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後中共的中國,臺灣應該做的「經濟動作」是什麼?

後中共的中國,臺灣應該做的「經濟動作」是什麼?

2022-11-25 14:04

習近平已經有意通過貌似瘋狂的經濟緊箍咒,將中共的經濟機器調整為戰時狀態,為對內威嚇政敵、對外挑釁做準備,同時進行一場全國性的「飢餓演習」,降低全體人民對生活的期望值。

中國的經濟引擎已在熄火過程中。這顯示他已有「毀黨再造黨」的心理準備,也就是在中共權力骨架解體之後,他也不改變初衷。

 

臺灣對中國之貿易依存度約46%。2021 年底,臺灣的銀行業對中國的總曝險值達1.339 兆臺幣,占總淨值34%,若再加上香港,恐不止這些。台商製造業在中國境內(不算臺灣境內及國際部分),總曝險值恐怕只會超過金融業。

 

自2017 年5 月,我呼籲臺灣政府應該做「金融漢光演習」以來,至少四次做此提醒,但曝險幅度有增無減。

 

此外, 已有10 年呼籲臺商「不能做面料、只能做鈕扣」、「靈肉分家、不要通吃、只承擔世界資本進入中國的橋梁角色」。在中共面臨財政解體的當下,臺灣的政、商界,再不拿出壯士斷腕的對策,恐怕就來不及了。

 

這裡說的「臺商」,包括了所有與中國之間有生產、貿易、金融和投資關係的臺灣企業,不管是直接還是間接關係。這範圍就非常大了,可能就包括你。很多時候,你覺得發生在中國經濟間的事情很荒謬且很嚇人,但因為「事不關己」,所以只抱著看戲心情。等到有一天,你發現自己其實也是戲中人時,就已經來不及了。

 

十幾個月來,中國經濟上演了一連串荒謬的戲碼,從螞蟻金服、滴滴出行、補教業撲殺、送餐業團滅、演藝界群封、孩童玩遊戲限制(現在已延展到成人),乃至房屋限買限賣。臺商對這些事都能朗朗上口,但不覺得和自己的眼前利益有什麼關係。

 

恆大地產爆雷事件來了,但可能只有沾染到地產業和金融業的臺商感到驚慌,製造業和貿易業臺商覺得那是別的行業的事。

 

恆大雷聲還在轟轟作響,又突如其來了全中國拉閘限電的禁令,這下,製造業的臺商才慌了,成千上萬的臺商,包括電子五哥在內,全數受到打擊。這衝擊波,很快會順著供應鏈跨過海峽,波及身處臺灣的各級供應商。

 

如果我說:恆大爆雷、拉閘限電,與收拾馬雲、馬化騰、趙薇和限制兒童玩遊戲,其實是同一把火,你覺得訝異嗎?如果我說:這把火遲早要燒到你,你相信嗎?

 

現在,經過了上海封城,你信了嗎?

 

整個過去2 年,中國上演的荒謬劇,都是一盤大棋的一部分:習近平要把整個中國帶入戰時狀態—經濟上的、金融上的、文化上的、社會上的,和人民心理上的。我們現在看到的,都還只是前菜,主菜還在後面。

 

必須進入戰時嚴控的原因之一,是中國極缺美元外匯。原先提供60% 美元周轉的香港,被習自己砸爛了;疫情導致的供應鏈、運輸斷裂,造成不僅貨出不去,錢進不來,能源及原料還都大幅漲價。

 

人民幣流動性短缺,還可以自己印鈔;美元流動性出問題,那是死穴。逼到牆角,北京除了從自身的企業下手,念頭動到外資企業上,乃發生機率大的灰犀牛事件。例如,進一步阻礙外商貿易經常帳的美元兌換,甚至強制對一部分外商貨款改以人民幣支付,由外商自行承擔非官方匯兌、匯率風險。

 

若走到這一步,臺商必然首當其衝。那就是另類的「共同富裕」了。

 

基於以上,臺灣應做的對策如下:

 

1. 啟動全方位金融漢光演習

2017 年10 月,我建議臺灣央行、金管會和金融界對中國經濟的曝險做「金融漢光演習」—極限壓力測試。之後5年,至少四次再度提醒。但5 年來,曝險部位有增無減。

 

對於臺灣政府和企業,其實問題很簡單:倘若香港金融或中國經濟走山,你的曝險圖譜長什麼樣?曝險點在哪?總曝險值多少?財政、預算、現金流、生產鏈條承受力如何?

 

經濟部、財政部、央行和金管會如果沒有這樣一張全臺灣、精細的曝險圖譜,那就是失職了。企業的財務總監,如果拿不出這樣一張曝險圖譜,那也是失職了。我相信初估的、粗略的圖像一定有,但夠全嗎?夠細嗎?然後,應付各種狀況的執行步驟呢?

 

舉個例,不久前我曾向一位食品相關行業的董事長提問:「發生哪一件事,就會讓你的企業經營不下去?」他的回答是:「如果大豆的進口被中斷。」

 

當時閃過我腦子的念頭是:政府知道每個行業的關鍵原物料需求嗎?是否有一個「應急保稅區」的預案,讓廠商在不利情況發生時可以多備一點料?公股銀行有沒有預案,對保稅區內廠商多備的料提供庫存抵押低利貸款,以供周轉呢?當然,這只是「土石流圖譜」中的一個小點,實際上需要考慮的還有千百點。

 

2. 建立關鍵原物料保稅區

2020 年2 月疫情剛冒頭,我在〈臺灣應啟動「經濟漢光演習」〉這篇文章當中,預測中共接下來的動作,當時原文是:

 

通過封城和復工的交互運用,達到在中國境內隔離「高端人力」和「低端人口」的目的,地理上將城鄉區隔為兩個平行世界,實現「管制到人」的社會積分制度。終極的專制體系,付出的經濟代價是3% 至5% 的GDP、4000 至6000 萬的失業人口、國內供應鏈的纖維化、大量的國內外債務違約、中長期的經濟滯脹。

 

2 年多下來,情況的確如此。習近平已經將中國經濟調整到「戰時經濟」,中共內部鬥爭白熱化。值此變局,值得重提2019 年10 月我所提到的:政府應該立刻成立「應急保稅區」,供廠商預備3 至6 個月的關鍵原料;公股銀行對保稅區內廠商備料提供庫存抵押低利貸款,以供周轉。

 

2021 年10 月,臺灣行政院提升中小企業應急貸款額度,但若能加上「關鍵原料保稅辦法」,則更能督促企業搶先針對關鍵原料備料。

 

打個不太恰當但很傳神的比喻,臺灣若低估了中共在變局下的政治操作,後果可能就是各種物資的供需如同疫情初期的「口罩化」:供不上、買不到。於此呼籲政府及企業界—有備無患,不只外銷行業如電子業,也須包含內需行業的各類民生用品。

 

本文摘自今周刊出版社《後中共的中國》

延伸閱讀

單月成交量850億,光繳稅就6400萬!當沖股神巨人傑:比起賺錢,我更自信賠得錢都是值得的

2021-08-05

別光下指導棋、老是要員工先檢討!新時代領導人需要做到這4件事

2018-07-06

重大決策不再「一人說了算」?鴻海有意導入輪值CEO制度,知情人士透露:互相制衡,避免過度集權

2024-04-11

誰是蕭漢森?砸逾22億買力致18.33%股權躍最大股東…原來是第一代少年股神、30歲操盤開號子

2023-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