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蝦皮、MOMO等電商平台購物是現代人的日常,有些人買著買著也當起了電商賣家,但你知道,如果把個人帳號出租出去,可能讓自己捲入洗錢、逃漏稅之風險。當你以為只是把蝦皮帳號「出租賺外快」,每月多賺幾千元,可能等來的是被起訴的官司。
她聽信出租蝦皮帳號可以賺錢,結果卻觸法
一名網友在爆料公社PO文表示,她一直以為她不會做犯法的事,直到收到警察局信件通知,才驚覺自己涉入洗錢。她剛開始還沒頭緒,仔細一想才意識到,「會不會是蝦皮出租?」
她說明,她去年就想退租,但是當初簽約出租的賣家回覆她,「要給違約金,因為她簽合約了」,她便作罷,沒想到拖著拖著就收到了涉嫌洗錢的通知書。
她也開示,沒有躺著就可以有錢的生活,也別輕易相信外面的輕鬆工作。這一個教訓等待她的,將是筆錄和開庭,希望結果會是好的,也希望別再有像她一樣的受害者出現。
許多網友看完她的故事紛紛表示,「這也信。。。話說,後續更要查證清楚,避免掉入假檢警的連環詐騙陷阱!」、「蝦皮一堆吧,不然大陸賣家怎會有賣場」,還有網友表示,這只是剛開始,「你有獲利就有責任」,就跟賣身份證和存款簿一樣,準備好和解金吧!
在網上租借蝦皮帳號,會捲入電商帳戶不法情事
隨機到網上一看,蝦皮相關的臉書社團想找出租賣家的貼文真不少,但也有網友清醒的告誡貼文者,建議不要為了一點錢當人頭帳戶,「有人因為這樣被告耶,違反蝦皮規定。」
▲翻攝自臉書社團。
根據NOWnews報導,年初一對高雄姊弟在網上徵求租借蝦皮帳號,再轉租給中國商家,讓中國的低價劣質商品在台銷售,從《洗錢防制法》通過至今,犯案大約20個月,粗估不法獲利約400萬。依違反洗錢防制法及稅捐稽徵法等罪,分別交保10萬元及5萬元,並限制出境、出海。
檢方表示,租借電商帳號若綁定第三方支付金融帳戶,可能構成洗錢防制法收集及提供帳戶罪,後續檢調單位會持續清查出租電商帳戶相關不法行為,避免第三方支付成為洗錢的管道。
檢察長張春暉也呼籲,民眾切勿因貪圖小利出租個人電商帳號,否則不僅可能違反電商平台規範,更恐觸犯刑責,甚至成為犯罪集團的共犯,檢警也將持續追查非法出租電商帳戶的行為,遏止洗錢與違禁商品流入台灣。
蝦皮去年已公告,禁止出租帳號予他人開設賣場
其實蝦皮官方網站在去年底就曾公告,經查出租帳號予他人開設賣場,將永久凍結其身分證字號交易權限。蝦皮表示,依據「提供第三方支付服務之事業或人員防制洗錢及打擊資恐辦法」規定,所有賣家申請賣場時需依法提供身份資訊及銀行帳戶進行驗證。若將身分證字號、電話等認證方式出租,恐有觸法風險,亦將承擔承租人行為的連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