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最有影響力智庫、王家國際事務研究所(Chatham House)前執行長Robin Niblett認為,中國想要吃下台灣的意圖明確,面對如此巨大威脅,台灣社會需要好好思考,自己想要怎麼樣的未來,而民主社會就是要開誠佈公的公開討論台灣的未來。
如果台灣決定要繼續走民主道路,面對中國威脅,台灣就需要從上到下把自己打造得更強壯、更有韌性,特別是要維持國內政治的強健,這樣才能水到渠成。
「民主的重點就是要開放,只要確保(台灣)具備有競爭力的新聞界、有開放社會、有法治,我們就不該害怕做最困難的論述,可以討論任何事情,我對民主的未來不會擔憂。」
Robin Niblett也指出,美國仍將是超級強國,但不會再主導全世界,未來主導地位只會持續下降,而台灣、日本、英國或其他歐洲國家可以做的,就是把自己打造得更好、更強大,更能成為美國潛在的可靠盟邦,「因為美國需要有盟國,才會更安全」。
Robin Niblett來台,在亞太堅韌研究基金會論壇發表專題演講
現年63歲的Robin Niblett,曾任英國王家國際事務研究所(Chatham House)所長15年,是2024年暢銷著作《The New Cold War: How the Contest Between the US and China Will Shape Our Century》作者,深入剖析美中競爭如何重塑全球秩序。
他也擔任華府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資深顧問,在CSIS期間曾於2001年至2006年擔任執行副總裁兼營運長,主導了「重振跨大西洋夥伴關係倡議」。
Robin Niblett這次接受國際智庫「亞太堅韌研究基金會」(CAPRI)邀請,本周來台參加周一(12日)舉行的第三屆國際論壇,並以「美中新冷戰,亞太如何突圍」為題,發表約20分鐘的開場專題演講。
▲前英國王家國際事務研究所所長暨執行長Robin Niblett本周來台,在亞太堅韌研究基金會年度論壇發表專題。(圖片來源:亞太堅韌研究基金會提供)
「既然台灣是民主國家,台灣的未來就不會只有一種答案」
他在會前接受《今周刊》專訪時表示,中共想要吃下台灣的目標很明確,但北京與其冒天下之大不諱,在5~10年內甘冒極高的風險以武力犯台,他認為更可能的作法是使出「蟒蛇戰略」,也就是在2049年中共建政百年之前,以政治、經濟及外交手段,慢慢迫使台灣就範。
如今北京動輒以經濟手段作為對台武器,加上三不五時的灰色地帶作為,就是要影響台灣的民心士氣,散播台灣不是外國前來投資經商好地方的想法,並且讓台灣社會逐漸認為,未來唯一選項就是只能跟中國統一。
「但我認為,不見得台灣的命運,就只有放棄民主,或是準備戰爭。我當然無法預見未來,但既然台灣是個民主國家,台灣的未來就不會只有一種答案。中國肯定要影響台灣人的想法,而台灣自己要好清楚未來怎麼走。」
「如果你們決定,民主要繼續走下去,那台灣就必須成為非常、非常有韌性的民主國家,從上到下都是。」
Robin Niblett認為,從以色列、新加坡、芬蘭、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有來自伊朗的威脅),甚至是面對俄羅斯入侵的烏克蘭,都有值得台灣借鏡之處,台灣可以擷取這些國家的特點,融合為自己韌性的一部分。
在台灣社會自我對話,找出未來的過程中,有個要件是「必須維持國內政治的韌性,做到這個後面就能水到渠成」。
他也提到,既然要以民主社會的方式找台灣的出路,「民主的重點就是要開放,只要確保(台灣)具備有競爭力的新聞界、有開放社會、有法治,我們就不該害怕做最困難的論述,可以討論任何事情」。
台灣的未來,在於深化與其他自由民主國家的關係
此外,台灣接下來還需要做一件事,就是讓自己變強,因為沒有人知道中國10~20年後的變化,也不知道川普卸任後的美國會變什麼樣子。
他說明,台灣如果變強,也就是軍事實力更強、也能對其他友好國家有貢獻,而不是只想「吃人家免費的」(free riders),這不僅將成為歐洲或美國眼中的可靠夥伴,也能吸引別人向台灣靠過來。
▲前英國王家國際事務研究所所長暨執行長Robin Niblett本周來台,在亞太堅韌研究基金會年度論壇發表專題。(圖片來源:亞太堅韌研究基金會提供)
Robin Niblett周一在專題演講中則指出,美國與中國的新冷戰,在於雙方在制度、科技及意識形態都互相抵觸,形成了21世紀的國際關係基調,而大國角力下,包含台灣在內的亞太地區雖然處於風暴眼,卻出現了新機會。
「台灣的未來在於其他自由民主國家,而這些國家就台灣一樣,仰賴美國保障其安全,因此與七大工業國(G7)加上歐盟、英國、加拿大、日本及澳洲,深化雙邊經貿關係,絕對攸關台灣的未來。」
美國若無盟友,不可能獨立對付俄羅斯+中國+伊朗+北韓
對於川普治下的美國,以及台美關係,他也提出了看法。
「我曾在美國住了15年,又觀察美國15年,我認為美國終將會回頭,成為可靠的盟邦。要對付俄羅斯、中國、伊朗、北韓等專制政體的總和,甚至還有其他潛在的專制政體,美國光靠自己是做不到的。如果不跟盟邦一起努力,美國無法處理這些挑戰,還能維持經濟上的成功。」
「所以,未來挑戰在於我們如何成為美國更好的盟友,讓它在四年或八年後,忽然醒過來發現需要盟友時,我們已經準備好了。這段過程搞不好需要到八年,如果能四年就做到就更棒了。」
本文暫不授權媒體夥伴
延伸閱讀:
習近平的煩惱不只有台灣》如何判斷北京在想什麼?前白宮情報高官:任何領導人訴諸軍事行動前,都要通盤考慮「這兩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