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 00919 美元

搶救醫療量能作戰正展開…防疫走到最後,調度重責將在縣市長身上!指揮中心或可轉型「兩功能」

搶救醫療量能作戰正展開…防疫走到最後,調度重責將在縣市長身上!指揮中心或可轉型「兩功能」

郭淑敏

政治社會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2022-05-06 17:48

當染疫人數從一天破1萬,2萬、3萬、4萬、5萬,然後破10萬,甚至更高來到20、30萬時,確診數的多寡不再是重點,而是要關注中重症比例。

目前台灣中重症還未突破1%,但隨著確診人數增加,中重症比例一定會再往上升,就會牽動死亡人數的高低,所以指揮中心已再度上修輕重症分流收治的年齡到80歲以上,意謂著一場搶救醫療量能大作戰正要展開。

 

既然要與病毒共存,疫情要走向解封,建立群體免疫是先決必要條件,而群體免疫來自於自然感染與疫苗接種所產生的抗體。

 

丹麥的信心來自於這個

 

以北歐國家的丹麥為例,染疫人口達到7成,加上高疫苗接種率,病毒已不再對丹麥構成任何威脅,所以丹麥政府領先全球,於4月27日宣布終止大規模疫苗接種計畫,全國人民恢復正常生活,丹麥的信心便是來自於群體免疫這個防火牆。

 

台灣目前染疫人口約在23萬多人,第三劑疫苗接種率達6成,群體免疫的防衛牆築得還不夠高,也就是說對於病毒的抵抗力還要再強化。

 

但是政府不清零也並非是要放任大家去自然感染,最理想的狀態當然是感染者多屬輕症,像感冒一般,但務必保護年長者免於重症,所以疫苗打好打滿很重要的,還有就是讓疫情緩慢上升,不要一下子陡升上來,這樣才能保存好醫療量能。

 

致力減災絕非易事

 

不過以上終究是紙上談兵,在真實世界中,自然感染必定會發生,但如何在大規模染疫人口中減少死亡,也就是致力減災則非易事,因為兩者一旦失衡,可能會導致疫情失控,屆時必然釀災。

 

目前防疫重點是放在中重症治療上,但平實而論,指揮中心畢竟不像縣市長般是在第一線打仗,很多決策未必能快速反映現實。

 

以民眾憂心疫情大爆炸,擠爆急診室搶做PCR為例,指揮中心僅能呼籲,要求如果沒有接觸史、沒有症狀不要跑到急診室採檢,除了有染疫風險外,也會排擠到急症者需求,但還是未能疏解人潮,最後台北市長柯文哲提出解方,要求快篩陽性方可採檢,後來也被指揮中心採行,通令全國跟進。

 

防疫走到最後,調度重責會在縣市長身上

 

另外為了不讓醫院篩檢站塞爆,增加群聚感染風險,雙北都緊急開設快篩陽性者的防疫急門診,台北市共有11家醫院提供篩檢、看診、拿藥一條龍服務,柯文哲說,雖是輕症,但讓醫師問診一下,民眾心中也會比較踏實,如此做法也是為了保存醫療量能,降載門診的壓力。

 

而高雄市的區分就更為細緻。高雄市長陳其邁本周六將在基層診所與社區PCR採檢站設置「快篩陽性門診」,由基層醫師問診、藥師供藥。

 

陳其邁將高雄的醫療依輕重症分流為初級、次級、三級,讓基層醫師也分擔一些醫療的責任,避免病患一下子就跑到醫學中心去,衝擊醫學中心量能。

 

防疫工作走到最後,執行調度重任會落在縣市長肩上,而每一個縣市的疫情發展不盡相同,指揮中心或可考慮因地制宜原則,不必事事求全國統一的標準,如此一來會更具彈性。

 

例如新北提出居隔轉型計劃,以家用快篩加上自主健康管理7天為原則,如果新北民眾疫苗接種率已達標,是不是讓新北先行,緩解其居隔與居護人數快達10萬人的壓力?

 

其實指揮中心不妨轉換功能,除訂定防疫重大指引外,可改以解決地方或是跨縣市問題為主。

 

避免重蹈香港覆轍,已臨關鍵時刻

 

拿新北市長侯友宜不斷反映的中央接觸者健康追蹤管理系統常當機為例,如果系統跟不上,導致開設的電子居隔單卡住,不僅衛生局人員抓狂,也引發民怨。

 

還有確診者自主回報系統,指揮中心要求確診者應主動回報衛生單位密切接觸者資訊,但系統上路以來,不少確診者沒有收到簡訊,根本不知如何回報。中央既然標榜用智慧科技防疫,就該早日優化系統,不然本來想減輕第一線人員負擔,現在反讓增加他們的壓力。

 

指揮中心預估這波高點會落在5月20日,也有學者專家認為要到6月,疫情發展有點莫衷一是,但不論1個月還是2個月,這段期間也是重要轉折點,務必在疫情海嘯來時嚴防醫療量能崩潰,才能避免重蹈香港覆轍。

延伸閱讀

175元唾液快篩「三大藥局」開賣!和鼻咽快篩差在哪?何時驗最準?一表看「唾液快篩」怎麼用

2022-05-24

3天後本土破6萬…我接觸到確診者,何時快篩最準?年底可望脫口罩?陳時中曝解封時機

2022-05-04

靠進口蛋恐釀國安問題? 茂生、大成、卜蜂攜手創「台灣精緻洗選蛋品協會」 盼洗選蛋市占率達八成

2023-03-25

雞蛋恐再漲2~3元...公平會才祭1億獎金查哄抬蛋價 蛋商再喊漲盼「以價制量」!本週六開會結果將出爐

2023-03-16

43歲大成第3代,5年投資10億推台灣首顆生食級雞蛋…1顆要賣20元,比一般雞蛋貴一倍原因曝光

2023-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