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 00919 美元

有志者事竟成

有志者事竟成
涂泉明(左)堅持手工製作蠶絲被近半世紀, 毅力與使命感令人感動。

吳寶春

生活消費

攝影/唐紹航

1395期

2023-09-13 14:14

我們的童年一定都養過蠶,蠶寶寶只要醒著的時間都不斷地在吃桑葉,在一個月內從小小黑黑的蟻蠶蛻變成白白胖胖的成蠶,對當時的我們來說,是觀察生命循環很重要的一堂課。當年的我,很喜歡看著蠶寶寶用胖胖短短的三對前足妥妥地抓穩桑葉,不斷重複啃食的動作,我大都傻笑著看著牠們進食,覺得很療癒。

每到小學生要養蠶寶寶的時間,雜貨店或校門口都會有大人在收購蠶繭,由於能換錢,同學們都盡量養多,好換取零用錢,但心裡也有疑問:這些蠶繭後來去哪裡?

 

童年的疑惑,最終在我造訪泉明生態教育蠶業農場時得到了解答。從事桑蠶業的涂泉明精神矍鑠,眼神炯炯發亮,今年七十多歲,身手靈活,思路清晰,他也是全台唯一仍從事蠶業的專業人士。

 

流傳數千年的工藝  堅持根留台灣

 

「我年輕的時候,正值台灣蠶絲業興盛時期,全台有兩千七百多公頃的桑葉園,當年整個鄉都在養蠶取絲,統一由農會收購後做成蠶絲被外銷日本。後來對岸養蠶業興盛,由於價格占有優勢,沒多久海外訂單都跑光,做好的蠶絲沒有銷路,於是政府在一九九二年廢耕,大家紛紛轉作其他農產,但我心裡在想:﹃如果這工藝不好的話,不可能流傳幾千年,我想要把這樣優秀的傳統文化留點根在台灣。﹄」便是這樣的使命,讓涂泉明不僅堅持下來,還想方設法優化蠶絲被品質。

 

他先細分蠶齡,給予不同嫩度的桑葉,並全年維持養蠶室內的溫度與溼度,「蠶很敏感,不能讓牠們拉肚子,溫度也不能相差太多,有健康的體質才會有好品質的絲。」為了確實掌握餵食時間,一開始他甚至打地鋪睡在養蠶室中,方便觀察。

 

一張張平面繭織好後,接下來才是大考驗。過去他只負責把平面繭交給農會,現在從生產到製作都要自己來,要怎樣才會成功?農會與改良場的技術人員都有交給他製作流程,也的確做出了蠶絲被,但涂泉明看著他的蠶絲被,總覺得太硬、又不夠亮滑,怎麼看都不滿意。

延伸閱讀

新鮮的最好吃

2023-08-16

童年的香氣,成年的夢

2023-07-19

檳榔心芋與農夫爸爸

2023-06-19

滿園豐收的荔枝

2023-05-31

童年記憶的木瓜香

2023-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