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最想投效的50家企業

最想投效的50家企業

Y世代正重塑職場生態!他們精通電腦,喜歡團隊合作,求功心切,急於對社會有所貢獻,企業主想要吸引他們加入,先得改變自己!

像許多棒球迷一樣,二十八歲的喬伊.柯沙(Joe Kosa),每周日目不轉睛地望著電視,但絕非為了休閒。在迪士尼旗下的ESPN頻道擔任製片助理的他,必須在ESPN總公司辦公室內,面對幾十個電視螢幕,一邊注視全球各地的重要賽事,一邊飛快地記筆記,寫成六十秒的講稿,在當晚六點的SportsCenter節目中播出。

在聖地牙哥教士隊(San Diego Padres)以九比零領先芝加哥小熊(Chicago Cubs)的情況下,勝負大局已定,賽事報導本可一揮而就,但教士隊投手克雷.漢斯利(Clay Hensley)在第九局演出連續五次三振,或許平了大聯盟紀錄。

距節目播出時間只剩一小時,柯沙完成查證,衝進剪輯室,進行片段剪輯。在節目播出後第一個廣告時間,他向主播大衛.雷夫辛(Dave Revsine)作簡報。幾分鐘以後,雷夫辛向五十幾萬名觀眾播出他的新聞稿。柯沙說:「這工作讓你時刻提心吊膽,每一次工作都讓你有不同的體驗。」柯沙在ESPN三年,已晉升了三次。

為找出大專應屆畢業生的就業首選,美國《商業周刊》首次舉辦「展開職涯最佳處」調查,迪士尼之所以奪魁,靠的就是這種職位升遷的機會,以及ESPN快速的工作節奏。

讓年輕人出頭 迪士尼奪魁

迪士尼還有完善的員工福利,以及標榜合作的企業文化,讓社會新鮮人趨之若鶩。從許多方面來看,柯沙充滿刺激與壓力的工作,迅速升遷的機會,以及對社會立即的影響力,代表的正是美國職場新準則的縮影。

《商業周刊》根據這項排名,製作了一份最受歡迎雇主的指南,與其他類似排名不同的是,《商業周刊》這次歸納了三種不同來源的回饋。

首先,我們訪談了大專院校的就業輔導員,以了解哪些雇主在校園最獲青睞。其次,我們要求列入決選名單上的雇主填寫一份問卷,說明薪酬、福利,以及如何留住人才與員工培訓計畫,之後將它們與業界其他業主提供的條件進行比對。最後,我們要求Universum Communications,請它提供對三萬七千位大專畢業生所作調查的資料,以了解他們最中意的是哪些雇主。

我們得到不少出人意外的結果。例如,我們發現,為了吸引最優秀的人才,公司的競爭對象不再局限於同業。這一代大專畢業生,由於較前幾代更具職涯實驗精神,往往喜歡跨業界求職。結果為了爭取同一位青年,排名第四的高盛(Goldman Sachs),很可能必須與排名四十三的美國教學推廣組織(Teach for America)、排名十三的Google、第九的摩根大 通銀行(JPMorgan)與第二十二的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較勁。延攬優秀青年的競爭白熱化,意味著企業必須調整徵才作法。以排名第二的洛克希德.馬丁(Lockheed Martin)為例,為吸引畢業生,特別是人數一直縮減的工科學生,這家大型國防工業包商三年前大舉強化徵才作業,增加休假時間,改善提攜後進的方案。去年,公司初階職位應徵人數多了幾近三倍。

這些所謂「千禧世代」、也稱為Y世代的新一代青年,人數近八千萬,就像之前的嬰兒潮與X世代一樣,他們也即將重塑美國職場形貌。


「千禧世代」習於團隊合作

Y世代精通科技,以成就為導向,他們求功心切,渴望立即對新組織、以至於整個社會造成衝擊。拜MySpace與Facebook網際網路現象之賜,他們嫻熟電腦與團隊合作,正符合許多大企業主所需。但社交技巧與消費智慧,固然使他們成為有價值的員工,也使他們在求職時顯得異常挑剔。

面對這一代青年,公司正想盡辦法,吸引、挽留其佼佼者。有些主管說,他們為新進員工提供更多選項與挑戰,指派資深員工加以輔導,甚至讓他們有機會為自己的信念而工作。更優渥的薪酬與福利,更快的職位升遷,以及更多的責任,意味公司必須承擔重用新人的大風險。費城研究公司Universum Communications執行長克勞蒂亞.塔坦尼利(Claudia Tattanelli)說:「如今的挑戰,與兩、三年前或六年前截然不同。」



企業調整文化 迎合新血

有鑑於美國人口結構的變化,若干因應性調整勢在必行。到明年,新進員工薪酬預料將提升一七%以上,而這只是一個開端。人口統計資料顯示,到四年後嬰兒潮人士大舉退休時,每兩名員工退休只有一人遞補,大專畢業生將更加炙手可熱。

這些數字代表的,僅是業主面對挑戰的一半,為了吸引最有前途的青年,企業必須把組織攤在台面上,展現一種強調社會責任、注重多樣性與環境的企業文化。

在排名居首的二十五家業者中,有些業者表面上似乎與這一代青年的口味並不切合,但它們自有引人之處。Raytheon的薪酬,Verizon通訊的福利,與國家儀器(National Instruments)的培訓預算就是這類例子。為這項排名提供學生調查資料的Universum Communications說,想了解Y世代與其態度的企業客戶,單在過去半年就增加了四五%,「半數這些客戶過去只關心企管碩士的雇用問題。」

Y世代究竟是些什麼人?研究人員指出,與X世代不同的是,這些新踏入職場的大專畢業生,多半成長在父母積極參與的家庭,擁有強而有力的支援網路。他們自幼嬌生慣養,進入職場後,在資深員工眼中,往往成為「欠缺工作倫理、頭銜與權力欲過重、不能獨立思考、不能自行解決問題,也不宜擔當領導人」的人。

就好的一方面而言,雇主認為,有效完成任務對Y世代很重要,團隊合作是這一代青年的長項。迪士尼人才招聘部門副總安妮.塞魯提(Anne Ceruti)說:「傳統職涯階梯在今天仍然重要,不過(對Y世代而言)合作比前幾代人更加重要得多。」


實習生制 廣為招募策略

如果說,在本刊這項排名中高踞前五十名的企業主有什麼獨到之處,就是它們能為新進員工及早、經常地提供新機會。以排名前二十五名的業主為例,有二十一家提供周詳的訓練,使員工能提升技巧,以利晉升。

運用實習生逐漸成為最受歡迎、也最有效的招募策略。為了及早發掘、拉攏有前途的新人,愈來愈多雇主開始注意實習生。在提供實習生資料的雇主中,兩年來,幾近半數增加錄用實習生。以高盛為例,今年新進員工有五一%來自實習生,這項數字在兩年前為三八%。

徵才不易,挽留優秀人才更難。受訪的雇主說,新進員工任職不滿三年而求去的,超過三分之一,而找人取代的成本很高;以訓練成本為例,每人平均近一萬美元。年輕的專業人士動輒求去的主因,是他們更重視生活。在接受Universum訪談的三萬七千多位大學生中,第一號職涯目標是「平衡的個人與專業生活」,「打造堅實財務基礎」只占第三位。

為留住優秀人才,公司的最佳因應之道,似乎就是提供彈性上班等各種選項,為員工大開方便之門,做不到這一點的業者,遲早要付出代價。禮來藥廠(Eli Lilly)多年來一直為新進員工提供十七天年休,維持年休十天慣例的競爭對手默克(Merck)現已發現情況不妙。洛克希德.馬丁,為每天工作九小時的員工,提供隔周周五休假的福利,還為其他員工提供各式彈性工作之便。


重理想 非營利組織不寂寞

一些非營利組織,例如美國教學推廣組織,以及中央情報局(CIA,排名三十二)等聯邦機構,往往提不出優厚的薪酬條件,但在爭取青年人才方面,仍能勝過以營利為目的的公司。除了工時合理與福利良好之外,為年輕人提供理念施展之道也是主因,特別對Y世代而言,尤其如此。在Universum的調查中,二七%的大學生將貢獻社會列為首要職涯目標。

私營企業業主也注意到回饋社會對新進員工的吸引力。高盛將員工慈善津貼從兩千美元增至一萬美元,班恩(Bain)與Accenture等顧問公司,讓員工在領薪年休期間,為非營利組織提供顧問服務。富國銀行(Wells Fargo,排名二十三)准許員工在正常工作日為當地學校上課,薪酬照領。

有機會迅速大顯身手,也是吸引年輕畢業生的重要招數。在排名二十一的百事集團(Pepsi Bottling Group),表現特別傑出的新進員工在完成訓練以後,不出一年半載就能成為團隊領導人,而在其他公司,這場歷練一般需時兩到三年。

Google鼓勵所有員工每周用一整天時間,研發自選的新構想。Google重用新人,早已傳為美談。一九九九年甫自史丹福大學畢業的沙拉.卡曼加(Salar Kamangar),寫了Google第一個商務計畫,並領導工程團隊、推出AdWords。若說沒有卡曼加,Google不能成其為今天的Google,也絕不為過。


缺乏獨立精神 領導層隱憂

令若干學者與主管特別憂心的,是Y世代偏好團隊的心態。注重團隊合作固然是一種資產,但一旦晉升領導階層,工作目標往往模糊不清,因此必須勇於面對未知,才能取得成功。在這種情況下,缺乏獨立思考能力與冒險犯難精神的Y世代,將會面臨大考驗。當然,每一代都有領導人,不過Y世代領導人會較過去幾代更加難為。

所謂Y世代不能獨立思考的說法,是以中上階層都市青年的經驗,給整個Y世代貼標籤,可能有失偏頗。但實際狀況是,逐漸填補美國企業管理層、改變美國職場風貌的正是這一批人。

到二○二二年,當最後一名Y世代也進入職場時,他們的前輩已經開啟一個與過去迥然不同的新工作紀元。(By Lindsey Gerdes)

延伸閱讀

稅額試算書沒收到?絕不是國稅局忘記你!3種人不會收到、該如何報5個QA一次看

2024-05-07

永豐金(2890)配股息1元,一鍵按下全賣掉!她賣股理由曝光:堅持3原則存股,換提早退休

2024-05-07

真「貴」族學校?世新大學宿舍一學期9萬 學生酸「世新大飯店」、校方出面解釋

2024-04-20

國中小8/1起「早自習、午休禁考試」!讓國三生好過點…寒暑假結束後「首週」不能模擬考

2024-05-02

台中被點名「用電量需求不斷攀升」…台電提解方:減煤增燃氣可讓供電穩定、在地支持台中用電

2024-05-02