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覺得,務農是很辛苦的行業,這其中甘苦,問黃品章就知道一二。
家族在雲林生根的他,阿公的年代都在養雞,盤商挑出不健康、有殘疾的雞後會載去台北,賣出再匯現金給他們,是這行業的默契。但有次盤商一隻不剩全收走,大家還樂呵呵覺得盤商很夠意思,沒想到對方再也沒回音,家族心血就這麼付諸流水。原本打算北上打官司,但阿嬤本著鄉下地方的淳樸說:「算了,打官司麻煩,就當上輩子欠他,不然下輩子就換他來還我們。」一句話認賠,改養豬,豬進拍賣市場後,三天後錢就會進來,看得到、收入也好很多,妥妥當當。
黃品章自小在家中幫忙,成家後,家族分家各自發展。當時雲林縣因汙染問題禁建豬舍,他遲遲不見政府鬆綁,便轉念學種菇;他一面建新廠,一面開車去彰化學養菇。「菇廠蓋好後要宴請鄉親,我到那天才知道,先前鄰居以為我們要蓋豬舍,打算在宴客當天舉牌抗議,後來知道是菇廠,大家才放心地誠心祝賀。」黃品章笑著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