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周刊1488)
由於目前台灣相關法規尚未完善,衛福資料在智慧醫療技術研發上的應用,仍受到不少限制。
隨立法院開始審議健保資料運用專法,業界期待,法規必須具體清晰,才能讓寶貴的資料活起來。
智慧醫療研究與發展須仰賴大量數據實證,因此,除了AI算力支持外,完整且有價值的數據,更是不可或缺的珍貴養料。台灣因為有實施多年的健保制度,累積了相當豐富的醫療數據,但礙於法規限制,始終無法有效施展在AI訓練與相關研究上。
現行法規中,與衛福資料隱私保障相關的有《個人資料保護法》(下稱《個資法》)、《醫療法》等。其中,《個資法》甚至規定,病歷、醫療、健檢等資料「不得蒐集、處理、利用」。但該法也留有但書,「若資料經處理、無從識別特定當事人」,公務機關或學術機構可基於醫療、公衛等目的而予以利用。
政院版專法草案
商業與學術用途區分待釐清
對於有意進行智慧醫療相關研究的單位來說,《個資法》的但書,像是開拓一條通往健保資料庫的珍貴路徑;此外,衛福部也早在二○一一年就成立衛福部資料科學中心(原稱健康資料加值應用協作中心),供有意申請者進行健保資料的加值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