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歲心臟外科權威林芳郁在5年前罹患失智症,太太林靜芸擔任照護者,出版新書《謝謝你留下來陪我》,敘述先生林芳郁如何從擔任16年的決策領導人,變成了生病之後的他。
林靜芸在書中透露,林芳郁曾經堅持外出散步,「短程從大安森林公園走到圓山花博公園,距離約5公里,甚至有一次繞行大安森林公園,我和女兒孫子陪走到無力,他卻堅持繼續走,總共繞行大安森林公園13圈,距離超過30公里」。
精神科醫師沈政男說,台灣社會對失智照顧相當不熟悉,即使是名醫身份的家屬,在照顧過程中也會跌跌撞撞、吃盡苦頭,他百感交集說,自己只是看了幾頁試閱版就非常震撼。
有天早上不願意起床,就這樣躺了一天一夜
沈政男在臉書上分享,自己看到書上描述失智後表現,「很難想像當年那個在講台上教我們心臟外科學的教授,竟然成了一個每天練習國小算術的大孩子。他的太太有一度懷疑真的是失智嗎」?
書中寫到,「有一天他早上不願意起床,怎麼叫都不起來,就這樣躺了一天一夜,不吃不喝,家人只好接續在旁陪伴,但不知怎麼,第二天卻發現他走出家門,不知去向,一直到半夜才自己回來」。
遊走行為越來越嚴重,最高紀錄從晚上8點走到凌晨4點
沈政男說,書中提到,他的遊走行為越來越嚴重,家人處理方法是陪他出去繞,最高紀錄曾經從晚上8點走到凌晨4點,繞行大安森林公園不知多少圈,總共走了30公里。
「看到這裡,我真的難以置信!遊走是失智患者常見的行為心理症狀(BPSD),一般都是先有躁動,可能有什麼不舒服,或者有什麼需求,於是有一個驅動力要往外走,但又沒辦法形成具體計畫,於是就變成了遊走,而如果自己回不來,就會變成走失」。
「躁動、遊走、走失,是連續性的表現,但臨床上經常被切開看待,任何失智的躁動行為,BPSD最重要是探討行為原因與動機,但這一步,最為欠缺,即使是臨床人員都經常忽略」。
出現遊走該怎麼辦?沈政男:利用定向感不好帶他回家
沈政男分析,遊走最常見的原因是想要回家、要找過世的親人、擔心與害怕什麼事情,以為自己還在上班,或者有什麼事情必須出去做,甚至是肚子餓、哪裡不舒服,卻講不出來等等。針對行為原因處理,就能減輕遊走。
「如果真的沒辦法,就出去陪伴走一段路,然後邊走邊聊一些別的事情,轉移他的心境與心情,然後利用他定向感不好的特點,轉個彎回到自己家,而不是一直無止境陪他走下去」。
書中也提到,林芳郁就在主治醫師建議下,住進醫院病房了,但5天後就辦理自動出院,「因為他每天守在病房門口,陪伴他住院的太太很不忍心」。
圖/今周刊資料照
失智住院99%是沒有必要!只是把病人關起來
沈政男說,失智住院99%是沒有必要!就只是把病人關起來,沒有其他任何幫助,如果是照顧人力不足,就要尋找照顧資源,如果是躁動行為太嚴重,就要趕快給藥,因為住院的唯一治療也是給藥而已。
「還有一次,林芳郁爬山還是怎樣受傷跌倒,不曉得臥床多久,竟出現嚴重的壓瘡,其實壓瘡的預防,最重要就是睡氣墊床,氣墊床的原理是幾十根軟管交替充氣,以機械方法轉換承受壓力位置,身體受力比較平均」。
沈政男說,完整的失智照顧必須藥物治療、非藥物治療、長照三支箭,每一個環節都要兼顧,才能給予病患與家屬夠好的協助,最好的方法還是聘請外籍看護,雖然不少人對外籍看護仍有擔心或迷思,其實他們的照顧品質遠遠不是其他照顧安排可以比得上。
失智症不僅會影響記憶力與認知功能,還可能伴隨情緒與行為問題(BPSD),例如妄想、幻覺、暴躁或遊走等。根據國家衛生研究院最新調查,超過6成的失智症患者曾出現至少一項BPSD症狀,且隨著病情進展,這些症狀的發生率會逐步提高。
吳佳璇:謝謝林靜芸醫師將林芳郁老師故事說出來
林芳郁罹患失智症的消息出來後,不少他的病人、學生都感到震驚和難過,精神科醫師吳佳璇在臉書上也提到,謝謝林靜芸醫師將林芳郁老師的故事說出來。
「老師從亞東醫院退休時,已耳聞健康有狀況。後來有一天,經過新生南路信義路口,突然看到老師一個人過馬路,我與他擦肩而過,不敢貿然打招呼,忖度他應該不會記得我,別讓老師尷尬」。
吳佳璇說,但可是身為失智者家屬,「我又擔心萬一是迷路,我怎能放著不管,應該想辦法送他回家才對,等到下個紅綠燈,看見一個人急急忙忙衝向老師,我心裡鬆了口氣「應該是陪老師出門的人,便繼續站在對街,目送老師走遠」。
謝謝林靜芸醫師,將林芳郁老師的故事說出來。 老師從亞東醫院退休不久,耳聞健康出狀況。後來有一天,我經過新生南路信義路口,突然看到老師一個人過馬路。我與他擦肩而過,卻不敢貿然打招呼,忖度他應該不會記得我,還是別讓老師尷尬。然身為失智者家屬,我又擔心,萬一是迷路,我怎能放著不管,應該想辦法送他回家才對。等到下個紅綠燈,看見一個人急急忙忙衝向老師,心裡才鬆了口氣,「應該是陪老師出門的人」,便繼續站在對街,目送老師走遠。
由 Erin Wu 發佈於 2025年6月18日 星期三
相關新聞:
74歲名醫林芳郁罹失智症,太太林靜芸:他當了16年決策領導人,5年前突然病了…10個失智前兆必看
林芳郁69歲罹失智症,5年來慢慢變好…昔談人生最後一課:目的地到的時候「我會快樂下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