開講「各表」,不是漏掉,應是協議的結果。

中國這幾年的對台政策,在習近平上台後有個變化,就是「經美制台」,或是說兩岸由中美共管。可是中方的對台政策、交流、經貿,則一再向國際強調這是兩岸中國人的事情,外國勢力不要插手。

至於國際會不會有錯誤的認知?如果看這幾天外媒報導,我覺得國際沒有被玩弄到,外媒認為這是形式大於實質的會面,不是像馬英九那麼high。

問:習近平說對台飛彈布局不是針對台灣,怎麼看這個說法?

答:習近平只是敷衍而已,因為軍事威脅是中國對台灣很重要的籌碼。

專業的談判,計畫分兩部分,第一是談判計畫,第二是BATNA(Best Alternative to a Negotiated Agreement,談判以外的最佳替代方案、衝突方案),BATNA是支撐談判計畫的力量來源,飛彈對台或者不放棄軍事武力犯台,就是中國對台談判(尤其是政治談判)的BATNA。

如果馬英九的幕僚很專業,應明白「撤飛彈」是假議題,因為談判的實力源自於此,對手怎麼會放棄?何況以現代的飛彈技術,撤飛彈並沒實質解除威脅。對談判不了解的人才會提撤飛彈,尤其在國際上這樣提出,就是「表一個態」,沒實質意義。

延伸閱讀

劉德音:別因薪水高就來台積電…想來要有2特質!為何台灣難有谷歌、SpaceX?他說跟「這」有關

2024-05-31

台積電、聯發科、鴻海掀搶人大戰!「台清交成」設半導體學院,能解決人才荒?

2021-10-13

台積電要成為世界的台積電!劉德音80分鐘談6年磨練…面對國際情勢台灣是被動的,擔心之餘怎麼做?

2024-05-29

林本堅院士的告白:在美國38年,為什麼我選擇在年近60歲那年,為了去台積電工作回台灣?

2022-06-17

從光學走進半導體業 曾助台積電、艾司摩爾站上要角 林本堅再挑育才大樑 傳承「深思好學」心

2021-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