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周一(2日)下午再度發布新聞稿澄清,不論是創辦人張忠謀夫婦、總裁魏哲家或經營團隊,都沒有以個人身份經營臉書社團或投資團體,也沒有在社群平台舉行贈書活動,希望外界不要上當。
去年10月台積電才發出相同聲明
根據台積電聲明,「最近詐騙手法層出不窮,台積公司創辦人張忠謀博士及其夫人(台積電慈善基金會董事長)張淑芬女士、台積公司董事長暨總裁魏哲家及經營團隊,皆沒有用個人身份經營任何公開臉書帳號或社群媒體粉絲頁/社團/社群,亦不曾透過社群媒體平台舉辦任何贈書活動,或參與任何投資或股票買賣相關之公開團體、刊登此類廣告、或分享投資理財經驗」。
「請大家明鑑不要上當。如有冒用身份情事,本公司亦保留法律追訴權。」
去年10月台積電才發過聲明強調,張忠謀、張淑芬和魏哲家皆沒有用個人身份,經營任何公開臉書帳號或社群媒體粉絲頁、社團進行投資或是贈書活動,請民眾注意別上當。
高學歷就不會被騙?刑事局專家曝:被騙主因可能是過度自信,別以為眼見為真
《今周刊》今年1月曾舉辦「防詐新戰略」防詐調查論壇,邀請到內政部警政署刑事警察局預防科科長林書立,跟大家分享警察系統觀察到現今詐騙的手法及樣態。
他指出,「過去的高學歷高知識,也許可以讓你用了10年、20年,現在可能讓你兩三年就沒有辦法使用了」。
林書立表示,現今詐騙手法實在太日新月異,許多高學歷的人可能仗著自己過去的知識,不相信自己可能會被騙「你被騙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因為你過度的自信」。
「詐騙的科技進步,可能比政府走的還要快」
他也坦承,「詐騙的科技進步可能比我們政府走的還要快」,例如目前在社群媒體上的廣告增加非常的多,詐騙風險相當高。
但今年政府陸續訂定打詐的新法,尤其是數位發展部的子法,對於平台的監管有相當多的著墨。
「那我們政府在打詐四法之後,我有信心(件數)在一二月份會下降下來。」他舉例社群上面的廣告,現在開始都需要實名制,不管是從新加坡、馬來西亞投放來的廣告,都需要受到司法管轄區域的規管。」
金管會彭金隆:大多數人在第一時間,應該無法立刻聯想到是詐騙,但是你必須要馬上警覺
同場出席的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彭金隆也分享,去年12月自己第一次收到詐騙訊息,「我必須承認,我想大部分的人在第一時間,應該沒辦法立刻聯想到這是詐騙,但是你必須要在幾秒鐘之內馬上有警覺」。
彭金隆在會中先向26家金融機構,以及10多個金融機構周邊公協會,對於配合政府打擊詐騙亂象表達感謝。
「金融業站在第一線,肩負非常多的壓力及使命,本來是要提供市場正常、迅速、快捷且有效率的金融服務,但卻成為被詐騙集團利用的工具」。
儘管知道金融業背負壓力,但彭金隆也喊話業者,「我們無法避免要在這方面盡最大的努力來做這件事」。
在面對詐騙方法層出不窮的同時,金融業就必須持續精進反詐措施,在金流上則必須想辦法「阻詐」。
延伸閱讀:
防詐新戰略論壇》每個投資詐騙案平均被騙43天結束、178萬起跳:警察要你匯錢給他,千萬不要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