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護水路、灌良田 守水者看顧北臺第一大圳

護水路、灌良田 守水者看顧北臺第一大圳

陳怡如

美食旅遊

攝影╱黃建彬

2021-04-14

西元1928年,是桃園蛻變的關鍵時刻。這年,桃園大圳全面完工通水,原先遍布台地上的「看天田」,以及一個月沒下雨就乾涸見底的萬口陂塘,搖身一變成為「北臺糧倉」;時代交替,圳水轉而注入產業,打造出臺灣「第一大工業城市」,讓桃園化身全臺人口最年輕的繁榮之都。

 

近百年來,守護這條北臺第一大圳,確保圳道暢通無阻、用水無虞的身影,就是日復一日梭巡水圳的「巡水員」。

 

巡視水路,排除障礙

 

在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田水利署桃園管理處(前身為「桃園農田水利會」)的編制裡,巡水員的正式名稱為「管理員」,桃園大圳共有13個工作站,合計約有80位管理員,負責巡視水路、維護渠道、管理設備、掌水配水等工作。

 

但桃園管理處灌區遼闊分散,橫跨新北、桃園與新竹,因此管理員之下還設有超過300位水利小組長,每屆任期4年,許多人身兼農友,熟悉灌區民情,他們站在第一線,與管理員攜手合作。

 

擁有長達18年資歷的觀音工作站管理員許美惠,轄下就有7個水利小組。管理員每日的例行工作就是巡視主要水路,檢視有無損壞,同時排除障礙堵塞,任何影響通水的因素都要排除;水圳有改善和維護工程時要去監工,平日也要負責保養水門和其他水利設施。

 

曾任9屆水利小組長的廖運煊,展示平日巡水時攜帶的裝備。超過1公尺長的鐵耙子,是撈起圳內垃圾的好幫手,還有開關水門、涵管的省力器械,腰間插著鐮刀方便除草,若是晚上巡視,照明燈也不能少。

 

過去交通不便的年代,要巡視動輒數公里長的水路不是件容易的事,「過去管理員是真的要去『走』水路,現在我們可以開車到定點。」許美惠笑著說。現在桃園大圳在定點設有監測裝置,管理員從遠端就能隨時觀測水位高低,作為輔助之用。

 

水圳客語教室

 

四縣腔

海陸腔

上圳

song zun

shong+ zhunˇ

下圳

ha zun 

haˋ zhunˇ

水頭

suiˋ teuˇ

shuiˊ teu

水尾

suiˋ miˊ

 

 

調配水源,掌控用水大任

 

調配水源也是管理員的重要工作,「曾聽前輩描述,在灌溉最尖峰時期,半夜都要搭帳棚,睡在水圳旁,就怕農民搶水。」許美惠說。事實上,配水不只是開關水門這麼簡單,裡頭暗藏許多玄機。水利小組長廖新煋指出,灌溉水路複雜,有大圳水,有池塘水,還有高水位跟低水位,水門也不只一個,「你要了解區內田地屬於哪個水路,進水口在哪,才知道要開哪一個水門。」

 

每逢颱風或豪雨時,巡水員更是繃緊神經。許美惠記得有次颱風,有人通報樹木倒塌,堵塞圳道,當時大伙不畏狂風暴雨,第一時間抵達現場,「那時風雨大,視線不好,旁邊就是兩米寬的圳道,一不小心車子就會掉進大圳裡。」不僅豪雨時要隨時待命,沒水時更要密切控管,「我們是有水怕,沒水也怕。」廖新煋笑著說。

 

巡水任務雖然辛苦,但卻能看見一般人少見的美景。「每天走在田裡,一邊是綠色秧苗,一邊是綠美化植栽,真的非常漂亮。」許美惠說,她特別推薦春天時,到桃園大圳尾端新屋九斗的水圳邊走走,感受田野綠意。

 

水利小組長廖運煊拿著鐵耙子撈起圳內垃圾。

 

桃園各水圳在管理員守護下,確保了水道暢通無阻,順利給水的任務。

 

走入全臺最長的導水隧道

 

平日管理員大多巡視明渠,但有時也要進入漆黑陰冷的隧道中。觀音工作站站長古有順說,桃園大圳導水路長達18餘公里,其中一半以上都是隧道,隧道約長13公里,每年在11月20日到隔年2月1日為歲修斷水期,正是水路進行總體檢的時刻。

 

曾於桃園水利會時期擔任工務組組長的古有順,也曾進入隧道內檢查。他回想走在3、4米寬的隧道時,「有點陰森恐怖,水深大概到膝蓋,有時還會遇到魚,因為很暗看不清楚,常會嚇一跳。」他笑著說。

 

安檢時,人多一起壯膽,稍微能撫平緊張情緒,但以前就不一樣了。在桃園農田水利會編撰的《百年誌》裡,特別訪問已94歲、曾目睹石門進水口風華的石門工作站最後一任站長張雲台,一探過往管理員的工作。

 

桃園大圳現在設有監測裝置,管理員從遠端就能隨時觀測水位高低。

 

堅守任務,沒有光也要繼續前進

 

石門工作站的地點極其偏僻,只能步行,就連自行車也無法通行,因此張雲台在工作站旁有個管理房,方便就近管控水源。

 

每逢颱風、地震、豪雨過後,張雲台就必須把進水口的水閘門關掉,然後獨自一人帶著手電筒、一支長鐵桿,爬入深達25公尺的進水井,將沿路破損的地方逐一記錄。有幾次手電筒沒電或壞掉了,「還是要繼續走呀!不然怎麼辦呢?」張雲台說,因為山下幾十萬人的民生、灌溉用水,全都倚賴這條導水路,他就在幽暗隧道裡,整整走了7年。

 

想體驗管理員走在隧道裡的感受,桃園農田水利會從1996年開始,連續14年在歲修時期舉行隧道健行活動。兩年前為了慶祝創會百年,又再度復辦,2,000個名額一開放就秒殺額滿,今年也打算再舉辦。

 

隨著時代更迭,管理員的工作或許更加便利,但守護水圳的精神不變,「每當收成時,看到整片金黃的稻田,就很有成就感,因為這是大家共同付出才有的成果。」古有順說。這群守水人肩負使命,薪火相傳,終讓大圳之水百年不斷。

 

本文轉載自《桃園客家》。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此>

 

延伸閱讀

CEO與運動員

2024-02-21

分岔口

2024-03-06

投資運動的新機會

2024-01-17

Life after Athlete

2024-01-31

先展店還是先培養團隊?

2024-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