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賴清德勝選,紐約時報:中國介選失敗,習近平將祭3招對付台灣「未來4年,台海絕對沒有穩定可言」

賴清德勝選,紐約時報:中國介選失敗,習近平將祭3招對付台灣「未來4年,台海絕對沒有穩定可言」

《紐約時報》授權

政治社會

《紐約時報》授權

2024-01-15 14:33

<編按>《今周刊》為您精選《紐約時報》最具價值的全球時事,人文、財經、科技、進步的新聞報導,給您最快速、最前瞻的國際視野。

 

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已將中國的強國願景與讓台灣與祖國統一這個獨一無二的承諾綁在了一起。中國共產黨視台灣為神聖不可分割的失落領土。習近平曾在幾週前宣稱統一「是歷史必然」。

 

但在週六舉行的台灣大選上,一個主張台灣獨立身份認同的政黨連續第三次贏得總統任期,證明這個喧鬧的民主政體與中國及其統一夢想的距離已更加遙遠。

 

大批人群在節日般熱鬧的集會上叫喊、舞動,揮著各自陣營的旗幟,隨後的選舉結果顯示,台灣選民並沒有理睬中國的警告,即投票給民進黨就是選擇戰爭。他們還是做出了這樣的選擇。

 

中國越施壓  台灣人越想維持獨立現狀

 

曾做過醫生的現任副總統賴清德將成為台灣的下任領導人,北京視其為堅定的獨派。台灣的自發性反抗證明了許多人都已看透之事:北京對台灣的施壓——包括經濟制裁以及海空兩面的軍事襲擾——只會強化台灣保衛其獨立現狀並要擺脫中國巨大陰影的意願。

 

「更堅決、更強硬的姿態並沒有奏效。這就是台灣政治的現實。」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研究教授謝淑麗(Susan Shirk)說,她是《貪功緻敗:中國如何擾亂了自己的和平崛起》(Overreach: How China Derailed Its Peaceful Rise)一書的作者。

 

這種文化和政治上的變革帶來了風險。賴清德的勝選讓習近平不得不面對統一大業停滯不前的現實。中國的全面回應需在未來數月乃至數年內才能展開,國台辦週六晚間表示,這場選舉不會改變兩岸關係的總體方向,基本上確保了目前的邊緣政策和施壓態勢將會持續下去,並且很有可能會加劇。

 

賴清德勝選後承諾將以平衡手段來處理與北京的關係。

▲賴清德勝選後承諾將以平衡手段來處理與北京的關係。 LAM YIK FEI FOR THE NEW YORK TIMES

 

是中美讓台灣變成了一場關乎敏銳和遠見的考驗。對北京來說,台灣問題是國共內戰的遺留問題,美國無權干涉。對華盛頓而言,台灣則是捍衛全球穩定、惠澤2300萬人口的民主制度以及全球微處理器工廠的第一道防線。

 

習近平視賴清德為「台海兵凶戰危製造者」  不排除對台動武

 

利害攸關之下,賴清德或民進黨現在以及5月他就職後發表的每一句講話、每一條政策都變得更加要緊。當台灣的自主性和中國的願景發生衝突,習近平恐怕不會袖手旁觀。

 

中國官員在大選前發表的社論和官方聲明中將賴清德描繪成一個反派,稱他是頑固的「台獨工作者」,是「兩岸和平破壞者」,甚至還可能是「台海兵凶戰危製造者」。

 

作為一名以沉著決斷而廣受支持者尊重的資深政治人物,現年64歲的賴清德曾在競選期間宣稱台灣沒有正式獨立的必要。在勝選後的新聞發布會上,他稱自己將遵循前任蔡英文的路線,尋求實現兩岸關係的平衡,包括「跟中國交流合作」。

 

但中國不太可能扭轉態度。

 

「賴清德是具有衝動和政治偏執的人物,所以不排除在他任期之內發生不可預測的、未知的、導致兩岸不和平,或者說導致兩岸向不可預測的方向發展的可能性,」北京聯合大學研究台灣問題的教授朱松嶺表示。

 

「所以說恐怕很危險,」他補充道,並指出習近平對台灣的立場是很明確的。這包括他堅持認為必要時可以對台動武。

 

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去年11月與美國總統拜登在加利福尼亞州見面。中國警告美國不要介入台灣已成為中美外交的一個主要內容。

▲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去年11月與美國總統拜登在加利福尼亞州見面。中國警告美國不要介入台灣已成為中美外交的一個主要內容。 DOUG MILLS/THE NEW YORK TIMES

 

施壓台灣  預計中國又將使出3老招

 

研究中國政治的西方學者也沒有樂觀多少。

 

「未來四年,中美關係和台海關係絕對沒有穩定可言,」喬治城大學的亞洲問題研究學教授麥艾文(Evan S. Medeiros)表示。

 

與其他專家一樣,他說預計將看到中國拿出一系列熟悉的施壓策略。

 

中國首先至少會繼續試圖通過虛假信息、威脅和經濟激勵手段來操縱台灣政壇。中國官員也已經暗示,他們可能瞄準貿易領域,取消更多關稅減讓。

 

另一個可能是軍演規模擴大。中國的戰鬥機、無人機和艦艇現在幾乎每天都在步步逼近台灣。

 

北京還表明它將繼續敦促華盛頓向台灣施壓並削減對台的軍事支持。互相警告正在成為一個中美雙方習以為常的外交元素。

 

在台灣大選前夕,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部長劉建超在華盛頓與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舉行了會晤。美方表示,布林肯「重申了維護台灣海峽和南海和平與穩定的重要性」。

 

據中國的其他官方聲明,劉建超很可能警告了美國不要「介入台灣地區選舉」,此前有美國官員稱,台灣選舉結束後將派一個非正式代表團訪台,引起中國的不滿。過去選舉結束後往往有這種訪問。中國外交部還指責「美方公然對台灣地區選舉說三道四」。

 

但美國沒有在台灣問題上不再發聲或限制合作的打算。恰恰相反。拜登政府去年宣布了向台灣提供3.45億美元的軍事援助的計劃,包括來自美國庫存的武器。美國國會還在討論有關法案,包括加強與台灣的經濟聯繫,放寬稅收政策,為中國攻台時對其實施經濟制裁奠定基礎。

 

台灣軍隊進行反登陸演習,攝於去年夏天。美國已承諾向台灣提供3.45億美元的軍事援助。

▲台灣軍隊進行反登陸演習,攝於去年夏天。美國已承諾向台灣提供3.45億美元的軍事援助。 LAM YIK FEI FOR THE NEW YORK TIMES

 

賴清德任期  更多美國軍事顧問可能來台

 

因為任副總統時有過與美國人合作的經驗,賴清德的行動可以更快,也許會進入一些更敏感的領域,分析人士說。

 

美國可能提高與台灣合作的方面包括網路安全,將通訊網路加強幾乎等同於(或準備進行)情報共享的程度。美國可能尋求在台灣本島部署軍事後勤裝備,這是五角大廈正在整個東亞地區推行的戰略。

 

美國軍事顧問(主要是退休軍官)在台灣的存在與日俱增,這已經是一個公開的祕密。一些台灣官員將他們稱為「英語老師」。在賴清德領導下,更多的顧問可能會來台灣。

 

「北京對此一直視而不見,所以問題是:這種存在達到何種程度將意味著戰爭不可避免?」在澳洲國立大學研究台灣問題的政治學者宋文笛說。他補充說:「但願每次增加的步驟不被視為公然的挑釁,從而引發或證明中國有理由做出強烈反應。」

 

中國忙著處理經濟問題 台海衝突可能性也許更小

 

當然,戰爭並非不可避免。在中國忙於應對目前的經濟低迷問題、美國忙於歐洲和中東的戰爭的時候,台海衝突的可能性也許更小。

 

一些分析人士還希望習近平將在台灣選舉結果中找到一個宣稱勝利的方式,從而跳出對抗的圈子。第三黨的總統候選人柯文哲以在與中國關係上尋找中間道路的模糊綱領贏得了26%的選票,而賴清德僅以40%的得票率當選總統。

 

「擴大通往和平統一的道路符合中國的國家利益,這樣他們就不必打仗了,」謝淑麗說。「很多人在觀望這種互動以及北京方面的反應,所有的投資者都在關注這個。」

 

但對在台灣提升中國形象的問題而言,習近平也許沒有什麼可做的。在最近的民意調查中,只有不到10%的台灣受訪者認為中國值得信任。

 

「我們看到太多的例子,他是怎麼對香港,他是怎麼對他的人民的,」現年56歲的台北教師鄭廷斌說,他投了賴清德的票。

 

大多數台灣人認為他們的未來在其他地方。許多人週六表示,他們希望政府能夠以本地強大的半導體行業為槓桿,與東南亞和歐洲建立聯繫。

 

慶祝賴清德當選總統,攝於週六。與中國的關係問題在這次大選中不如以前那麼重要。

▲慶祝賴清德當選總統,攝於週六。與中國的關係問題在這次大選中不如以前那麼重要。 LAM YIK FEI FOR THE NEW YORK TIMES

 

「中國完全不值得信任」 3黨都訴求保持現狀

 

在台灣競選活動期間,任何與中國認同的表示似乎都已被抹去。儘管台灣的官方名稱是國民黨逃到台灣後遺留下的中華民國,但很少有人在競選活動中提中華民國。支持者在賴清德的集會上穿著閃亮的綠色夾克,背後印有英文的「Team Taiwan」字樣。

 

就連以主張與中國建立更密切關係聞名的國民黨也強調威懾、維持現狀,以及台灣人的認同。國民黨候選人侯友宜的國語發音帶有特別濃重的台腔,以至於不熟悉本地發音習慣的人很難聽懂他說什麼。

 

從很多方面來說,與以前的大選相比,這次大選不那麼像是一場有關中國政策的公投。生活成本問題已變得更加重要,部分原因是候選人的對外事務競選綱領與大多數選民所說的他們想要的一致:更強大的軍隊、與民主世界建立更緊密的聯繫,以及致力於保持現狀,既要避免挑釁北京,也力求小心翼翼地脫離中國的軌道。

 

「我們想要的只是保持我們現有的生活方式,」65歲的退休人員阿棱·徐(音)說。他說,他的父親是從大陸來台灣的,他的兒子在台灣空軍服役。

 

「中國完全不值得信任,」他補充道。
 

作者簡介

John Liu自台北、Claire Fu自首爾、Amy Chang Chien自嘉義對本文有報導貢獻。

Damien Cave是時報國際新聞記者,報導印太地區新聞。他常駐澳洲雪梨。

 

翻譯:紐約時報中文網

 

註:全文獲《紐約時報》授權,By DAMIEN CAVE© 2024 The New York Times

延伸閱讀

立院龍頭之爭,民眾黨挺誰?「改革比位子重要」,黃國昌提國會改革4大主張:要求藍綠先表態

2024-01-15

「國民黨把我打一頓,我還挺韓國瑜?」柯文哲橫掃年輕人票,可望成為北京當局刻意交好的新歡?

2024-01-14

侯友宜上台為何沒謝他?國民黨慘輸91萬票抓3大戰犯!4年後唯一能比拼賴的人選已經浮現

2024-01-14

民進黨的焦慮現在才開始…賴清德勝選有3個意義、但執政之路充滿險阻!想穩住內外從這裡下手

2024-01-14

韓國瑜、游錫堃將爭立法院長?立院新戰國時代來臨:國民黨重返最大黨,三黨立委版圖全面解析

2024-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