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 00919 美元

7人吃9900元燒肉,竟被按讚3千?施昇輝:「消費就是日常」心態難買房,看看李嘉誠怎麼說

7人吃9900元燒肉,竟被按讚3千?施昇輝:「消費就是日常」心態難買房,看看李嘉誠怎麼說

2023-03-07 17:00

我曾在自己的臉書專頁「樂活分享人生」,提到某個假日的用餐經驗:早餐和太太兩人吃了兩個夾料吐司,兩杯咖啡,就花了270元,晚上全家7個人去吃燒肉,也花了9900元,還沒點酒喔!沒想到6小時內就有超過3000個讚,留言也超過100則,有人認同我的觀點,當然也有人不以為然。

 

這頓早餐是在住家附近新開的吐司店吃的。店內窗明几淨,裝潢也典雅清新,甚至未來成為網美打卡的地方,也不無可能。不過,拿起菜單一看,真想走人,因為價格實在令人咋舌。

 

我和太太最後還是點了一個有蛋有肉的吐司,和一個有蛋有蔬食的吐司,再加一杯美式和一杯拿鐵咖啡,夠簡單吧?都是他們店裡價位偏低的品項,總價是270元。

 

但給我最大的震撼是店內不只坐滿、還有人要外帶,也有人在排隊候位,然後清一色都是三十歲上下的年輕人。如果他們是偶一為之才吃這麼貴的早餐,我認為無可厚非,但他們如果認為這個價位很正常,就是他們平日的消費水準,我真的很擔心他們還有70年要活的未來歲月。

 

我欽佩創立這家早餐店的年輕人,因為他們努力吸引大家進店裡來消費,但卻不希望年輕人一直嚮往過這種有品味的生活。我擔心的不是來這裡消費,而是認為「這種消費就是日常」的心態。

 

這種食材真的很常見,咖啡也可以自己沖泡,不就可以省下錢來做投資了嗎?食材就算一直上漲,但永遠沒有外食漲的多。

 

如果連兩個人270元的早餐都不讓年輕人有小確幸,我想我也太苛刻了。但晚上全家7個人吃燒肉就吃了9900元,則真的該對年輕人正色以告了。

 

當晚是我生日,子女幫我訂了餐廳慶祝。我和太太的生日,一向都由子女訂餐,然後父母買單。

 

放眼望去,所有的座位上都是年輕人,外面還有很多人在候位,然後我們只有1.5小時可以用餐,生意好到真是嚇死人。這個情景和早上的早餐店幾乎一模一樣。

 

裝潢走現代風,服務生為我們桌邊燒烤,也非常專業,確實是很開心的用餐經驗。只是拿到帳單,我真的嚇一大跳,因為差不到100元,就要5位數了!

 

這個總價除以7個人,平均一個人超過1400元。有個網友很不以為然留言說:「省下1400元,就買的到房子嗎?就算一個月吃一次,不過花17000元左右,連一張第一金都買不起!」

 

我同意省下1400元,當然距離買房還非常非常遙遠。如果他真的一個月只吃一頓1400元的餐,其他時候都很節儉,我不會有任何意見,但如果他常常吃一餐就要花上千元,還這麼理直氣壯的話,我想他可能根本就放棄買房子了。

 

17000元當然不夠買一張第一金,但你不能買零股嗎?別給自己任何不投資的理由吧!

 

勸年輕人省錢,我總是會拿一件小事來舉例,但我想提醒的是心態,絕對不是說省下這點錢,就馬上能買房了。之前曾勸年輕人少買一杯150元的外帶咖啡,也被笑說150元能買什麼房啊?

 

《富爸爸窮爸爸》提到,每一筆花費如果是「支出」,花掉就沒了,但如果是「資產」,花了還能繼續替你賺錢。有些支出必須要花,不然無法存活,但不必吃最好的、用最好的吧?「需要」的東西不能省,但不必都「想要」最頂級的。

 

我當然也收到其他網友支持我的私訊,謝謝我一直鼓勵大家要買房。他說他今年初幸好買了一間五堵的房子,不然都投入股市的話,現在資產肯定減損超過三成,之前努力省下來的錢,就會一下子都賠光了。

 

或許他會被其他網友嘲笑:「買到五堵有什麼值得拿出來說的?」可能還笑他買貴了。我認為買第一間房子,「買得起」最重要。不要整天想離捷運站近、不要整天想地段好,那就永遠買不起。

 

其次,先求「有」,再求「好」。有一次和房地產專家顏炳立一起上節目,他說他的第一間房子是買在烏來!這位網友至少還在台鐵區間車能到的五堵喔!

 

最後,引用香港首富李嘉誠的話,與各位共勉:

 

人不會痛苦一輩子,但總會辛苦一陣子。你若不願意辛苦一陣子,就會痛苦一輩子。

 

延伸閱讀

不只麥脆雞翅、經典大早餐9大餐點沒了 麥當勞菜單「經典品項」4/1起停賣說掰掰

2023-04-01

71歲老婦天天清粥、饅頭當早餐,血糖竟飆高「吃藥打針」也控不住!醫:腎臟、視網膜會慢慢壞掉

2023-02-16

農曆年返鄉的高鐵(2633)、早餐的燕麥(1227)...8年級法人操盤手2招選股:從生活裡挖出寶藏股

2023-01-19

麥當勞「這天」起套餐全面漲10元,大薯貴7元,「1系列」早餐吃不到了…最新價格一次看

2022-12-15

00918、00915、00929…九檔高股息ETF賺贏大盤「全部填息」,如何賺價差又領股息?

2024-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